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前面發了幾篇關於M2擴張原因的文章。有人看完就說:既然廣義貨幣總量M2的高企是因為房地產業積累大量債務而導致,一旦房地產消退了,M2則萎縮,隨之而來的便是通縮。比如,1990年的日本。但更多人認為:通脹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以釋放貨幣維持債務的方式不會變,房價可能不會漲,但物價會漲。

通脹還是通縮,這是個大問題。因為這關係到未來每個人配置財富的方式,是所有人的利益所在。當下的情況也不適合多說,未來的貨幣政策也有很多變數。這裡聊聊歷史上的經濟現象,以此為鑑。

首先本人的觀點是:通脹和通縮是經濟週期波動和貨幣政策疊加產生的經濟現象。有經濟學者認為:通縮導致經濟衰退,溫和通脹有利於經濟發展。這其實是本末倒置。不管通脹還是通縮,都是經濟調整的現象,是果,而不是"因"。

我把經濟的調整分為兩種——橫向調整和大蕭條。

橫向調整:產能過剩行業發生破產,但沒有傳導至全產業鏈的破產潮。“橫向調整”中發生兩件事:1.經濟起先迅速往下掉,但持續時間不長,後續進入緩慢下行;2.沒有引發全面的債務違約,只在產能過剩領域發生債務違約。

大蕭條:全行業的破產潮,全社會經濟行為進入混亂狀態。經濟產業以斷崖方式萎縮,並引發全面的債務違約。

如果把經濟調整和股市調整進行對比的話,經濟的“橫向調整”相當於股市的“橫盤整理”,而“大蕭條”相當於股市的崩盤。前者溫和,後者慘烈。兩者的本質區別是:產能過剩領域的面積。

一、日本“失去”的20年

日本房產泡沫

縱觀百年來的經濟發展史,最經典的“橫向調整”是日本1990年泡沫破裂後到至今的經濟。

我們看到,1990年在經歷了短暫地系統性風險後,日本發生長達20多年的經濟停滯:GDP增長極其低下,企業沒有擴張慾望,居民借貸慾望消退。但日本經濟整體執行比較健康,除房地產業大面積萎縮後,其他行業在增長。甚至一段時期內經濟總量保持世界第二,沒有出現大蕭條。

日本在這輪經濟的橫向調整中,發生了一個目前難以解釋的經濟奇象:長達20年的通縮,物價越來越便宜,錢越來越值錢,以至於存款出現負利率。

在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前,其實日本是發生短暫通脹的。原因是在房地產裡的大量資金外洩,流入了基礎消費和境外資產。基於通脹和外匯損耗的壓力,日本政府下了關鍵一棋:加息。毫無疑問,加息意味著歸還貸款的壓力增加,這會主動刺破房地產泡沫。但日本政府堅決地做了。

甚至在房地產行業發生大量債務違約導致利率被動提升的時候(原因昨天發文說了),日本央行無動於衷,沒有任何寬鬆貨幣的行動,任由利率上漲,以至於飆升到百分之十幾。

鐵了心搞死房地產這顆毒瘤後,房地產行業爆發了債務違約潮,房產公司大量倒閉。期間,政府運用財政手段發行國債對經濟體進行了保護,幸好沒有發生全行業的破產潮。過剩產能逐漸出清後,日本順利渡過危機,但後來國債規模非常高。

由於房地產業萎縮導致整個經濟體的萎縮,日本經濟剛開始進入下行階段。但緊隨其後,科技、服務等行業快速增長,完全抵衝了房地產業的萎縮,日本經濟重新進入了增長期。但速度緩慢。

為什麼後期會發生通縮呢?

因為日本人吸取了教訓:狂熱的高槓杆行為遲早一日必將破產。於是企業和家庭非常害怕產生違約風險,企業幾乎沒有借貸的動力,家庭也更偏愛增加儲蓄並減輕債務。這樣一來,在“橫向調整”中流出金融體系的貨幣資金逐漸從市場流回並停留在金融機構。

由於經濟得到緩衝,社會生產財富的能力恢復,而此時市場資金由於流回金融機構而變少,那麼根據貨幣原理(貨幣價值=社會財富/流動貨幣量),貨幣必然是升值的,物價也必然下降。

為什麼這種通縮持續了20年?那是因為居民的資金偏好發生了自反饋:央行加息—發生危機—銀行儲蓄利率很高—居民資金偏愛儲蓄—儲蓄增加導致貨幣升值(通縮)—儲蓄的慾望進一步強化……

通縮其實是加息的“果”。

其實,本人很佩服日本當初的決斷。在房地產產生泡沫的情況下,政府加息刺破泡沫,這需要巨大的勇氣:為系統性風險揹負責任。但如果繼續拖下去,以貨幣工具甚至寬鬆貨幣政策維護過剩產業鏈的債務,這就意味著將發生前文所說的—全面產能過剩。這將導致更大的危機—大蕭條。

該倒閉的產業一律讓它倒閉,絕對不救,不拖。這是日本的選擇。

經歷了短暫陣痛後,日本上世紀90年代經濟停滯不前,但是它依靠科技發展佔據了製造業上游,綜合國力走在世界前列。汽車、家電、晶片、人工智慧、軟體開發.....經濟中各種核心行業,日本要麼排在世界第一,要麼第二。同時,日元也成為世界上信用最好的貨幣。

日本犧牲了房地產,但換來了穩固的貨幣信用,犧牲的是一時的GDP,但換來經濟持續的健康發展。

在我看來,日本當年的經濟調整政策是調控產能過剩的經典之作。國內經濟學者常常拿中國發展速度諷刺日本“失去了二十年”,真是無言以對!

二、美國大蕭條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行業關注|2019年PX行情“跳水”利潤虧損或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