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末通縮白銀:比特幣的前世今生》
一個通貨緊縮、無法調節發行量的等價交換物,絕對無法成為一個經濟主體的貨幣承載。——從這點上講,現在的比特幣,和明末通縮的白銀有相似之處。
這是筆者第一次嘗試撰寫歷史體或者說厚重體的文章,其實初衷是為了自我證明能否寫出那些許多人認為寫作門檻比較高的體系。事後看比較滿意,主要感觸是,讀者相對願意接受邏輯簡練而更引人入勝的文章形式。
2、《崩盤時代——中國式龐氏騙局的滅亡》
網際網路金融在實質上打通了幾乎所有金融板塊的隔閡,通過收益率的誘惑,實現了這些板塊之間的資金自由流通。從“新房認購——規範消費貸&信用卡套現——現金貸叫停——高返平臺爆雷——引發其他平臺擠兌——配資爆倉——定增浮虧——股市閃崩”,我們都可以看到龐大的資金在快速的流轉、浮盈、最後被消滅。
這是筆者的第一篇百萬級文章,發表於2018年7月2日,當天閱讀量百萬,後面已經被全網下架。當時文章的一些觀點和邏輯,在後面的P2P爆雷中被不斷驗證。可以給公眾號留言“崩盤時代”,獲得當時無修改的原稿供大家參考。
(注:裡面部分內容已過時,不代表作者當前觀點,僅供學習用途)
人們放棄思考後,不再選擇從自媒體和大V那邊獲得知識和內容,而更願意從對方手裡獲得情緒宣洩、觀點結論和道德立場,偶像崇拜的雛形開始浮現。——這才是堅持以事實而非立場說話的深度調查報道,所經受的最痛一擊。
這一篇是《崩盤時代》的姐妹篇,把筆者對於流量經濟的一些反思,結合當時的事件熱點做了一些梳理和回顧,事後看其實是挺“得罪人”的一篇文章,在此向裡面提及的各位大V致歉,誰沒有年輕氣盛過呢。時至今日,知乎上依然有小夥伴留言感慨: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
4、《與大蕭條錯身而過:一場泥潭裡的拯救戰》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過去一年,經歷了一場茶杯裡的“1929風暴”,無論是地產擠壓消費、龐氏騙局破滅、企業陷入“債務—通縮”負迴圈、央行逆週期放鬆效果滯後、去槓桿導致經濟承壓、投資者財富消滅、乃至監管領導的換屆,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當時借新主席上任的契機,把2018年去槓桿政策前後影響做了一次可類比的梳理。可以慶幸的是,後面我們迎來了退市政策的嚴格化和交易政策的寬鬆化,某種意義上也是今年牛市的一大助力。
5、《中國神華起伏錄:供給側改革之後》
看著中國神華的起起伏伏,以及這一輪供給側改革下的眾生百態,某種意義上說,為什麼這一輪中下游企業的“寬信用”如此艱難,也許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來,自己是算“我們”,還是算“代價”,所以猶豫了吧。甚至連神華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這是最新的一篇文章,把未來經濟觸底的一個可能表象特徵——PPI結構的正常化,做了比較清晰的表述。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好,起點依然還是一個具有代表性個體的命運起伏。
6、《願世間再無週期》
當短期的巨集觀經濟資料和邏輯,出現了行為經濟學描述的扭曲情況時,你應當怎麼去面對、分析、總結它?
