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GDP總量達到84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繼續穩居第一,達到20.51萬億美元,佔世界GDP比重的24%;中國13.46億美元,佔比16%;日本5.07億美元,佔比6%;歐盟28個成員國GDP共計18.75萬億美元,佔比22.3%。中美歐日四大金剛GDP共佔世界的68.8%,這四各國際或地區既是商品或服務的最大供給市場,又是最大消費市場,並且佔全世界貿易總額也較大。因此這四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將決定全球巨集觀經濟形勢。
美國經濟增長預期降低:
上圖是2018與2019年美國各期失業率、核心PCE物價指數、製造業及非製造業PMI、季度GDP增長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相比2018年除失業率以外,核心PCE物價指數、製造業及非製造業PMI、季度GDP增長率均有所不及。說明美國經濟正從前期的高速增長中回落。12月12日美聯儲釋出最新的經濟預測,認為接下來三年美國GDP增長將持續放緩,失業率溫和走高。
中國經濟將由量變轉為質變:
12-16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2019年11月份國民經濟執行情況。會上,付凌暉指出,過去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很多是依靠大量的資源消耗和投入來實現的。未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從由過去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為特徵的增長轉變為以提高品質和效益為特徵的發展階段。
近期經濟學界對是否“保6”爭論較大,從官方部門的迴應來看並不排斥經濟增速滑落至5%的可能。2019年中國經濟承受住了外部挑戰,結構性改革穩步進行,低潮中孕育生機。預計明年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的可能不大,穩中回升。
歐盟經濟前景:
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歐元區GDP增長乏力,預計實際GDP增長將在短期內保持疲軟,
經濟情緒指標有所下降。因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中國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全球貿易持續疲軟。但是,最新的製造業指標顯示出一定程度的穩定,而建築業的情緒和消費者信心表現出了更大的彈性,勞動力市場形勢仍然有利。總體而言,預計實際GDP增長將在2020年略微下降至1.1%,然後在2021年和2022年增至1.4%。
日本央行略微下調經濟增長預期:
日本央行認為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回升的時間可能會比預期事件要更長,因此出口將持續疲軟。在高度寬鬆的金融環境和政府支出的支撐下,國內需求可能會有一小波上升趨勢,企業和家庭部門都保持收支狀況良好。預計海外經濟放緩對國內需求的影響將是有限的。與先前的預測相比,日本央行略微下調經濟增長預期。
當前中美歐日四國的GDP增長速度較前期降低。與歐盟、美國、日本相比中國名義利率略高,但因11月中國CPI同比上漲4.5%,所以中歐美日的實際利率都是極低。經濟增速放緩和較低的利率有助於推動金價在2020年再度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