首頁>財經>

稍微關注金融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最近人民幣又升值了。相對於人民幣升級的利弊稍微去查一下百度百科都門清,所以今天咱們不談這個。

咱們來聊一聊日本歷史上貨幣升值所帶來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美元之所以這麼保值,是因為跟石油捆綁在一塊兒了。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就受不了啦,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治療通貨膨脹,美聯儲這個金融界的爸爸三次提高聯邦基準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

這一政策使美國利率上升到20%左右,資本家嘛,手裡有大批閒錢,這時候就像聞到了腥味的貓一樣。大量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大幅升值,美元升值了,美國生產的小汽車在世界上賣的就貴了,就沒有競爭力了嘛,所以造成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加。

在這一背景下,日本在幹嘛呢?

日本在“二戰”後實行的是一種德國模式的變體,現在叫“東亞模式”,類似巨集觀計劃經濟圍觀市場經濟的模式,固定匯率,出口導向通過這種模式,再加上日本最強的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日本從二戰後到1973年實現了每年8%以上的增速。這時候的日本人天天跟打了雞血一樣。

在對外貿易中日本佔了美國人便宜,一直有貿易順差,日本當時確實把匯率壓得很低,日本普通老百姓買美國的東西特貴,基本不買美國的產品,美國買日本的東西卻特別便宜,瘋狂消費日本產品,能不貿易順差嘛。時間一久美國人肯定不能忍啊。

所以日美之間衝突不斷,在三十多年間持續爆發了“彩電摩擦”,“紡織大戰”,“汽車貿易摩擦”,“鋼鐵貿易大戰”,值得了解的是日本就是在美國這樣的摩擦中越來越猛了,到了80年代,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很多日本企業都做到了世界第一,日本人均收入是美國的145%,這時候的日本人覺得自己可是牛掰壞了。

美國人肯定是要收拾日本的,他是怎麼做的呢,核心一點就是讓日元升值。

為了改善貿易順差狀況,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提高出口競爭力。1985年9月,由美國牽頭,美、日、德、法、英五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促使美元有序貶值,史稱 “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之後,五國開始在外匯市場拋售美元,美元貶值,其他四國貨幣相應升值,其中,日元兌美元匯率三年間升值了一倍,從240:1飆升至120:1。

日元大幅升值打擊了日本的出口企業,日元升值就意味著日本生產的產品變貴了,在國際市場上就沒有競爭力了。日本ZF為了支援企業維持高出口額,減輕企業債務,開始寬鬆的貨幣政策,正是因為這一因素,房地產這頭洪水猛獸有了滋生的土壤。

降低利率保住了日本企業的生產和出口,企業掙得的外匯源源不斷地湧入日本的銀行。為了擴大營業利潤,日本銀行想盡各種辦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發放貸款。1986年這一年,日本央行連續5次降息,市場一下子資金充裕,大量銀行放水的錢無處安放。

舉個栗子:

如果你是一個布廠的管理者,你手裡賺了一大筆錢,首先考慮是市場行情,是否允許你擴大生產,生產太多的布賣不出去怎麼辦呢?

這時候肯定會有人告訴你,你手裡的那麼多錢,存銀行肯定是不行的啊。你得學會讓錢生錢吶。

錢生錢該怎麼辦呢?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找有升值趨勢的東西。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日本國土面積很少,所以房子就是有升值趨勢最理想的硬通貨。

房子會升值是日本全民的共識,大家都覺得房價會越來越高,有了這樣的共識,而這時候的銀行又願意貸款給你錢。相對於一般公司貸款,房地產抵押貸款的風險較低嘛,於是日本商業銀行紛紛將資金投放到這一領域。 來自銀行的大量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開始推高房價。1987年,東京的房價漲了53%。

那些埋頭上班的公司職員們生怕房價不斷漲上去,忙著向銀行貸款買房子。而房地產開發商更是組織一幫無業人員扮成購房者深夜排隊,由此煽起了浩浩蕩蕩的全民購房之勢。

同一時期,國際熱錢的湧入加速了日本房地產泡沫的膨脹。簽訂“廣場協議”之後,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敏銳的國際資本迅速湧入日本,在日本的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上呼風喚雨。

熱錢湧入導致股價和房價快速上漲,從而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日本投機,日元繼續升值,股市房價繼續上漲,泡沫越吹越大。

房地產價格飆漲給日本經濟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響。

首先是嚴重影響到了實體工業的發展。由於建築用地價格過高,許多工廠企業難以擴大規模,而像豐田汽車、富士重工、日立電機等等這些日本實體經濟的領頭羊也按耐不住,開始大舉進入不動產業。同一時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

其次,過高的地價也給政府的公共投資建設帶來了嚴重的阻礙,當時正在建設的第二東名高速因地價高漲,計劃難於推進,日本道路公團的經營狀況極度惡化。

再次,農業用地被大量擠佔,國內農業產量受到威脅。

高昂的房價更是使普通日本人買不起屬於自己的住房。1990年在東京買一戶60平米小戶都要5千萬日元以上,基本上按當時4百萬日元工資標準,要不吃不喝乾15年,這讓很多懷抱上京夢的日本年輕人忘而卻步,甚至很多日本國民認為東京人不勞而獲,批評政府哄抬地價。

1990年,日本生產性行業的貸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產行業的貸款比重卻上升為37%。日本看似繁榮的經濟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危機一觸即發。

隨後日本央行從1989年開始溫和提高利率,降低貨幣供應。到了1989年底,日本歷史上著名的“瘋狂原始人”三重野康出任日本央行行長,這人還有一個名聲,叫“平城鬼才”

因為這個在中國東北長大的三重野康極其討厭通脹,日本當時主流經濟學家當時覺得投機是市場行為,市場是不會錯的,所以日本的經濟學家極度討厭三重野康。

他上臺後日本五次提高利息,終於在1990年8月,日本的利息由超低的2.5%飆升到了6%,這下可出麻煩了,股市和房事都被斷了貨幣供應,漲不動了,沒人接盤了。

泡沫終有戳破的一天,戳破這個泡沫的人就是三重野康。有人說他的手法太重,也有人說他雷厲風行有一股虎勁兒,但歷史總會教會我們一些道理。

從1990年至2006年,全國平均房價下跌了49.56%,基本回到了地產泡沫發生前1986年的水平;企業大量破產,銀行、房地產公司破產數量超過3000家,日本就業壓力空前,工資低、工作時間長几乎成為日本頑疾,於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

現在,房貸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可以治療中二病和精神病,一旦背上房貸,整個人就變得務實而且剋制,少了很多自視清高和年少輕狂。從背上房貸那一天起,就是個悲催的成年人了。

擴充套件資料: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這支妖股能否開啟3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