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很難賺到你不信的那份錢。往小了說,對一個公司沒有充分的信心,最多隻能賺到財務資料直接相關的那點兒錢,再遠點長點的錢是不可能賺到的。往大了說,對國家未來從心底悲觀,那麼最多賺到幾個波段的小聰明的錢,要賺大錢也很難了。
市場的高波動不代表高風險,反之市場的平靜也不等於均衡。平靜和激烈放在不同的尺度看完全不一樣,日線的驚濤駭浪可能在月線來看只是個小浪花。均衡與失衡的關鍵不是短期的波幅,而是到底距離價值線有多遠的問題。或者說,波動的程度僅僅體現情緒的烈度,但決定中長期方向的是價格與價值的偏離度。
當流動性氾濫遠去之後,你還會投資嗎?你的資產結構還健康嗎?這是目前我們應該問自己的戰略級別的問題。在“錢多多”趨勢下推升出來的收益率是有很高欺騙性的,善於用趨勢變現的是高手,被趨勢迷惑並在趨勢末段入套的就有點兒被動了。讀了這麼多書,其實提煉出來就兩句話:和趨勢作對,你很難發財;和均值迴歸作對,你很容易破產。
謹慎型投資人給人感覺好像總是很膽小,但其實相對於絕大多數天天追求漲停板年年挑戰高收益的“勇敢者”來說,他們賭得是整個人生。只有當你賭得足夠大的時候,你才會謹慎,只有你想贏得足夠多的時候,你才會忍耐。很多時候,不理解只是因為大家不在一個遊戲桌上而已。
所有的大虧都是貪和怕導致的,而對賺快錢和一夜暴富的期望又是貪和怕的本質原因。穩健說起來容易,但那意味著你要在別人快速賺錢的時候不眼紅,在你的保守屢屢被瘋狂的市場暴擊的時候不變卦。根本上是需要對自己理念和方法的絕對信心。而這種信心又不能是盲目的。信心最終只能來自於知識、歷史和經驗。不管哪種投資風格和所謂門派,你可以有不同的市場假設,不同的理論內涵,不同的價值主張,不同的操作體系,甚至不同的世界觀。但所有的這些不同都是表象,它們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須必然必定符合複利法則。一個在複利法則上無法自圓其說的方法論,無論您拽多高深的詞,拿出多深奧的理論,用多牛的人來背書,都是無濟於事的。
投資要想成功需要承認兩個前提:第一,我們都是凡人,我們必將不斷犯錯;第二,投資的核心原理早已穩定,我們要做的不是創新,而是理解並執行。投資要想慘敗可以建立在另外兩個前提上:第一,我天賦異稟,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第二,我擁有或者發現了最新的炒股奧義,我在投資理論上已經幫人類跨出了新的一步。
無論是公司的經營變化,還是資金和情緒的變化,其實最終一定會在估值上反映出來。但估值反映不出來的,是這種變化到底是對還是錯。而對於投資人來說,估值的意義除了“對”和“錯”之外,更重要的是真相與其預期驗證之後的結果分佈。所以估值是乍看很直觀,再看看好像很複雜,最後看時又沒想象的那麼複雜。
沒有高賠率相伴的高確定性,是雞肋。沒有高確定性為前提的高賠率,是賭博。但市場普遍認知到的高確定性,在通常情況下又不可能給你高賠率。所以問題的本質其實是理解市場的有效性與侷限性,理解錯誤定價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出現。
黑盒狀態下,盒子裡面裝的是什麼很重要,圍觀和出價的人認為盒子裡裝的是什麼也很重要。大多數時候和放長時間來看,盒內物品本身更重要。但特定的時間內和氛圍下,圍觀群眾的判斷和出價有可能造成一些極端情況。
投資人的主動性努力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尋找中長期經營提升確定性高的企業;第二,尋求中短期賠率好的價格;第三,構建能平衡黑天鵝風險和研究的有效回報的投資組合;第四,持續學習爭取每年進步一點點;第五,保持身心健康,做好以上迴圈並耐心等待。其它的,基本就交給國運了。
如果用最樸素的個人投資經驗來看,我自己是如果一年不怎麼賺錢,第二年大概率的就會有所收穫,如果第二年還是不怎麼賺錢,那意味著第三年一定是超級大豐收。當然這個規律也有對照的另一面,比如如果一年大賺第二年多是平淡,如果連續兩年大賺那基本上要對未來一年有相當保守的預期了。那報告下,過去兩年還不錯..
