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玥
編輯 | 繆凌雲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優客工場”能否衝破行業陰霾,成功上岸?
近日,由知名地產經理人毛大慶創立的國內共享辦公“獨角獸”優客工場擬赴美上市的訊息最終落地——優客工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程式碼為“UK”,計劃在IPO中融資至多1億美元。
在國內的聯合辦公或共享空間行業,優客工場的地位不可忽視:
一方面是由於優客工場的創辦者毛大慶本就是在地產行業有著多年積澱的資深從業者;另一方面,作為聯合辦公行業在國內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優客工場目前在運營的區域數量、管理面積和覆蓋城市數量等多個維度,皆已成為“中國最大”,是具有“風向標”意義的行業龍頭。
此外,選擇在此刻這個“特殊節點”上市的優客工場也額外受人關注——
因為就在前不久,優客工場的國外“範本”、共享辦公的行業鼻祖Wework剛經歷了一段“上市失敗”的晦暗之旅。此後,對共享辦公行業商業模式是否成立、對類似“獨角獸”持續“燒錢”買規模能否長久的爭議在創投圈持續不休。(首席科創官此前曾對此做過詳細報道,詳情點選《傳優客工場提交招股書:“行業鼻祖”WeWork涼涼,“中國學徒”卻想提前上岸?》)
在行業前景晦暗不明、倍受爭議的當下,優客工場選擇在此刻遞交招股書彷彿另有深意。行業能否因優客工場的“上岸”而提振部分信心另當別論,不過,藉著這家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的上市,其財務的面紗也得以被揭開。
盈虧持平,累計3年均在14億元上下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優客工場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67億元、4.49億元及8.75億元。
雖然營收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但優客工場的虧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招股書,優客工場同期的虧損額也分別達到了3.73億元、4.45億元和5.73億元。
綜上計算,從2017年至今,優客工場的收入累計為14.91億元,而相應的虧損也達到了13.91億元。
至於虧損原因,優客工場在招股書中的解釋為門店擴張、門店重整與門店收購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花錢的方式不算令人意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按照優客工場目前的虧損速度,其賬上的現金並不能維持太久。
——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優客工場賬上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等為2.08億元,而今年前9個月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則為2.32億元。
資金承壓,是不是優客工場選擇在行業風口浪尖上市的原因之一,首席科創官以此向優客工場求證,但截止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除了盈虧狀況,由於“二房東”商業模式的刻板印象,關於優客工場的營收方式與來源,是否僅為“租金”或“轉租”,且收入究竟佔比多少等問題外界一直以來也都欲一探究竟。
一半租金一半廣告,“另類”收入打眼
首席科創官注意到,優客工場的收入結構讓人頗感意外。
據優客工場招股書披露的情況,除了“二房東”模式所帶來的的租金收入外,其有接近一半的收入竟然是來自於“廣告”。
以優客工場今年前9個月所取得的8.75億元營收為例,其中“辦公社群會員”業務,也就是外界常說的“二房東”即辦公室租賃業務,所得收入約為4.20億元,佔總營收比為48%。
而另有佔總營收比46.1%、約為4.03億元的收入是來自於一項名為“市場及品牌服務”的業務。
這一業務主要是向業主輸出品牌、設計、管理和諮詢服務,收取市場和品牌服務費,也是優客工場向“輕資產模式”轉型的一個嘗試。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業務在2018年的營收尚且僅有2460萬元,不過一年的時間竟然猛增了超15倍。
而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於優客工場自去年起開始投資、控股的廣告營銷公司。
企查查資料顯示,自去年11月到今年6月,優客工場先後投資、控股了珠海省廣眾爍(佔股51%)、新疆新優眾營(佔股100%)和北京厚璞睿豐(佔股51%)等多家主營營銷推廣業務的公司。
目前看來,受益於此類業務的快速增長,優客工場由於“租賃”業務所產生的鉅額虧損情況得以收窄。而在此次公佈的招股書中,優客工場也表示了“這將是優客工場主要的增長動力之一,未來會繼續發展這種模式”。
與其他大部分營收倚重“租賃”的共享辦公公司相比,優客工場廣告收入佔據半壁江山的營收模型略顯“另類”。因此也有業內人士發出“地產廣告哪家強,聯合辦公看‘優場’”的調侃。
董監高變動頻繁,45位股東出質股權、5位股東退出
作為國內共享辦公的先行者,優客工場自從創立以來在國內的一級市場就頗受追捧。
據企查查統計,2015年成立開始,優客工場先後共獲得19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48億元,投資方不乏紅杉資本中國、真格基金、歌斐資產、億潤投資、中投漢富、創新工場等國內頂級“明星”投資機構。
不過,今年以來,優客工場董監高層面的人事變動卻十分頻繁。此外,在遞交招股書前,更有多家股東退出。
今年7月,優客工場的Quattroporte孫霞離職;11月22日,優客工場多名股東和董事出現變動,其中諾亞財富創始人汪靜波退出了董事行列,星牌集團董事長甘連舫、歌斐房地產基金合夥人譚文虹以及潘偉恆成為新董事。
12月,優客工場的運營主體優客工場(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45位股東出質全部股權,質權人為優客工場(北京)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後者為一家香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業內通常認為,股權質押給海外公司全資子公司是典型的為搭建海外VIE架構做準備的行為。毛大慶也公開回應稱此舉為“我們在做境外架構,這是正常的境內股東變更” 。
若從搭建VIE架構考慮,股東出質股權尚可理解。不過,股東在上市前夕退出就顯得有些費解。
同樣是在11月22日,包括百福嘉董事長付松林、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吳聲和中景恆基投資等股東從優客工場名單中消失。
行業困局待解,優客能否“上岸”?
今年8月14日,優客工場的國外“範本”、堪稱共享辦公行業“鼻祖”的Wewor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書,目標籌集10億美金。但此後的創始人出局、公司估值驟降和軟銀“接盤”等事件,導致市場對Wework甚至整個行業都不再看好。
在國內,類似的有氪空間陷入關店、欠傭風波;金地旗下ibase及潘石屹的SOHO 3Q被轉賣等案例……眾多共享辦公企業拿不到融資、停止擴張、裁員甚至閉店的訊息此起彼伏。
看起來,共享辦公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窘境和挑戰。而選擇此時上市,接受資本市場審視的優客工場無疑是勇敢和艱難的。
在《傳優客工場提交招股書:“行業鼻祖”WeWork涼涼,“中國學徒”卻想提前上岸?》一文中,首席科創官除了對比優客工場與Wework這國內外兩家行業巨頭的現狀,也詳細介紹過優客工場當下面臨的估值被疑虛高等問題。
隨著IPO程序的再一步落實,現在得“廣告”業務加持的優客工場會比Wework更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嗎?未來,優客工場能否在二級市場收穫與其估值相對等的市值?我們將拭目以待,也歡迎在文末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