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核威脅”的出現,世界競爭的格局開始改變。從西方野蠻擴張的全球殖民時代進入了全球貿易競爭時代。

在這個時代,軍事競爭更多是一種國力象徵,而世界各國的相互競爭,更多比拼的是生產技術,國民經濟與金融資本。

現在的世界貨幣是“美元”,作為世界通用結算貨幣有很多特權,比如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發行貨幣的受益,簡單說100美元成本如果是1美元,但是購買力為100美元,那麼99美元便是鑄幣稅)。

還有就是全球貨幣的調控權,美國動不動能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制裁,這就是調控權在起作用。

最重要的是經濟壓力會被分擔,正常本國貨幣的發行是自己國家承擔,很容易就通貨膨脹,但是世界貨幣發行是全世界共同使用,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就全世界分擔了。

既然作為世界貨幣有那麼多好處,美國是什麼時候成為世界貨幣的呢?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是世界的霸主,最高峰時擁有33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與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英鎊則是世界貨幣。

衰落的英鎊

美元打敗英鎊正式成為世界貨幣的主宰,就是由佈雷頓森林貨幣戰建立的。

讓美國替代英國的霸主地位最直接原因便是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在二戰初期選擇中立,但是向歐洲各國販賣武器和裝備。

我們常說“戰時黃金,和平古董”,在戰爭時國與國的交易方式是黃金,因為隨著國家命運的不確定,貨幣的信用也就下降了,當然是黃金最實在。

截止到1941年,英國作為歐洲的參戰主力,累積向美國輸入了20億美元的黃金,動用2.35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黃金儲備國,截止到1948年,美國官方黃金儲備佔全世界的74.5%。

丘吉爾的一句“We never give up”(永不投降)拖垮了英國,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經濟疲憊不堪,更雪上加霜的是,納粹德國為了打擊英國,不止實在軍事上,還有金融上。

德國印刷了大量可以以假亂真的假英鎊,又叫“本哈德幣”,保守估計納粹德國印刷了相當於現在的30億英鎊投入使用,這個數字比英格蘭銀行自己印刷的都要多。

在高峰期,市場上流通的超過三分之一的英鎊都為本哈德幣,造成了英鎊的瘋狂貶值。

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依然還想捍衛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1944年二戰末期,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特森林鎮,召開了以小鎮名命名的會議,日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也是源自於此。

該會議有44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參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也參加了,代表團人數多達33人僅次於美國代表團,但是中國後來由於金融封閉,實際沒有加入到佈雷特森林體系中。

會議的主角,當然就是英國與美國,這場會議英方的代表為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凱恩斯在美國的聲譽極高。

羅斯福新政應對經濟危機所採取的措施便為凱恩斯的著名學術理論——國家干預經濟,凱恩斯的地位可想而知。

金本位之爭

佈雷頓森林會議耗時日久,由於事關國際地位,英國在1年前便開始準備了。凱恩斯曾到美國講學,大談“黃金無用論”,告訴美國黃金已經不適應經濟的發展,應該廢除金本位的思想。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點奇怪,英國可是由牛頓一手建立的金本位貨幣體制,為何凱恩斯要大談黃金無用呢?

經濟學家也是有國籍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吸納了全世界最多的黃金,而英國卻已經無力再支付黃金,放棄了“金本位”,美國在世界大戰中的所有財富將會變成一堆稀有金屬,失去了財富的意義。

凱恩斯的說法,完全是為英國的利益考慮,就像今天的西方經濟學家經常試圖向中國灌輸應該開放自由市場,讓人民幣大幅度升值一樣可笑。

凱恩斯在會議上提出建立一個國際清算同盟,發行一個新的世界貨幣——bancor(班科),各個國家的央行以持有班科的比例來發行貨幣,並維持兌換比例。

凱恩斯

凱恩斯的計劃,拋棄了黃金作為貨幣本位,以各國的信用建立貨幣體系。客觀來說,這個計劃總體來說是比較完善的,但是美國是絕對不可能同意的。

一旦黃金被踢出貨幣體系,黃金就只是黃金而已,不再有“財富”的價值了。凱恩斯想談笑間拿走美國人積累數十年的“財富”。

美國的談判代表亨利·懷特,他曾經是凱恩斯的忠實信徒,非常崇拜凱恩斯。但是他站在了會議上,便代表了美國的利益。

懷特一眼看穿了凱恩斯計劃的核心,針鋒相對的提出了“懷特計劃”,核心內容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貨幣計劃必須堅持黃金原則,即“誰擁有黃金,誰來制定規則。”建立以黃金儲備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

懷特直言道:

