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攝影:陳鈺旭

近期中美之間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字達成一致,為中國帶來了一段時間的戰略緩衝期,中國只有抓好時間視窗開展進一步的改革開放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在與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博弈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今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最怕中國成長為“消費社會”,他認為,真正可以促成中國改變整個世界格局的是其龐大的“消費市場”,這些年來,中國開始加速成為區域乃至可以和美國博弈的世界經濟重心,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消費水平。

中國的消費能力建設將影響世界的經濟格局,也是中美博弈中,中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鄭永年先生的這一論斷透著真知灼見。中國國家層面也深刻地意識到內需提升的緊迫性和重要性,2019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消費商圈,推進智慧商圈建設,加快商業街提檔升級。

重慶是中國持久抗戰時期的戰略大後方,也是當今中美持久博弈裡中國的戰略大後方,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交通樞紐作用日益凸顯,集聚輻射作用廣,消費腹地範圍大,消費吸引力持續增強。重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建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一戰略正逢其時。​

重慶建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程序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2018年1月召開的成都市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大會上,成都提出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在今年的12月16日,成都又召開了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提出培育形成1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級高階商圈、2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級高階商圈、3條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街區。

近期重慶市釋出的《重慶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計劃(2019—2022年)》提出的“形成‘市級核心商圈、區縣核心商圈、社群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為主體的實體商業中心。”所謂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點為中心,沿著一定的方向和距離擴充套件,形成的商業商務集聚區。《發展計劃》裡面的“社群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也屬於廣義上的商圈範疇,可以說重慶商圈建設將既注重體系化建設也注重內在質的提升。那麼從打造消費社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視角來看,重慶的商圈將具體怎麼發展呢?這正是本文的關注點。

一、商圈發展的歷史脈絡

商圈的形成有個歷史過程,據《易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早期商品經濟中,人們在中午時分組織市場,通過以貨易貨各取所需,交易的地點通常選在以水井為標誌的人口聚集區,因此“市場”又被稱為“市井”。

後來產生了固定的商店,古人稱之為“店肆”,商人裡也分出了“行商坐賈”,走街串巷販賣貨物的人被稱為“商”,在商店裡坐等顧客上門的稱為“賈”。商店的聚集就形成了商業區,商業區稱之為“市”,與作為居民區的“坊”相對,比如唐代的長安城就有“東市”“西市”等,很有“商圈”的樣子。

到了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各個城市從“裡坊制”過渡到“街巷制”,取消坊牆和夜禁,開封城裡就出現了州橋夜市、馬行街夜市、繁樓門夜市等,商業街加上夜經濟,與現代商圈一樣繁華,《清明上河圖》就反映了北宋的開封。明清兩朝的北京形成了正陽門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前門大街,成為“殷商巨賈,設市開廛”的繁華商圈,六必居醬園、同仁堂藥店、瑞蚨祥綢布店、內聯升鞋店、全聚德烤鴨店等老字號雲集。

舊時的北京正陽門大街

西方在商圈建設上也有著較長的歷史,古羅馬的龐貝古城遺址裡就發掘出了當年的商業街。工業革命帶來的商品極大豐富,以及福斯消費的興起,使得倫敦和巴黎等大都市商圈遍佈,就拿巴黎來說,德國著名哲學家和文學家本雅明(1892-1940)在《巴黎,19世紀的首都》中曾探索對巴黎的拱廊街這種商業街開展研究,揭示其中體現的現代城市精神。

美國則得益於百年來家用汽車的興起,大為提升了商圈的輻射範圍,位於明尼蘇達州的Mall of America(美國購物中心)是目前美國規模最大的購物娛樂中心,建築面積約39萬平方米,共有約520家商店,其中包括4家大型百貨公司,即使只在每家店待10分鐘,轉遍所有的店也要86個小時。

中國近代以來的商圈興起是與開放帶來的西風東漸密切相關的,上海產生了“十里洋場”,上海南京路的東路是遠東商業第一街,西路是上海頂級的商業街區。重慶是西部得近代商業風氣之先的地方,1891年,重慶開埠通商,靠近官府的白象街就成了成為外商辦事處的理想駐地,洋行商鋪漸漸聚集,繁華的商業街形成。同時,渝中對岸的南岸區南濱路一帶,也成了重慶的“十里洋場”,遍佈外國洋行,經營出口貿易、航運,使重慶成為當年的全國第四大洋貨銷售中心。

二、重慶商圈發展情況分析

二戰後西方各國得益於技術創新、現代管理體系以及資本運營的紅利,經濟持續繁榮,在福斯消費領域出現了時尚和風格的急速變化,廣告、電視和媒體迄今為止無與倫比的方式對社會的全面滲透,超級公路龐大的和駕駛文化來臨。這與生產相對過剩,需要鼓勵消費以便維持、拉動、刺激生產的時代特點是密不可分的,學界將這一時代稱之為“消費社會”,已故的法國思想家讓·鮑德里亞是這一領域翹楚。

