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今年10月以來,經歷拖欠商家貨款、謀求業務重組等風波的淘集集力推重組自救,可惜,兩個月後還是未能如願。

近日,淘集集創始人兼CEO張正平釋出公告稱,本輪併購重組因資金未能如期到賬而失敗,公司將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

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淘集集還曾一度出現流量脈衝,然而它終究還是沒有撐到2020。

挪用商家貨款成導火索

一度被公認為“拼多多第二”的淘集集從黑馬突起到隕落,中間只經歷了16個月。那麼,它到底經歷了什麼?它的折戟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反思?

據公開資料顯示,淘集集在去年八月份上線後,僅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月活資料就從九十多萬翻翻到1132萬,整整翻了十倍,圈到了1.3億的使用者。

這,是一個成立僅僅一年的APP,能做出來的業績?還真是。

因為,淘集集獲取使用者的方式極其簡單粗暴——給錢。

據了解,淘集集早期以走量為主,商品單價很低,從而吸引自然流量,曾被稱為“下沉新貴”。

可以說,淘集集快速成長背後是燒錢換使用者。那麼規模越大,意味著虧損越多。

淘集集CEO張正平對此的解釋是,淘集集不收商戶佣金,虧損都虧在獲客上。公開資料顯示,淘集集虧損總計16億。

而且,由於是靠各種“讓利活動”來獲客的,因此淘集集在高速擴張的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譬如紅包無法提現、殭屍商家、黑客攻擊、不發貨、不退錢、實物不符、品質低劣等等。

口碑極度不好帶來的結果就是使用者的忠誠度非常低,一旦補貼和便宜的標籤不在的時候,使用者就不會再積極跟進了。而這樣的結果也讓淘集集的資金鍊越來越緊張。

為了爭取順利完成B輪融資,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想出了一招,將部分屬於商家的貨款,用來投入營銷,以換取使用者快速增長,等資料過關了,再利用投資方的到賬資金,來彌補所挪用的商家貨款。

也正是這一操作,將淘集集送上了不歸路。

從7月份開始,淘集集的提款規則一變再變,從原來的 10 天變成一個月,一個月之後還是不能提貨款,商家們終於知道自己被耍了,就開始去上海找淘集集要說法。

接著就出現了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淘集集暴雷,CEO道歉,讓供應商們簽約債務重組協議,或者全部債轉股等等一系列事件。

此後,因淘集集進入融資重組階段,事件一度出現轉機。11月19日,淘集集官方微博還稱“融資重組已進入收尾階段”。

雖然事情暫時平息下來了,但該來的還是要來。投資人不放款,投放廣告的錢也付不出。甚至投資人還到法院去申請了訴前保全。

隨著最新公告的釋出,商家們期待的還款也落了空。

淘集集現在就是個空殼子,註冊資本只有100萬的有限責任公司,連員工的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那些墊款的廣告代理公司、被拖欠貨款的供應商的錢真是打水漂了。

更坑的是,原本淘集集挪用商家貨款是要負刑事責任的,但現在按照淘集集的說法,商家變成了供應商,刑事責任變成了民事糾紛,要解決就是難上加難。

破產啟示錄

淘集集其實一直在模仿拼多多。但是它在複製拼多多模式的同時,有一個最致命的問題,就是它跳過了拼多多早期依靠拼團模式積累沉澱使用者的過程,直接來到了燒錢拉流量的階段。

使用者增長曲線高得要死,但是留存率很低很低,使用者都是看著低價來的。說白了,一旦價格優勢不存在,使用者很快就會流失。

拼多多燒錢,燒出來的是財報和股票增值;淘集集燒錢,燒出來的只有一群一群羊毛黨。

8個月的發展積累了1.3億使用者,有多少是真實使用者,有多少是復購率較高的忠實使用者,我們並不知道。我們只知道淘集集為了這1.3億使用者,每個月要燒進去2億現金,可以登頂2019年慈善企業榜首。

通過燒錢拉取使用者,又必須要靠燒錢來維持住使用者,為了融資需要增長又加快了燒錢,這也是一個迴圈,只不過是致命的迴圈。

於是,當投資款無法按時到賬,商家同時集體提款的時候,淘集集的資金鍊就崩盤了。

其實淘集集一直在模仿的拼多多,日子也不像想象中那麼好過。當拼多多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出來的時候,其他社交電商的心,拔涼拔涼的。

財報顯示,拼多多階段性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即便活躍使用者突破5億,也掩蓋不了拼多多單季虧損已超23億的事實。

有人拿阿里、京東、拼多多前三季度的財報做比對,找出拼多多的三個被詬病的地方。

第一,儘管活躍使用者突破5億,但使用者增長和商品交易總額增長不成正比; 第二,客單價只有京東的1/3; 第三,營銷費用漲幅驚人,2019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1.4倍。

這暴露出目前拼多多使用者的低粘度和低復購率。拼多多低粘度和低復購率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是,假貨和品質問題。前幾天被曝光的假酒、到處被詬病的低劣食品是一個縮影,成為拼多多甩不掉的使用者信任羈絆。

大量使用者在首次購買之後,沒有復購行為,將會導致商品交易總額的增長與使用者增長無法呈現正相關。

而客單價只有京東的1/3,說明平臺上高客單價的商品不豐富,或者使用者不傾向於在該平臺上購買高價商品,又或者平臺的購買體驗不算很好。加強平臺商戶的運營品質管理和誠信管理,預計將是拼多多下階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前兩個問題,又導致了第三個問題:拼多多通過補貼提高使用者粘性,喚醒沉睡使用者,啟用非電商使用者,有點燒錢,拉高了虧損額度。

隨著阿里、京東、蘇寧等傳統電商平臺發力下沉市場,拼多多使用者和傳統電商使用者的重合度,正在變得越來越高。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8月30日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阿里最新財報顯示其移動月活達到7.85億。而拼多多年活躍使用者達5.363億,二者的使用者數量相加超過全國網民規模,至少有超過2億的使用者重合度。

這也意味著,拼多多已經進入到與阿里等平臺搶使用者的階段,阿里也在搶去拼多多的核心使用者。

社交電商公司集體陷入經營和增長危機,既有各自公司戰略出現問題的原因,也繞不開整體競爭格局和經營背景的變化。

2019年的社交電商行業,競爭基本面發生了變化,行業已經跨過了臨界值,有一定實力的團隊起盤就能成功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社交電商平臺不得不面對所有電商平臺需要應對的問題,線上流量增量的消失殆盡。想要維持增長,平臺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營銷成本。

消費市場已經度過了容易被洗腦的階段,消費者正在逐漸迴歸理性消費,平臺間比拼的已經不完全是表面的營銷能力。

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減少,電商平臺、品牌紛紛下沉,即便社交電商穩定增長、市場廣闊,但玩家眾多,這注定是一場不輕鬆的耐力比賽。由此,拓展品牌資源、提升控貨能力、加強平臺對品牌和銷售渠道的管理能力與賦能能力,將決定誰能最終在這場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

長期來看,社交電商依然是一個全新的玩法,未來也不會因為一兩家企業的離場而黯淡。但隨著5G技術、AI與短視訊、遊戲、直播等流量黑洞的出現,或許會讓社交電商行業湧現出新的模式乃至黑馬。

當然,無論產業如何變遷,渠道和營銷形式如何劇變,踏實做好產品、做好口碑才是社交電商成功必不可少的,而創業者們在瘋狂的野蠻生長中恰恰忽略了這一點。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華為聯手銀聯搞大事,這個龍頭有望受益!今日重大資訊都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