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榕樹投資董事長翟敬勇透過萬得3C會議線上分享了對人工智慧化和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變革的看法,並表示未來A股市場進入註冊制以後,對優秀的龍頭公司應該採用追加買入等於持有的策略進行投資。
以下為會議內容實錄整理(部分),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核心觀點
1
很多優秀公司的充電樁會在全國遍地開花,而且會非常快,尤其這2-3年之內。今年要把握住中國經濟從復甦進入繁榮週期的大好時光,尤其是權益大時代的到來,今年擁抱代表未來的這些優秀公司,會給投資人帶來非常好的回報。
2
在2021年有三大領域會大爆發:第一個是新能源的產業鏈;第二個是加速自我迭代,從去燃油化加速進入電動化智慧化的傳統龍頭製造企業;最後一個是無人機帶來軟體行業的發展,在未來的5-10年,雲計算等其他新興商業模式都會呈現出來。
3
到2025年,光伏一體化的發電,可以比目前的火電便宜20%左右,分散式發電、集中發電、光伏發電都將會成為主流,而且在南北迴歸線,將會建設大量的光伏一體化的發電廠,使得全球的清潔能源的供應量,從非常低的比重上升到非常高的比重,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相關公司擴產發展就是必然趨勢了。2020年四季度以來,新能源產業鏈的龍頭公司都在不斷增加擴產計劃,隨著需求量的進一步增加,未來的2-3年,整個產業鏈的供應將會進入加速階段。
去燃油化和智慧化的全球趨勢已形成,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可達到5000萬輛
進入21世紀以後,短短20年的發展,全球已經快速進入到一個去燃油化的時代了,標誌著人工智慧時代的真正開啟。
人工智慧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最主要的部分是半導體,硬體半導體再加上新的燃料電池,最後是網路的控制,也就是我們從原來內燃機加石油的工業時代逐步過渡到了,以半導體加新能源加網路控制的人工智慧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及其他國家也都在紛紛開啟這一發展歷程。
國家主席已經明確提出了2030年碳排放達到頂峰,而且在2030年光伏加風能的發電量要由現在的4.5億千瓦,提升到12億千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去燃油化時代的序幕已經拉開,從2020年電動車的大賣已經可以看到,雖然2020年有疫情的影響,但是在乘用車領域電動化的趨勢已經開始形成。
簡單推算2020年的汽車的銷售比重,中國因為疫情影響賣2540萬輛左右的乘用車,但是電動汽車銷售130萬輛,銷售比重不到10%,我們認為2021年中國的電動乘用車的銷售比重應該會上升到10%左右。
在這樣的趨勢下,2021年跟電動車、智慧汽車,跟電動化、智慧化相關的一些上市公司紛紛啟動了擴產計劃,燃油系列慢慢在萎縮,作為投資者唯一要考慮的是去燃油化時代確定性有多快,而不是去不去燃油化。
根據行業發展規律來看,一個新的業態,佔到原來總數的5%以上,就可能進入加速狀態。電動汽車也是一樣的道理,經過了六七年的艱難發展,在2020年基本上已經形成取代燃油化的趨勢了,比如歐洲挪威的電動車的比重已經超過54%,德國上升得也非常快,美國因為新的總統1月20號就職,大機率也會加入到新能源的發展規劃。
以10年為基礎,預計電動化和智慧化的比重佔到目前燃油的比重50%以上,到2030年按全球的銷售數量來推斷,可以達到5000萬輛電動車的銷售,帶來最直接的衝擊變化就是加油站,到了2030年,大量的加油站可能會因為加油車輛的減少而慢慢虧損,甚至在未來被淘汰出局。
把燃油化這件事從10年倒推回來,就可以理解晶片化和智慧化。最近大家關注的是很多車企,因為半導體晶片的短缺而減產,這個變化非常重要,因為電動化必然伴隨著智慧化,智慧化就是半導體的晶片。
從去年四季度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晰,很多晶片半導體生產企業的產能供不應求,我們認為在2021年趨勢會更加明顯,而且很多行業都加入到了去燃油化、電動化智慧化的趨勢中,比如中國的重卡、重灌企業,像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都已經陸續釋出電動化的程序。
巴菲特說過,偉大的企業是要經過25年到30年依然偉大的企業,剛才提到的去燃油化和智慧化,主要是想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模式,因為在從量變到質變的商業模式的變的過程中,能夠順利從機械工業時代過渡到智慧化時代的企業,將是我們尋找的目標主要的脈絡將依循三點:第一個是稀缺,第二個是壟斷,第三個是能夠產生永續現金流。
未來應採取追加買入等於持有的策略去投資優秀龍頭
很多人叫囂的抱團之類的言論,實際上是長期在A股產生博弈思想的延續。全世界來看,新的業態,每個優秀的行業當中基本上都是贏家通吃,一些優秀甚至偉大的公司往往會獲得了投資人的追捧,他們的發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1年、2年、3年、5年、10年的發展。
