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 | 李老師

豐巢再一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日前,豐巢智慧快遞櫃的主體公司豐巢科技發生重大工商變更。根據天眼查顯示,深圳豐巢科技有限公司於12月6日發生重大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原來約24.50億元變更為約11.67億元,減少了大約13億元人民幣,減少幅度約為52%。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註冊資本減少,豐巢科技的股東也發生了變更,其中包括鼎暉、普洛斯在內的10家公司紛紛退出了股東名單。

公司的減資行為雖然是件很常見的事情,但在一般情況下,減資行為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公司資本過多,形式資本過剩,再保持資本不變,會導致資本在公司中的閒置和浪費,不利於發揮資本效能,另外也增加了分紅的負擔。

而另一種則是由於公司嚴重虧損,使得資本總額與實有資產懸殊過大,公司資本已失去應有的證明公司資信狀況的法律意義,而股東也因嚴重虧損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豐巢更偏向於後者。

豐巢是一家智慧快件櫃服務提供商,主打產品是豐巢智慧快遞櫃,即24小時快遞自助開放平臺。

不過自進入2019年下半年以來,豐巢可謂是風波不斷。

10月份,豐巢智慧快遞櫃因#小學生做實驗作業發現豐巢BUG#這一話題登上熱搜。浙江嘉興某外國語學校的小學生在一次科學實驗中發現,只要用一張列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臉,從豐巢智慧快遞櫃中取走父母的貨件。

聽上去高大上的刷臉技術,竟然在一張照片前敗下陣來。事情被曝光後,不少使用者對豐巢智慧快遞櫃的安全性和隱私性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刷臉取件功能也一度被質疑“安全得不到保障”和“顯得多餘”。雖然豐巢緊急迴應稱刷臉取件只是小範圍測試版本,並在第一時間下線了該功能,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BUG還是刺中了使用者最為敏感的神經。

同樣是在10月份,豐巢智慧快遞櫃還因誘導收費而被使用者口誅筆伐,然而這不是豐巢第一次因為“交錢開櫃”而被推上熱搜了。與其和使用者耍耍心機,通過誘導的方式收取讚賞費,還不如直接光明正大地實行超時收費機制,畢竟商業行為無需遮遮掩掩。

經營資料背後的焦慮

無論是誘導收費事件還是減資事件,都充分暴露出了豐巢的焦慮,而這種焦慮主要來源於豐巢對資金的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為13億元,負債總額為6.3億元,總營收為2255萬元,淨利潤虧損為2.5億元。

一年之後,也就是截至2017年12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變成了45.86億元,負債總額增至17.57億元,總營收上升明顯,為3.08億元,但與此同時,淨利潤虧損卻進一步擴大至3.85億元。

到了2018 年5月31日,豐巢的資產總額又變成了63.11億元,負債總額為17.32億元。同一時期,豐巢的經營資料也令人大跌眼鏡:前5個月的總營收為2.88億元,淨利潤虧損達到了2.49億元。

這組資料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豐巢在不斷加碼佈局線下網點,尤其是2016年之後;二,豐巢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說,豐巢一直處於燒錢的階段。

一邊玩命燒錢,一邊還不掙錢,資金需求像是一個無底洞。事實上,不僅是豐巢,就連豐巢背後的靠山順豐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12月12日,順豐釋出《 關於控股股東減持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公告》,稱控股股東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10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採用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順豐轉債3500萬張,佔本次發行總量的60.34%。

順豐對公開發行可轉債的解釋是,募得資金將用於飛機購置及航材購置維修、智慧物流資訊系統建設、償還銀行貸款等專案。

事實上,順豐也確實很缺錢。根據順豐釋出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顯示,截止到9月30日,順豐的長期借款為68.7億元,較2018年末的9.98億元增長了588.17%。

2018年3月,順豐以1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發力重貨快運業務;一個月後,其又以1億美元參與了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加碼國際業務;10月,順豐再次大筆一揮,用55億元現金收購德國物流巨頭DHL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的供應鏈管理業務,以拓展順豐的供應鏈業務。