這是一篇我自己覺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如果是剛剛學完巨集觀經濟學的學生看起來可能會有額外的感觸,沒有一個知識點是超綱的,但是卻得出了一個“超綱”的結論。寫於當時供給側派與需求側派爭議最凶的2017年,後面大家都被撲頭蓋臉的2018年澆暈了。
7、《上海夢,香港夢》
對於我們普通民眾而言,專注主業,不輕易加槓桿,抓緊優質核心資產,既不做那個輕資產被甩下車的短視之徒,也不做加槓桿站車頭的狂野之徒,可能還是那條最不容易出錯的路。
比爾蓋茨曾說過:“人們總是高估了未來一到兩年的變化,低估了未來十年的變革。”其實無論房市還是股市,看對方向,拿住核心資產,不加槓桿,永遠都是對的。
8、《滴滴的輪迴——順風車的性暗示》
傷害女孩者,人性渙散,已為畜牲,淪入牲畜道;但滴滴,已然入魔,輪迴至阿修羅道,蓋只因阿修羅女美貌而已。
時至今日,這篇依然是當時將滴滴順風車事件梳理的最為清晰的文章之一。這裡引入了六道輪迴的前後邏輯串聯,將當時的眾生百態得以呈現。再次願逝者安息。
9、《個人的成功不在於996,而在於關鍵時點的命運抉擇》
中國最大的機會,在於人生康波的輪動頻率是別人的3-4倍,所以“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註定人生機會第一次只能在2019年出現”這種情況,在過去十年對個人而言其實沒那麼適用。
這篇有點害羞,但是都是筆者的真實人生經歷,當時主要用來反駁一些大佬不恰當的996論點。裡面還有那個我非常喜歡引用的電梯理論:
一個大佬邀請三個人來他在某高階公寓的頂樓平層做客,三個人在電梯裡無聊,一個人不停地原地跑,一個人不停地做俯臥撐,還有一個不停地用頭撞牆。
電梯到了頂樓後,大佬問他們怎麼上來的。他們一個說我跑上來的,一個說我做俯臥撐上來的,一個說我拿頭撞牆上來的。
大佬總結道:這部電梯就是中國騰飛的經濟,而那些原地跑、俯臥撐和撞牆的經驗,就是許多人的成功經驗總結,像馬雲那樣的。
10、《首富消亡錄:2014年的見微知豬》
把這些線索拼在一起,你會發現,這就是2014年以來,上市公司為何頻頻爆雷、豬肉為何大漲等很多困難問題的一個解釋。裡面的很多因素,都是緊密關聯的:2014年、2018年、5年期限、股民與養殖戶的群體效應、拒絕悔恨、逆勢擴張的後果、現金流的關鍵性等等。
這篇大家應該很熟悉了,是筆者最近的一篇10萬+,把很多獨立的線索串在一起,那麼起因後果和事件全貌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11、《融創中國等內房股上漲的背後原因是估值體系差異和認知偏差》
年初30倍TTM PE的融創中國,在不同的估值體系下,竟然同時具備了便宜和貴兩種評價,5倍的漲幅背後就是估值體系差異和認知偏差帶來的機會。希望我們未來還能繼續抓住這些機會,畢竟我們都是身處大陸的投資者,接觸的是所在地在大陸、主業在大陸、管理層在大陸、只是上市在香港的優秀公司,如果我們都沒有信心,那誰還會有信心呢?
這是筆者的第一篇爆款文章,雖然幾個細節上還有錯誤,但是當時得到了圈裡外許多朋友的認可,堅定了筆者當時繼續碼字的信心。融創在這篇文章後,股價再度翻倍,讓我們後悔莫及。
12、A股漂亮50的兩篇論
《其實中國版漂亮50現在賺的是打破思維慣性的錢》
《漂亮50漲不動的原因不是因為漲太多而是因為漲太少了》
這一輪漂亮50行情依然是2012-2014年中小創行情的對映;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依然在這個市場存在;情況發生變化,漂亮50的行情初步外溢。
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態度異常堅決,“不是因為漲太多,而是因為漲太少了”,這個觀點在當時也擲地有聲,成為了2017年階段閱讀量第二大的文章,白馬股在下半年也進入了加速上漲期,價值投資開始深入人心。
13、《囚徒困境下的白馬股踩踏,這一輪暴跌的原因在於我們所有人》
這裡終於可以回到我們的題目了:到底是誰造成了A股的這次暴跌?我的答案是:所有人。所有人都堅信價值投資,所有人都湧向了知名的大機構,所有人都趨向了相同的風格和策略,所有人所有人所有人。
