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樓市信貸緊調控下,央行放出的水終於流向實體經濟了?

1、信用卡分期費率

臨近年末,一波信用卡分期低費率風潮席捲而來。

被稱為大媽行的工行推出的年費率只有2.7%的幸福分期信用卡可謂業界良心,應該是目前市面上費率最低的分期業務了。

郵儲銀行也不甘落後,在12月30日前,所有金額大於5000元的賬單都可申請賬單分期,費率五折……月費率0.3%,合計年費率3.6%。

一向被認為費率/利息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平安銀行居然也推出了四折的分期優惠,月費率0.34%,合計年費率4.08%。

當然我們也知道費率和利息是不一樣的,利息是資金的真實成本而費率不是,費率換算成利息大概要乘以2,即使這樣這波信用卡分期的真實資金成本也才8%以下……

要知道,包括信用卡分期在內的各種信用貸,其成本一般都在15%以上。

為什麼費率這麼低呢?是銀行在做慈善要大撒幣嗎?當然不是。

因為銀行錢多啊。銀行有錢、信貸額度寬裕,所以要趁著年底把沒放貸出去的錢趕緊放貸出去哦,於是也就出現了上文的信用卡分期低費率風潮。

有些人或許疑惑:銀行有錢?那地產商融資為何這麼難呢?新房/二手房的按揭房貸為何幾個月還沒下來呢?

下面就給你講講背後的邏輯。

2、低費率的背後

錢聽起來似乎高深莫測,其實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商品。既然是商品,也就符合商品的一些市場規律——受供求關係影響,價格隨著供求的變化而變化。

錢的價格是什麼呢?利率。

錢多了嗎?對貸款的需求停滯不前、甚至下降了嗎?是的。

央行放水信貸寬鬆。本輪信貸寬鬆週期起始於2018年,至今仍沒有停下來的跡象。經過數輪降準和定向降準,釋放出了不少的新增貨幣,政府想讓這些錢流入實體經濟,優化產業結構、進行產業升級。

按理說,信貸寬鬆後人民幣貸款應該會大幅上升,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由圖可知,自2019年初以來,人民幣貸款增速在一路下滑。為了鼓勵貸款、“切實減輕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新施行的LPR利率也逐步降低——1年期的LPR利率由4.3%降到了4.15%,5年期的LPR也由4.85%降低了4.8%。

信貸寬鬆了,為什麼大家不願意貸款了呢?

限制信貸流入樓市。其實有人想貸款,並整日的為錢著急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甚至有地產商不惜支付高達15%的年息……費用之高,堪比民間高利貸。

當然還有千家萬戶買了新房/二手房的按揭房貸申請人,從審批到放款甚至長達半年……哪怕審批流程都已走完,但就是不放款。為何?沒有信貸額度,只能慢慢的等唄。

本輪樓市調控的一大特色就是信貸調控——嚴控信貸資金流入樓市。當沒錢流入樓市了,樓市的價格也就穩住了。

也就是我們看到各種措施:限制地產商貸款拿地、房地產類信託融資不再新增、海外融資只能用於還債……對個人來說,就是嚴厲禁止首付貸、禁止抵押貸/消費貸等資金拿來買房、二套房降低貸款成數……

市場的錢變得越來越多,可這麼的錢卻不讓流入最需要的房地產領域,那錢會進入實體嗎?

信貸也流不入實體。政府一直鼓勵信貸流入實體、尤其是中小微實體企業,可現實並不理想。貸款是有貸出有借入,銀行願意貸出錢、企業願意借入錢,二者缺一不可。可現實呢?

實體經濟不景氣(主要是產能過剩及創新缺乏),利潤本來就薄,可中小微企業又沒有什麼抵押物,所以存在放出款收不回的風險,銀行自然不願意給企業放款了。

也因為市場競爭慘烈、沒有利潤,企業借來的錢幹什麼呢?去擴大生產不是自尋死路嗎?所以,企業也不願意借錢。

現實就是,本輪信貸放水更多錢則流向了大型企業及大基建——高鐵、城軌、高速以及生態修復工程等。當這些信貸需求也不足以消化這麼多的錢時,怎麼辦呢?

