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上世紀80年初期的時候,美國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這其中主要是對日本和德國的貿易逆差加大,同時,美國的財政赤字也不大擴大,美國為了改變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局面,想通過美元貶值的方式來擴大出口,改善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斷擴大狀況。

因此,在1985年,美、日、德、法、英五國在紐約廣場舉行會議,達成了一致意見,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廣場協議”,此協議要求美元對這幾國的貨幣相繼貶值,以此來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至此,日元開始大幅升值。

麼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為什麼不去兌換成美元,然後在全世界買買買呢?

事實上,日本確實這麼做了,日元升值後,日本通過海外資金大舉購買資產,當時日本企業海外大規模的投資成為最熱的話題,日本的保險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場到處投資,被稱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生保先生”,彼時日本生命保險行業中最大的公司,同時也成為全球保險公司總資產排名第一的保險公司。

在1986年,日本的不動產公司以不計成本的價格買下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蒂芙尼大廈,1989年,日本的三菱公司以14億美元買下紐約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144棟大樓,日本的麻布建物、秀和等房地產公司,在美國的夏威夷買下了很多飯店,在加利福利亞買下了很多寫字樓和購物中心。

1990年,日本房地產公司“宇宙世界”以超過8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美國加利福尼亞著名避暑勝地圓石灘(Pebble Beach)的Golf場和豪華酒店。 日本在1985年投資了日本19億美元的不動產,1988年投資了美國165億美元的不動產。

而且,在那一時期,日元不斷升值,日本國內的房價大漲,房價收入比超過20倍,日本人堅信“日本的房價永遠不會跌”,使得日本的土地資產不斷大幅升值,到1989年時,日本土地資產達到200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美國土地資產500萬億日元的4倍多,當時很多媒體稱:日本只要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但是,日本的風險也已經累積到很高的程度了,在日元不斷升值的過程中,大量海資熱錢迅速流入日本,進一步推升日本的股市和樓市資產泡沫,而日本已經被高速增長的經濟“衝昏了頭”,繼續實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日本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推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1990年之後,日本的經濟增長開始停滯,日本也開始注意到了資產泡沫過大的風險,貨幣政策開始轉向,緊縮的貨幣政策開始讓樓市和股市降溫,進而引發恐慌拋盤,最終導致了日本股市在1990年崩盤,日本樓市在1991年崩盤。到此,日本步入了“失去的20年”,影響一直至今。

在日本股市和樓市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進入了衰退,日本國內的房價大跌,資產價格迅速縮水,國內的房子都沒人要了,更別提海外資產,日本企業開始大量拋售在美國購買的固定資產,最終高價從美國買來的資產,又全部低價重新還給了美國。

直到2018年,日本的GDP總量為4.97萬億美元,雖然仍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依舊沒有回到1995年時5.45萬億美元的水平。

最新評論
  • 1 #

    日本經濟崩潰後,海外資產值不值錢應該取決海外國家的經濟關係,為什麼說海外資產不值錢了麼?

  • 2 #

    中國已經在日本的老路上北京房子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所有大城市

  • 3 #

    預估。國內房價還有一波上漲。不說明了因該都懂。隨後開始跌跌不休。。。。個人關點莫噴。

  • 4 #

    廣場協議的本意並不是只針對日本,其他歐洲國家也簽署了廣場協議,但並沒有出現和日本一樣的問題,這說明什麼問題?根源還在於日本自己出來問題!

  • 5 #

    沒有強大的拳頭再多財富也只是人家刀板上的肉,所以中國航母等建設還要加快

  • 6 #

    其實當時的日本企業並不是很有錢,多數是貸款而已,也就是銀行貸款太過寬鬆。如果真正有錢,買了也沒什麼。

  • 7 #

    4個一線換地球夠嗎

  • 8 #

    通過這個事情,可以看出,房價的供需關係,不是房子和人口。而是房子和錢的關係。所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就能維持高房價。什麼時候利率上行才是房價下跌趨勢開始。

  • 9 #

    所有建立的一切,都是在國家強大的基礎上,否則都是別人可以掠奪的。

  • 10 #

    關鍵是沒把老美買下,還被胖揍一頓。

  • 11 #

    這個說明什麼呢?說明只是解決了一時的問題,因為現在日本仍然持有美國的高價資產。

  • 12 #

    日本為啥會崩盤?因為當年它的金融理論不行,技術落後,還沒掌握量化寬鬆政策,不要總老生常談!

  • 13 #

    那是因為那些錢都不是他的,熱錢一走就崩潰

  • 14 #

    該類文章要多發就好了!

  • 15 #

    誰叫你貪心?任何時候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

  • 16 #

    北京的房子抵不上香港的鴿子籠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今天依舊無需恐高,注意醫藥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