這一篇是2018年整個資本市場的第一篇爆款文,筆者印象非常深刻。把當時上證50 18連陽的瘋狂、平安等優質白馬股暴跌下的流動性缺失、全市場只剩下一個聲音後的反噬,盡力都寫了出來。有意思的是,這裡的邏輯時至今日依然有參考的價值——在恆瑞等小部分個股動輒70-80倍PE以後。
14、《如何看待創業板的向下破位?聯盟坍塌下的囚徒困境》
最後的結果,囚徒困境,所有人都知道解決這個困境的最優解是股價的重新上漲,但是所有人都在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公募開始調倉、公司開始高送轉並大幅減持、研究員則開始收聲,聯盟坍塌。
15、《你看到的“古典價值投資者”,可能是倖存者偏差——兼論“基於概率論的價值投資”》
“基於概率論的價值投資”理論。——通過更高的選股成功率和潛在漲幅(能力體現),控制絕對回撤力度,在足夠多次交易的基礎上,實現淨值的穩步增長,解決了“古典價值投資理論”的最大風險點。
這一篇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它充分體現了人是會被出身約束的,比如筆者這種精算師的出身。但是某種意義上,這裡在試圖解釋一個看似衝突的矛盾點:價值投資和止損策略,是否以及如何能實現調和。
16、《何不食肉糜:寬鬆貨幣政策真的已經結束了?》
我們的巨集觀學家真的離實業和基層太遠了,你輕輕地把足夠刺激福斯眼球的觀點甩出來,但是卻不知道,這一個冷冰冰資料背後,多少中小企業和普通勞動者依然在掙扎著求生,他們的融資環境和成本並沒有得到徹底的改善,企業槓桿依然岌岌可危。不要輕言寬鬆貨幣政策結束,也請不要把目前的信用利差和融資成本當作不存在。
關於這一篇,筆者當時是帶著火氣的,因為當時財新刊登了沈建光的那篇《政治局會議宣告寬鬆政策結束》,簡直是胡說八道。以至於這裡開頭就寫到:“個人其實比較牴觸巨集觀分析者只用一篇政治局會議通稿就來判斷政策拐點是否已經出現,那我們還需要什麼研究框架和資料,大學生學個《政治經濟學》就可以當首席經濟學家了。”
真的,貨幣政策不應該是電風扇。
17、《珍惜這次再回2800的機會》
其實從估值、流動性、邊際利空等角度來講,這一次2800點面臨的整體環境,要比上一次的2800點要好。許多人在這裡恐慌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要努力克服這種人性,靜下心來再評估一次,這裡的風險和收益比是否合算。
這一篇寫於2019年5月27日,在那之後,有接近半年左右的時間,筆者都沒有再談論短期的市場走勢。對於階段性底部,標題堅決,邏輯清晰,反覆強調反而可能是一種露怯。
18、《要警惕那些將外資“聖人化”的聲音》
哪有什麼“聖人”一樣的外資,有的只是人性的博弈極致。
非常有意思的是,高盛高華剛剛發了卓勝威的看多報告,看明年500億市值。——在北上資金前段時間順利抄了科技股的底以後。
19、《今年大概率是一個N型走勢,預期如能重塑可迎來長牛》
最後筆者在這裡也拍一個腦袋,既然前面提到的二叉樹模型,可以公開的起點是貿易談判,那麼6月份前後,有可能會出現N型第二筆回撥的跡象,但是這裡第二個底部肯定會明顯高於第一個底部(2440),因此沒有必要過於恐慌。在調整之後,2019年作為起點,走出一輪長牛的概率,並不算低,但需要我們一步步的驗證。
這裡其實是一個教訓,深刻地教育了筆者,即使你對於行情的走勢有一定預期,但是也別輕易去判斷精確的時點,因為對了只是運氣,錯了是應該的。事後看,N型的第二筆比我們預期的早了一個多月,而且驅動因素也有細微的差異,同時500的強勢表現更是滯後了5個月以上(19年9月)。
20、對於2018年抄底的兩次判斷
《不言抄底:現在是降低自己思考頻度好時機》
《柳暗花明:A股如何才能見到中期底部?》
2018年7月8日,當時的判斷是“不言抄底:現在是降低自己思考頻度好時機”,耐心點,在前往市場底部的路上,有越來越吸引人的風景(更低的估值),但同時你會看到無數倒在路邊的屍體,別讓自己成為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