放貸給居民,讓個人去貸款消費啊。更多的錢流向了居民,錢的增多自然會拉低信貸的成本,也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適逢年底集中放貸的一幕。

錢終於流入實體經濟了?居然是以這樣的方式。

3、錢這樣流入實體

我們大家以為的信貸支援實體,就是把錢直接放貸給企業,企業拿到這些錢之後去招聘、去研發、去擴產、去升級換代……當然這也是信貸支援實體經濟的一種方式,但它的弊端也顯而易見。

現在實體企業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以致於只能價格競爭,最終導致利潤微薄、誰都賺不到錢。

如果把錢放貸給這樣的企業,繼續的擴大生產,那不是讓供大於求雪上加霜嗎?如果拿著貸款去研發新產品,誰又能保證研發出來的產品就是消費者喜歡的呢?

妥協的解決方式,就是把錢借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拿著錢去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務,以消費帶動需求、以需求帶動生產,並讓信貸資金流入到能滿足市場、有競爭力的企業手裡,這也是一種優勝劣汰的市場篩選機制。

這就是歐美髮達國家普遍的現實,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是消費,而不是投資拉動經濟,把錢給消費者讓他們選擇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務、而不是把錢給企業生產出市場不需要的商品。

當下中國,消費對經濟的帶動已超過60%,今後消費對經濟拉動只會越來越大。

隨著科技的進步、個人大資料的廣泛運用,通過技術手段已能對數量眾多、看似非標準化的個人信貸進行較好的風險把控,如個人徵信系統、民航/鐵路/公安等聯合懲戒等。

也因此,銀行就敢於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信貸先流入消費者、再流入實體企業的路徑才得以實現……這將是以後信貸支援實體經濟主要形式。

目前包括信用卡分期、信用貸在內的消費貸款,其成本都很高,真實利率大多在15%以上。

隨著金融科技對個人信貸風險的把控更合理、隨著消費帶動經濟的大趨勢日益明顯,消費貸利率的下行也將是趨勢,或許今後如本文開頭所見的8%左右及以下利率的消費貸款將會非常普遍。

有人或許樂了:錢越來越便宜,那我就儘可能的多貸款唄。錢便宜、成本低,那投資暴擊後賺的錢不就更多了麼?!

親!你在做夢麼?環顧全球,你發現有哪個低利率的國家或地區,存在投資暴擊、一夜暴富的機會呢?

最新評論
  • 1 #

    其中的很多還是去了房地產企業,信不?

  • 2 #

    房價不降怎麼可能流向實體

  • 3 #

    的確很低,沒抵住誘惑

  • 4 #

    年費率2.7%,年利率至少5%起步

  • 5 #

    其實還可以搞定向消費貸,購買包含企業自主專利的家電,消費電子,虛擬物品等商品定向降低費率,通過電商平臺技術不是問題

  • 6 #

    因為需要抵押物的高門檻和複雜的稽核和放款手續,當下中國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初創中小型公司,想得到貸款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渺小但是數量龐大,而且,他們會在未來改變中國

  • 7 #

    70後貸款110萬買房了,兩個兒子沒辦法!

  • 8 #

    不懂,還是老實的生活吧

  • 9 #

    很多年輕人都有房貸,還貸壓力都大,銀行卻鼓勵貸款消費……

  • 10 #

    沒有收入能力不要辦理信用卡

  • 11 #

    流回銀行了,賺的錢付銀行利息了

  • 12 #

    銀行天天打電話我分期,費率還是要0.59%啊

  • 13 #

    於是居民槓槓越來越高

  • 14 #

    沒有,都去了房地產!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19年中國甲醇行業產量穩步增加 區域性緊張局勢逐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