一連串的買買買,使得資金如流水一般流走,債臺高築的順豐只能通過不斷融資來募集資金。

自通達系全部退出豐巢股東名單後,鼎暉和普洛斯也紛紛出走,這讓原本就缺錢的順豐顯得更加獨木難支,而豐巢自身又難以造血,從這個角度來看,豐巢的情況似乎不太樂觀。

商業模式難盈利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400.6億件,同比增長28%,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以此推算,預計到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將突破600億件。

快遞業務量增勢喜人,也就意味著智慧快遞櫃行業將大有可為。根據國家郵政局披露,目前全國快遞櫃數量大約為25萬組,預計到2020年,全國智慧快遞櫃數量將達75萬組,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需求及潛力十分巨大。

在拿到A輪融資後,豐巢就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瘋狂布點,短短一年時間裡,豐巢便完成了2萬組智慧快遞櫃的佈局。

期間,又以8.1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了競爭對手中集e棧,至此,豐巢智慧快遞櫃規模增至7.4萬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40%到50%,穩居行業霸主地位。

但尷尬的是,通過圈地的方式擴大覆蓋範圍、提高市場佔有率並不能形成商業閉環,更難以形成生態效應。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豐巢的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二是投入和運維成本過於巨大。而這兩個原因也是豐巢至今無解的死結。

投入成本大、回報週期慢,是智慧快遞櫃面臨的最大問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一臺智慧快遞櫃的櫃體成本在1.8萬到6萬元之間不等,除了櫃體成本,豐巢在小區、寫字樓、學校等地方設櫃,還要支出場地租賃成本,這部分費用一般在7000元到1萬元之間。

此外,後期的維護維修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粗略統計一下,一臺智慧快遞櫃一年的投入和運維成本基本在10萬元左右。

燒錢圈地確實換來了不小的市場佔有率,但不可忽視的是,投入和運維成本也會隨著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而水漲船高。這對於一直處於虧損中的豐巢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不只是豐巢,商業模式不清晰是籠罩在整個智慧快遞櫃行業頭頂上散不去的烏雲。

實際上,智慧快遞櫃與智慧垃圾回收機的擴張模式極為相似。現在智慧垃圾回收機由於長期虧損,已經成為一個失敗的專案。智慧快遞櫃企業如果不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也極有可能會面臨行業倒閉潮。

使用者體驗被削弱

除了財務出現危機和商業模式待探討外,豐巢的使用者體驗也不盡如人意。誘導收費事件和刷臉取件BUG事件使得豐巢的使用者體驗直線下降。

不僅是這類烏龍事件,在服務模式上,豐巢本身也並沒有特別注重使用者的體驗。

2018年5月1日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就直擊豐巢智慧快遞櫃最大的業務漏洞——淪為甩手櫃。這些被放在智慧快遞櫃中的貨件,很大一部分存在不告而放,剝奪使用者知情權、選擇權的情形。

而《快遞暫行條例》則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國慶開始正式實施的《智慧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也明確規定,快遞公司在使用智慧快遞櫃投遞時,應當取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快遞櫃投遞的,應該按照約定地址進行投遞,除非寄件人制定將智慧快件箱作為投遞地址。

豐巢的無差別使用場景讓使用者的這類權利備受挑戰,豐巢智慧快遞櫃未能事先提供選擇權,讓使用者自己決定是否放入櫃中,這也是使用者體驗屢受詬病的原因。

豐巢成立的初衷,是以智慧快遞櫃為切入口,解決快遞配送最後100米的痛點。但從結果來看,快遞配送痛點雖然被解決,卻始終沒有解決使用者體驗痛點,比如強迫關注公眾號,遇到機械故障時找不到豐巢的責任人等等。

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智慧快遞櫃行業的競爭和洗牌無疑會加劇。而智慧快遞櫃企業得以存活下來的關鍵一點就是找到最能被使用者所接受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留給這個行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文中題圖及部分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授權。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濟南邁科管業香港上市 股票程式碼1553.HK 創下兩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