過去的15年,像亞馬遜、蘋果、騰訊這一類公司,(股價)不斷在往上漲,上漲的背後是企業基本面不斷給投資人帶來值得長期擁有的高預期。這種確定性的發展,導致原來的持有人不珍惜手中的股權,隨著通脹的變化,新進的人不斷去持有。從長期規律來講,抱團炒作不會持續太久,如果一個企業連續5年,甚至10年都長期往上,就不能用抱團理論來解釋了。
市場分化的過程當中,在註冊制的推動下,可以預見到代表未來的很多優秀的公司會陸續進入到資本市場,將會給資本市場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認為未來的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投資思維上要進行改革,也就是追加買入等於持有。比如很多買房的人已經習慣了一點,如果房子地段非常好,貴一點買沒問題,不會看過去的價格,房子稀缺性和房子地段的優越性,代表在買入價格的時候,已經考慮了時間成本。
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如果這家公司今年和去年的買入價一樣,就有問題了,如果買了一家公司三年沒漲,多多少少這家公司在行業上或者在企業基本面上出現了問題。嚴格來說,我們在判斷一家好的公司時,大機率上來講,如果業務基本面非常良好的話,它的股價應該隨著企業的基本面的變化而變化,企業的基本面在不斷向好的時候,反應它的估值的價格應該是上漲的。
新的資金出現的時候,我們要再去買入的時候,應該忘記昨天買入的價格,因為買的是未來現金流和未來企業的競爭力,這也顛覆了過去在A股長時間波段炒作或者博弈的想法。
我們認為進入2021年在註冊制下,好企業會不斷被新的資金去追加買入,而且變成了大家長期持有的共識。茅臺在過去的5年漲了10倍,它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也不是茅臺一家漲10倍,是有一批這樣的好公司漲了10倍。所以這些公司會帶來一個驚人的現象,在它高速發展的歷程中,任何一價位、任何一時間買入都是對的,無非就是回報的高低而已。
在未來A股市場進入註冊制以後,優秀的龍頭公司應該採用追加買入等於持有的策略。
2021年中國的經濟將進入到繁榮週期
中國經濟從2013年開始,經歷了三輪大的去槓桿,第一輪是2013年到2016年的去槓桿,比較標誌性事件就是中國南車北車合併成中國中車,2015年開始的煤炭鋼鐵的供給去槓桿,在2018年的第二輪去槓桿影響也 非常深遠。2020年的新冠疫情實際上幫助了中國進行了去槓桿。
最經典的行業就是白酒,很多資料顯示,規模以上的白酒行業下滑得非常快,從產銷量來講,已經下到了750萬噸,二三線、三四線的白酒企業不斷退出,造成中高階白酒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所以五糧液、茅臺、汾酒、洋河、古井貢這一批品牌白酒,市場份額在不斷上升,同時,因為經濟的復甦到繁榮期的變化,這些白酒輪番進入到漲價的趨勢。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最能代表通脹的白酒子行業已經進入到漲價週期。漲價週期的背後還有一個層面,就是中國的經濟開始從復甦進入繁榮的小週期,這個週期後續還在驗證,但是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中國進入到繁榮週期了。
還有幾個大的體現,就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從經濟學原理來講,在幾輪去槓桿以後,這個需求一定會上來。中國經濟本身有韌勁,幅員比較遼闊,產業鏈非常完善。在海外有弱需求的情況下,在中國的全產業鏈獨家供應的情況下,海運的價格大幅上漲,集裝箱一箱難求,跨境電商的貿易蓬勃發展,實際上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經濟已經從復甦走向繁榮週期。
除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外,從弱復甦到小繁榮的變化中,還有一個最大的推手就是新能源。相關的產業現在紛紛在擴產,我們已多年沒看到很多產業大幅擴張了。當一個產業在大幅擴張的時候,經濟資料會非常亮眼。
我們有理由相信,2021年中國經濟將會進入到繁榮週期,繁榮週期不是全體的、整體的繁榮,是以新能源為全產業鏈的繁榮,包括風電光伏,從電動汽車及其他的行業智慧化,基本上繁榮週期將會以三大行業來推動,第一個是半導體全產業鏈,第二個是新能源全產業鏈,第三個是網際網路的全產業鏈。
在這三大產業鏈的推動過程中,很多宏觀經濟學家預測中國2021年 GDP的增長在8%-9.5%,在實現這一目標的時候,中國代表未來的經濟,大機率在2021年的股市上,會引領市場的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去燃油化的時代已經開始起了,代表原來的機械工業時代的很多企業,估值會越壓越低,也就是說2021年傳統產業的低估值現象,會逐步被市場理解成衰退現象。因為這些公司的業務在不斷萎縮,公司的盈利前景上是倒計時,對中國的投資人,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都帶來非常大的挑戰。
怎麼擁抱這些代表未來的產業鏈?
