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港股頻道
這年頭,造車和養豬一樣,都十分流行。
蓋房子的要去造車,做空調的要去造車,賣酒的要去造車,就連電子產品代工廠也要去造車。總之,人人都想在汽車領域發揮點能動性。
之所以各派造車新勢力爭流競發,背後的意義不僅僅只是代表著和傳統汽車工業舊模式進行切割,代表著更好的體驗,更高的科技水平,以及更多創新思維,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和全新的估值體系。
/ 01 /
眾“神”造車,誰主沉浮?
此前路透社爆料稱,蘋果正在推進汽車自動駕駛技術,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其中可能包含蘋果自己研發的具有突破性的電池技術。
1月11日,百度丟出重磅訊息,官宣正式組建一家智慧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面向乘用車市場。
訊息一出,百度股價一夜暴漲700億元,連帶次日A股汽車板塊全線飄紅。
實際上,即便沒有百度造車訊息的拉動,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和相關板塊的漲勢也足夠亮眼。
其中,熱度最高的非特斯拉莫屬,除了技術被小弟們馬首是瞻,股價更是一馬當先。
根據S3 Partners的資料,2020年特斯拉股價上漲730%以上,導致做空者賬面虧損了超過380億美元,而馬斯克則在特斯拉股價突破800美元關口之際登頂世界首富。
傳統車企涉足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中,比亞迪的表現有目共睹。與2020年年初相比,比亞迪A股股價漲幅超過300%,港股比亞迪股份累計漲幅超過400%。
同樣出色的還有“人民缺啥我造啥”的五菱汽車,旗下宏光MINI銷量一路領先,帶動全年股價累漲超700%。
新造車勢力中,一度瀕臨破產,被調侃為“2019年最慘的人”的蔚來掌門人李斌,2020年翻身成為了“最幸運的人”,獲得合肥政府馳援,股價持續刷出新高,目前市值約1000億美元,超越大眾集團位居全球第三。
擁有相似經歷的則是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在美團創始人王興的鼎力扶持下,不僅順利完成了美股IPO,股價亦節節上揚。
踏著市場的節奏,全球裝機量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長成了創業板“巨擘”,2020年內漲幅200%+,市值近萬億元。
背後,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確定性是資本給予高估值的邏輯之一,但巨頭爭霸,究竟誰能笑到最後,尚看不到眉目。
而隨著入局者增加,這條賽道只會越發擁擠,意味著留給後來者的時間不多了。
/ 02 /
小米沒造車
但小米資本在造車
小米一直是備受期待的造車新勢力,時不時總會爆出來幾條造車傳聞。
2020年12月末,網傳小米將聯合比亞迪推新車。不過,該訊息很快就被小米公關闢謠:小米沒有造車計劃。與此同時,比亞迪也迴應稱:假的。
事實上,小米真身雖未直接下場造車,但小米的資本已在造車途中。
2015年蔚來獲得的第一批投資中,其中一份來自雷軍的順為資本;2019年11月,小鵬汽車C輪融資名單上,小米集團赫然在列。
彼時,雷軍表示:“小米集團和小鵬汽車在智慧手機和智慧汽車互通方面,已開展了深入的合作,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希望透過本次戰略投資加深雙方在智慧硬體和I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2020年,小米繼續拉近和汽車行業的關係,戰略投資車聯網企業上海博泰(Pateo),與梅賽德斯—AMG F1車隊合作推出特別版小米米家電動滑板車Pro 2,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將攜手梅賽德斯—賓士SUV等。
所以說,儘管小米再三否認造車計劃,但其實已經不斷將自己嵌入到造車產業鏈中了。
背後,除了新能源汽車顛覆性技術革命,廣闊而真實的市場需求,還有其超越汽車製造本身的全新估值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累計銷量為2247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10.9萬輛,佔比不足5%。
這意味著,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增量,由此也為相關產業鏈企業的估值奠定了底層基礎。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與傳統汽車公司依靠汽車製造和銷售賺錢的商業模式,以及常用的市盈率估值方法不同,智慧電動汽車公司因參與汽車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有機會在更多環節獲得更多的價值量分配,享受更高估值。
對小米來說,隨著智慧手機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估值跟著受限,必然要尋找在智慧領域全新的增長點。
從目前的市場情形來看,新能源智慧汽車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主要風口之一,同時也契合小米“萬物互聯”的理念。
如今,百度造車已被“實錘”,關於小米造車,應該只是時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