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接受年金險?

過去20年的利率,持續下行

因為大家對未來的經濟形勢沒有信心,認為利率會持續下行,恰逢現在國內外的經濟環境都非常不穩定,經濟低迷要十幾二十年才能走得過來,所以這種可以鎖定一個比較高的利率的產品,寫進合同,確定領取,是比較好的選擇。

然而,社會福斯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正不正確呢?這個只能由時間去驗證,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歷史,過往的每一個經濟危機,有沒有哪一次是超過十幾二十年的。

上世紀20年代末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當時的心理學家做社會心態研究,調查了這麼一個問題:經濟在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的形勢,會不會比現在更好。至少95%以上的民眾,都做出了悲觀的預期。

羅斯福新政後,美國經濟很快就恢復了元氣。現在日本是負利率,德國也接近了,但是經濟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糟糕,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年金險,都要接近10年才能夠回本,但如果經濟5、6年就走出來了,各種各樣的高收益的投資,會不會想獲得更多的現金流呢?

我們希望鎖定的這個利率應對未來的利率下行,投資渠道單一的人是非常適合的,這與銀行理財相比,是更有解,但對投資渠道廣闊的投資者而言,年金險的資金使用效率就沒有那麼高了。

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的年金險的預定利率都是高達8%,甚至到10%的,當時沒有買到這些產品的人,會不會覺得錯過了一個時代,生活就過不下去了呢?

見仁見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思考。

除了鎖定利率,規避利率下行的風險,我們還可以通過年金險達到其他目的,比如說補充養老金。養老儲備不一定要用到保險,但年金險是最契合養老需求的。

養老這個問題是伴隨人類終身的,若了解養老金的起源,更有助於理解年金險。

公元前582年,猶大王國的國王Jehoiachin在流放巴比倫37年後被釋放出獄,並被當時的巴比倫國王給予了一個“終身領取食物”的權利。這就是很多文獻中介紹有關“養老金”概念最早的記載。

這故事中有一個關鍵因素,即“終身領取食物”的權利,這個權利的確定性是由王權保證,且是終身的,除非巴比倫國王反悔。

養老最大風險,是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養老儲蓄卻花光了,沒有了等長的現金流。所以養老金的設定應遵循活多久,領多久,領取的權利是確定的、終身的原則。

希望以上文字可以助你逐步了解年金險。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中國和俄羅斯的進出口總額已經達到了1003.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