現代各國各地的商圈發展,總體而言是與消費社會的發展同步的。按照日本作家三浦展《第四消費時代》等資料,日本在二戰結束後的消費社會和商圈業態的發展歷程大致為: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日本龐大的中產群體追求的是電視、冰箱、洗衣機,與之相應,商圈業態也主要呈現百貨和GMS(連鎖+超市+折扣店)的業態特點。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日本房價地價飆升,出生率降低,老齡化上升,日本人消費逐漸追求差異化、價效比和文化性,商圈裡注重選擇面和價效比的品類殺手(Category Killer)以及SPA業態(企業產經銷一條龍)、便利店開始崛起。

到了九十年代至今,日本出現了超老齡化社會,社會上少子化、晚婚化,人口向大都市聚集,情感寄託類的寵物店、茶室,追求簡單便利的無印良品、優衣庫,共享經濟以及藥妝店等各類新零售業態都大行其道,傳統百貨業逐漸式微。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商圈的發展跟一個地方的消費能力密切相關,那麼重慶的消費能力如何?據第一財經記者今年梳理的全國40個主要城市的相關資料,十大最具消費力(社消總額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武漢、成都、深圳、南京、蘇州和杭州,重慶排在第四,儘管重慶能排第四很大程度上是佔了3000餘萬人口的優勢,但是重慶商圈輻射面大總是好事。

況且就人口而言,重慶2018年人口3102萬,而排名前三的上海、北京、廣州的人口分別是2424萬、2154萬、1490萬人左右,重慶社消總額在增長,而人均消費額也在上升,從這點來看,重慶確實是發展起來了。

我們從2018年重慶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大關,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萬美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4%和9%,阿里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在內的68個新零售品牌首次入駐重慶等資料也可以看出重慶巨大的消費潛力和未來前景,重慶的消費社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福布斯中國《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

而評價商圈發展潛力的除了社會消費能力外,還有城市商業能力,福布斯中國自2004年開始推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2019年的尚未公佈,2018版的排行榜上重慶排在第四名,較上一年上升了3個名次,顯示重慶作在城市商業能力上的優勢地位,為重慶的商圈的擴大升級提供了保障。

獨特的地形使得山城重慶為多組團構成,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商業中心。那麼在重慶目前的商圈發展中,傳統上是解放碑、三峽廣場、觀音橋、楊家坪、南坪五大核心商圈,近年來江北觀音橋商圈在消費品牌集聚和人流方面都取代了解放碑位列榜首,日均客流量約比解放碑高出30%,渝中區在解放碑之外新打造的大坪商圈近年來強勢崛起,將重慶的頭部商圈從“五大”變為“六大”。

那麼重慶在商圈發展上的總體實力與其他大中城市相比如何呢?在新一線城市商業資料庫釋出了《全國TOP20商圈及全國城市中心商圈表》中,重慶的解放碑與觀音橋商圈躋身全國前20大商圈中,分別排在第8名和第9名,顯示出重慶在商圈建設上的不俗實力。

而從商圈發展的總體實力及均衡度而言,上海以4個商圈入圍全國前20的成績,成為了整體商業實力最強的城市,而商圈實力差距最為顯著的則是新街口“獨大”的南京,重慶在商圈發展實力上弱於上海、廣州、成都但強於深圳、杭州、南京、天津、武漢,在商圈發展均衡度上好於上海、成都、南京、無錫、杭州,但要向北京、深圳、武漢、蘇州等城市學習商圈的相對均衡化佈局。

新一線城市商業資料庫《全國TOP20商圈及全國城市中心商圈表》

這就是重慶目前的商圈發展情況,那麼,重慶對商圈的下一步發展有何規劃呢?據《重慶市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市已建成零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商圈超過12個,在“十三五”末,我市將增加3個百億元級商圈,總量達到15個,其中500億元級商圈3個,全市社零總額達到10000億元左右。

對比2018年重慶約8770億元的社零總額以及8.7%的年度增幅,重慶有望在2019年度社零總額超過9450億元,“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020年社零總額有望超過10000億元,鑑於重慶排名前20的商圈,其零售額佔全市社零總額的一半以上,通過商圈發展推動重慶在生產製造型城市的基礎上發展服務消費型城市,實現生產+服務“雙輪驅動”,有著重要意義。

鑑於夜間消費在社零總額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各地在商圈建設上都十分注重夜間消費促進和支撐能力建設。騰訊、了望智庫聯合釋出的全國首個“中國城市夜經濟白皮書”中指出,目前中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夜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提升城市活力、拉動中國發展的全新引擎,在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單中重慶榮登榜首。這顯示出重慶的城市夜經濟將是重慶商圈建設的核心競爭力。

三、以高品質商圈助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近年來提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尚有上海、南京、西安、成都等地,上海釋出《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南京將 “爭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試點”被寫進2019年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陝西省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將西安打造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那麼,重慶怎樣瞄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來推進商圈建設呢?