新能源產業鏈上有個簡單的演算法,哪些行業、公司在加速擴張,就是我們要去尋找的一些標的物。
其次,在傳統制造業從功能化向智慧化轉變的過程當中,從實體經濟來講,他們還是能夠帶來非常好的現金流。這個時候就要關注兩個要素,第一、傳統的現金流非常充沛,第二、他們在新的業態的發展過程當中,非常堅決。傳統制造業如果加速升級的話,依然值得去關注。
另外,我們認為無人機的時代已經來到了,從2030年的角度來看,無人飛機、無人駕駛的小轎車、無人駕駛電動大巴、無人駕駛的輪船都會呈現在我們眼前。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智慧化產業鏈上的公司,包括雲計算,都是非常好的投資機遇。
2020年這一類的公司的行業表現其實只是小荷剛露尖尖角,他們真正能夠創造高額的現金流的時代還沒有開始,而且這些創造了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的公司,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他們在整個中國經濟的 GDP的佔比會越漲越高。
人工智慧化時代帶來的房地產、金融和醫療技術的變革
三個大的產業鏈發展過程當中,會對原來的產業帶來幾個革命性變化。第一個最大的革命性變化就是消滅級差地租,這也是我們對房地產行業比較擔憂的現象。如果級差地租被逐步消滅,很多原來持有物業,尤其是像城市中心的寫字樓,還有一些工業地產,可能會遭受到較大的重創。
另外隨著人口老齡化,還有新冠疫情導致的無接觸式發展,很多業態包括辦公都可能實現遠端,從城市到郊區的較大的住宅差價,在未來也可能會縮小,這也是我們認為在未來對房地產行業的衝擊。
其次,在網際網路大資料的情況下,對很多個體的金融服務成本會大幅降低,這樣就會對原來銀行的獲客成本進行大幅挑戰。傳統金融企業,實際上在經營著比較高的槓桿,還有一點就是很多銀行的對公貸款是在傳統企業上,如果這些傳統企業出現了比較大的收縮,這些金融企業的壞賬風險也會隨之上升。
還有一點就是醫療技術的革命,現在微整形方面的醫療技術革命,也是對傳統的醫療企業的衝擊。
我們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全智慧化的網際網路時代、對有形的機械功能化全面替代的時代,在2021年已經正式拉開了,在投資的過程當中,要在適應未來20年、25年到30年產業週期迭代的優秀企業裡,挑出企業治理結構較好的公司,採取追加買入等於持有的方式進行投資,相信在未來的投資生涯當中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好的回報。
產業迭代成長的時代背景下,投資角度是否可以淡化估值或者不看估值?
在網際網路的今天,所有的好公司都不便宜,未來這家企業的競爭力由未來它的市場格局,以及企業在行業當中的地位所決定。按大數定律計算,到2030年有5000萬輛小轎車的時候,這些龍頭公司可能有1/3的市場佔有率,也就是有1500萬輛汽車的電池都由龍頭公司供應,
投資模型應該怎麼算?用1500萬量來計算,以1500萬輛來算貼現,這才是我們應該去計算的。在投資的過程中,付出的價格是對未來的預判,付出的是價格,收穫的是價值,所以我們在二級市場是用溢價去買的,這時候,我們始終要有實體經營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溢價的過程中,如果企業沒有高速成長,它帶來的傷害會遠遠大於收益。
如果企業能夠保持在行業裡面的競爭力,而且是高速增長的話,在很短的時間就會消化吸收估值。以亞馬遜為例,在2015年前實際上已經有了非常快的發展,但是這個過程中,它的利潤並沒有增長,反而一直是虧損的(狀態)。到了2015年,很多的行業分析師開始改變對網際網路企業的估值,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GMV也就是從那個階段開始,很多分析師都不知道怎麼分析這些企業了,就創造了GMV,但那一年亞馬遜市值有1000多億美金超過了沃爾瑪。
最近5-8年時間,業態的變化使得對很多原來金融市場專業的投資人而言,評估企業也需要快速進化,如果還在沿用傳統的有形資產的估值評估方法,會陷入到價值陷阱。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