.有網友和我說:過去10年股票賺10倍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一線房產10年也10倍了。這話可以這麼說,但這賬這麼算就糊塗了。為什麼呢?因為房產這10年你賺的不是能力的錢,是運氣的錢,是超級景氣的錢。未來10年您還打算靠房子再翻10倍?但投資紮實獲得的可不僅僅是錢,更值錢的是經驗和能力。再過10年比比看?
其實吧,資產增值了怎麼都是好事,但人要善於分析自己的錢是能力還是運氣得來的。而且,千萬別用資產景氣高位區域的數字當成自己的身家,最真實的身家一定要在你的主要資產處於熊市蕭條期去計算。當然,在很多人眼裡,自己的資產是永遠只有漲潮沒有退潮。講實話,時間放長了看,德不配位比周期輪替對財富增值的殺傷力更大。
很多股民面對正確投資的態度,經常讓我想起《江湖》裡的一句臺詞:“說你又不聽,聽又不懂,懂又不做,做又做錯,錯又不認,認又不改,改又不服。”《人民的名義》裡侯亮平也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他們的心裡要麼是恐懼,要麼是貪婪,要麼兼而有之,但唯獨沒有一點兒敬畏之心”。
有時候看得越多,就越感到資本市場真是太可愛了。在投資的世界裡,你的智商不必被各種奇怪的觀點強姦,你也不需要“懂事兒”。所有的一切都歸結為“對”和“錯”,如果短期內對錯還不那麼分明的話,還有“時間”這個大殺器肯定可以還你公道。在這個黑白分明的世界裡,傻逼就得承擔傻逼的後果,是簡單粗暴了點兒,但總比黑白不分的操蛋狀況強得多。
人之所以平庸,是在平庸的機會上花費了太多的精力。當然如果連這點兒努力都沒付出,那就不是平庸而是慘淡了。但要想超越平均水平,就需要把精力用來尋找和把握人生級別的大機會。而這又是以長期的思索、通透的判斷體系為前提,並以異乎尋常的耐心和超乎常人的利益計算模式為基礎的。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想超越思維和決策的舒適區,還是很艱難的。
巴菲特最可怕的就是永遠在學習進化,中國的“巴式投資總結(不碰科技只買消費)”被某些人奉為聖經,可人家轉眼就重倉了蘋果和航空公司。看看巴菲特這一生的投資進化,從早年間看圖玩技術,到最純正的格雷厄姆撿菸頭,再到創立新的商業模式並融合了芒格的偉大公司論,到快90了還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就這點都足以封神稱聖了。
總有朋友對我說:看你每天晃來晃去的,投資就那麼輕鬆啥都不用幹?我說當然不是,只不過我們工作的形態不同。一般工作的繁忙很容易識別,但投資工作其實就是三件事:學習、思考、做決定。除了學習研究是較容易看到的,更重要的“思考”和“做決定”完全可以一點兒外在表現都沒有,但其實它們才是最重要的可積累無形資產。
職業投資人的社交很單純,不需要維繫多餘的社會關係。在主動篩選後能沉澱下來的是三種人:第一種是有料。某一方面的學識好,能彌補自己的知識短板開拓思維,與之交流有益;第二種是有趣。或風趣豁達或古靈精怪,與之交往總能給生活帶來一抹亮色;第三種是有品。就是能信任靠得住,價值觀相近可坦率的說心裡話。當然如果能多條兼顧,自然是交友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