首先,要彰顯商圈承古開今風貌。重慶三千餘年的城建史,一百二十年的開埠史,是西部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解放碑這個重慶主城目前歷史最久的商圈要做好這方面的傳承。

要放下身段向成都太古裡學習。成都太古裡在不破壞大慈寺以及6處保留院落及建築風貌的情況下,打造了一個古今合璧的購物中心,同時接壤春熙路商圈與紅星路步行街,構建了一個“快慢結合”的購物中心。

與太古裡相比,現在解放碑與羅漢寺之間的小什字地帶,多是服飾、鞋帽、小商品的批發市場以及小鋪子,解放碑商圈下一步可以做好向小什字方向的擴面工作,通過建設古色古香、低密度、開放式的仿古商鋪,遠與新華路、打銅街一代的美豐銀行、川鹽銀行舊址等近代建築相呼應,以升級小什字地帶的整體風貌。

成都太古裡鳥瞰圖

其次,要注重社群商圈的建設。《創意城市》一書的作者Charles Landry曾寫到:“當我們要設計出一個人性化的城市空間時,我們需要更多以人為本的街道。”親民便民的社群購物中心正是近年來非常火爆的一種商圈形式,發達國家的社群商業已佔到商業總量的70%-80%,而上海社群商業歷經20多年發展,建築形態已從住宅底商及街鋪,逐步演變為集中式購物場所。

那麼,重慶在主城北區的一些較新開發的區域,與南區的渝州路、沙正街等較成熟的區域相比,本身就面臨著商業配套不足等問題,做好符合區域內人口、消費能力條件的社群商圈、社群購物中心的規劃正當其時,這也與當前的“消費下沉”的趨勢相適應。

最後,要重視商圈的新模式新業態。近年來,全球商圈業態發生了不少變化,以中國臺灣省為例,今年在臺北信義商圈開業的微風南山商場主打“首店經濟”,聚集了不少首次進入臺北的品牌。臺北迪化街的一所老街屋近年來被改造為成為民藝埕,展出大師的作品,展售品牌陶瓷,也規劃店鋪、茶樓等休閒空間。

重慶除了要持之以恆推進“智慧商圈”“首店經濟”外,還要注重商圈裡業態的均衡佈局,比如餐飲上既要有門店有特色的小麵館,也要有像上海的唐閣、鮨一、Hakkasan、厲家菜等特色化高檔餐店,以為全球遊客和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就餐選擇。

同時,按照日本作家三浦展提出的消費社會有從解決溫飽、強調物質貴重性向強調心理滿足感、強調精神的富裕演進的趨勢,重慶在商圈佈局上也要注重人文氣質、文化氣息,以滿足精神消費的需要,要推動本地書店等商圈文化業態升級,同時引進誠品書店、先鋒書店、萬聖書園等,還要用好重慶的摺扇、陶器、夏布等文創資源發展商圈文創坊。

此外,重慶的自貿試驗區、中新示範等開放專案需要有個集中展示建設成果和開放形象的區域,以商圈這種經濟自立和自帶引流性質的實體來配合展廳做好相關展示,是非常划算的。在全市的範圍來看,最具備條件的就是兩江新區。

事實上,兩江新區也正在謀劃將口岸功能轉移至下游的果園港,在金山至寸灘水港組團建設保稅商圈,形成地標式、體驗式和國際化的功能形象展示區,重慶要用好這一契機,推動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向保稅商圈、郵輪母港的升級,搭配實體展廳功能,將其打造為全市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形象的生動鮮活展示區域,並加強數字化、智慧化手段應用來提升顧客線下消費體驗,為重慶新添一個國際商圈和智慧商圈。

最新評論
  • 1 #

    商圈在網路時代的衝擊下影響很大,九龍坡規劃的楊家坪-石橋鋪商圈發展緩慢。

  • 2 #

    成都沒有商圈的概念,都是商店、商場、商城綜合體什麼的。成都也沒有商圈的說法,商圈是外地人的說法。

  • 3 #

    抓緊購建兩江新區商圈!

  • 4 #

    可憐隔壁蓉縣只有一個春熙路商圈,哈哈 出門買雙拖鞋都要騎著車揹著筐往那趕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微芯生物魯先平:用18年蹚出原創藥生存之路丨2019年度創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