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的話題是談談區塊鏈對商業和金融風險管理帶來對新思路,新辦法。
在商業活動中會有各種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會帶來交易的風險,所謂交易風險就是交易之後價值的變化偏離預期,造成損失。
交易是利益驅動的,利益和風險是相伴相生,對風險的畏懼阻礙交易的發生。如果能更好的管理風險,就能更多的促進交易的發生。促進商業的繁茂。
在傳統的經濟和金融活動中。要應對經營風險通常有倆種方式,要麼就是將計劃儘量考慮周密,對未來各種變化看的更清楚,這是銀行家思維。要麼就是儲備儘量多的資源,增加對場景的把控能力。一旦有風險發生,可以有足夠資源應對。最有效的資源就是金融資源。資本越多,應對風險的能力就越強。在交易對手面前,就有比較強的信用。
所以傳統商業活動中,風險應對手段,主要是靠提高管理和決策能力,以及更多更強資本和資源。
數字經濟時代,除了管理和資本手段外。風險管理有了更多的工具和舉措。我們接下來就一一展開分析。
首先,總體的商業流程上,要改變銀行家的思維模式。
傳統的經濟活動,總體的商業模式是從左到右逐步展開的,往往是先有產品的設想,然後進行設計,然後生產加工,最後再進入市場。雖然產品初期對市場和最終的使用者(交易的終端)也會有調查和研究,但是最多隻是預期。而且是主觀預期。交易並沒有鎖定。
而區塊鏈商業模式,可以透過技術解決交易信用,提前鎖定終端交易,然後再進入設計和生產。也就改變了原來的交易流程,從左到右,變成了從右到左。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最終交易的不確定性。
這種由終端需求觸發的生產過程,之前也有過,稱為眾籌。只是眾籌主要還是靠人的信用,過程缺乏透明性。而區塊鏈眾籌基於公開透明的公共賬本,以及權益有交易轉讓的流動性。就減少交易的風險。
舉個例子,如果有倆個服裝店,都買同樣的衣服,一個是買了就不能退,而另外一個是可以無條件退換。顯然後一個會吸引更多客戶,因為大家會覺得同後者的交易風險更低。
過程的透明性和風險可以交易轉讓特徵,使得從需求端倒推的交易模式容易落地執行,這是區塊鏈經濟思維的一大特徵。
銀行家思維需要改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對未來的預測原則上是行不通的。只有改變應對不確定性的方式,快速調整,快速迭代才能很好的應對不確定性。如同以前射擊,必須要瞄準,而現在甚至可以垂直髮射。發射之後才向目標迭代。
2019年初,一筆30億元的私募債技術性違約,揭開了航母級別投資公司 中民投的資金窘境,更讓其隨即陷入到更嚴重的流動性危機之中,整個2019年,中民投都在忙於自救。
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投資集團的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頭頂首家“國字頭”民企光環。成立之初,眾多閃亮招牌的頭部民企薈萃,但是短短五年時間,就敗像凸現。主要原因除了當下緊縮的經濟環境,更主要是傳統銀行家模式的失敗。
中民投最初成功的發起,主要是董文標頭頂的成功銀行家的光環,中民投是一群銀行家下海的產物。
銀行家思維最大的弊端就是投資是基於風險邊界的精算上。融資端以債權為主,因為是前期,測算容易,剛性承諾。投資出口是中長期,精算只能是紙上談兵,一旦遇到結構性的經濟變化,必然失真。融資端和出口端精算的不匹配,必然導致短債長投的風險累積。這是銀行家思維敗北的主要原因。
也許大家會問為啥銀行家思維以前很成功,現在開始不行了呢,這最主要原因是經濟模式和場景的變化加速了。之前一個經濟形態的週期動輒十年甚至數十年以上,所以投資入口和出口往往都在一個週期之內,倆端的精算容易匹配。而現在技術迭代加速,社會流通變化加速,經濟形態和模式的變化加速了,所以基於倆端精算的銀行家思維不成立了!
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必須改變投資模式,要適應快速的經濟場景變化,關鍵是要打破剛性的風險邊界,捨棄精算,代之以動態適配作為風險管理的主要手段。
要建立投資風險和價值動態適配的模式,必須要實現商業價值、金融價值、文化價值的新融合。基本上所有經濟或者生態體的價值都是由這三個維度的價值構成的。要改變他們之間的協同關係,需要構建新交易架構。新的交易架構要更靈活,更清晰,能自動化執行,這樣才能快速迭代,自適應風險和價值的變化。
比較慶幸的是,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構建這種融合的生態體創造了條件。所謂的數字經濟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實現這種投資價值和風險的自動化配置。
正如數字化科技讓傳統工匠人在製造行業退出,數學化經濟一定會讓銀行家落幕!
思考題
思考題1:區塊鏈眾籌同通常的產品眾籌有些什麼主要不同?
思考題2:落實數字化商業模式迭代的關鍵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