美元完全可以成為替代黃金作為國際交換的媒介和儲藏工具。

英國外交部的官員對此表達了擔心:美國旨在全面勝利後,成為軍事和經濟上的世界霸主。

凱恩斯和懷特被稱為西方世界近代史的“瑜和亮”,這兩份計劃,客觀來說,凱恩斯的計劃要更加複雜且目標更遠大,同時各有共通之處。

比如:維持匯率的穩定,減輕外匯匯兌的限制和管制等等、主要的核心爭執還是在於,由誰主導國際貨幣政策。英國的想法倒是沒指望一直能當世界霸主,只是想與美國一起分享世界權力,而美國最核心的訴求便是讓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經過20天的激烈爭論,英國終歸英雄遲暮,最後達成了以“懷特計劃”為主,“凱恩斯計劃”為輔的妥協貨幣協定,史稱“佈雷頓森林體系”。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成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全球性貿易組織(後來的關貿總協定,演化為WTO)。

1945年12月27日,22國代表在《佈雷頓森林協定》簽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中國是這兩個機構的創始國之一。

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為:1盎司對35美元,美元實際上成為了黃金的替代貨幣,“美金”這個詞也是從此而來。

美元與英鎊的貨幣戰爭,以美元勝利結束,美元擁有了號令天下貨幣的權力。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塌

佈雷頓森林體系從建立到崩潰,只用了不到30年時間,二戰結束後,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恢復的很快,自然對貨幣的需求也就高速增長。

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需要作為儲備才能發行自己的本國貨幣,於是大量的貨幣需求使得美元大批被輸送到歐洲和日本。

客觀的說,戰後美元的大量輸出一方面是美國都歐洲及日本的經濟援助,同時也換來了一定的商品以及鑄幣稅;同時也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復甦與增長。

所以在初期,美國黃金儲備夠的情況下,只要源源的印刷美元便可以實現他的全球戰略佈局。

但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在和平年代的經濟是極高速發展的,但是黃金的生產量卻是有限的,漸漸美元的發行量開始超過了黃金增長。

也就是說,美元相對黃金貶值了,但是作為世界貨幣,美元應該是穩定的。

這就誕生了一個巨大的問題: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格里芬在他的著作中提出:

由於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世界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將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勢必導致美元在海外不斷的滯留和成定,對美國來說會發生長期的貿易逆差;

但是美元又必須保持穩定,則要求美國必須是個長期貿易順差的國家。這兩個要求相互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這就是格林芬難題,簡單解釋一下,美元在全世界隨著經濟發展將會需求增大,美國就必須不斷髮行美元,只有兩個途徑,要麼不斷掙美元(黃金),要麼增加黃金產量。

但是美國是沒法在全世界都使用美國貨幣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不斷的掙美元的,美國再強大也無法保證一邊發行貨幣,還能貿易賺回。

因為與黃金掛鉤,美元是無法隨便印的,同時黃金的開採速度也無法跟得上發行速度。

在這種矛盾下,美國選擇了不斷的發行發美元,實際上美國的黃金儲備一直在下降,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從246億美元到1958年減少到了200億美元,到1971年就只剩97億美元了。

美國短期外債已達到600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承諾的對黃金兌換美元,已經無法做到了。

世界各國紛紛不滿,以法國總統戴高樂言辭最為激烈,批評美元無止盡的發行,享有“過分的特權”,各國紛紛拋售美元,搶購黃金。

隨著越戰的爆發,美國終於在格里芬難題下撐不住了,1971年,美國尼克松政府宣佈放棄“金本位”,世界各國恢復浮動匯率,佈雷頓森林體系土崩瓦解。

成也黃金,敗也黃金。

結語

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好比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黃金則是“天子”,哪怕實際這個天子沒有什麼作用。

但是尼克松政府的“新經濟政策”則直接廢除了黃金這個“天子”,這實際是一個耍賴的行為,但是世界霸主的地位依然維持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而作為世界貨幣的那些矛盾,美國哪怕脫離的黃金依然沒有解決,這著實有點黑色幽默。

在今天,中國要求人民幣的國際化,便是掙脫美國作為世界貨幣特權的一種努力,中美兩國佔全世界的生產總值約為三分之一,過去十多年不斷加劇的全球貿易失衡主要是在中美之間造成的。

可以說中美形成了一種僵持,美國支付美元購買中國的商品,第二天便以低息貸款回到了美國,中國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債權國,2012年時期貨幣儲備便達到了3.24萬億美元,60%為美國國債,美國則積累了全世界最多的債務,15.5萬億美元。

這就是美國貨幣政策的缺陷,也是一種無賴,無論是從那個角度,美國的債務問題都無法解決。

這是一種無奈的僵持,也是無賴的僵持,在現代的世界格局中,貨幣之戰也不會停止。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通脹還是通縮,這是個問題——日本泡沫危機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