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易牟
近日,金融壹賬通成功在紐交所上市,IPO融資3.12美元,作為中國金融科技第一股,也是一家成立4年即上市的獨角獸,眾多標籤成功吸引了投資人的眼球。
不過,其在資本市場卻遭到了冷遇,從2018年接近75億美元的估值,一路往下縮水,12月13日打折上市後,又一度破發,截止12月18日,金融壹賬通(OCFT)收盤價報9.84美元,市值36億美元。
背靠平安集團,一直號稱是科技金融第一股的“金融壹賬通”,到底是被低估了?還是說真的不行?
一、接連虧損難以盈利
說起壹賬通,很多人應該不陌生。
2015年,平安集團旗下26個金融平臺,一起孵化了這一家公司,之後由平安壹賬通、前海徵信、銀行壹賬通三大業務整合,組合成了金融壹賬通。
從業務上看,這是一家很明顯的to B平臺,承載著平安集團的金融資料業務,通過一種輕量化的模式,把平安多年積累的技術整合成方案,輸出給中小銀行,試圖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幫助中小銀行快速提升技術、產品和運營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輸出方案,給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賦能的。
從2018年開始,外界就一直有一股傳言,如證券日報等媒體也一路跟進,一開始說是像中國平安一樣,計劃赴港上市,然後又傳言與壹錢包合併,卻因為監管不允許金融支付VIE架構而告吹,之後遠赴紐交所,削減IPO規模,上市遭遇破發……
曲曲折折,可謂是一波三折。
從招股書披露來看,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賬通擁有超3700家客戶,客戶數量在同行中穩居首位,而在它的客戶群體中,有6家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123家城商行和84家保險公司,覆蓋中國99%的商業銀行和46%的保險公司。
在中國香港,它給金管局搭建區塊鏈貿易聯動平臺,為12家銀行提供服務;在泰國,前10大銀行中的3家使用了它的風控解決方案;在日本,它和SBI集團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服務日本的銀行;在南韓,它和三星的SDS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展跨境區塊鏈貿易網路。
然而,好看的運營資料之下,是一連串糟糕的財務狀況。
從成立以來,它的業務一直在擴充套件,營收也一路狂飆。2017年,營收是5.82億,2018年是14.13億,同比增長了143%,2019年前三季度達到了15.55億,同比又增長了72%,擴張速度比很多新經濟公司還要猛。
可惜,直到上市為止,它都沒有實現盈利,在研發投入保持在4~6億的情況下,每年的虧損都在10億左右,2018年前三季度,虧損同比擴大了102%,也就是說,3年不到的時間裡,它就虧了30億。
不僅如此,作為平安旗下的一員,這些年在業務和營收上都還非常依賴於母集團,包括上市主體陸金所等在內,平安系對金融壹賬通的營業收入佔比在50%以上,2017年甚至佔比達到70%。
另一方面,金融壹賬通把自己定位為成一個to B的金融科技雲服務平臺,為金融機構提供原生雲技術解決方案,但是在這個賽道上,目前已經是巨頭雲集,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騰訊都有佈局,雖然金融壹賬通的金融屬性較強,但是在解決問題上,未必有網際網路巨頭那麼強大的能力,在區塊鏈等技術上,這些大公司也都早有研究,以螞蟻金服為例,就已經在區塊鏈上佈局了40多個場景,背靠阿里巴巴,協同優勢十分強勁。
金融壹賬通所處的賽道,雖然科技金融的發展主賽道,也是未來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向,但是金融這一行,它作為一個全新的上市主體,所能借用和依託的資源並不多,容易陷入紅海競爭,利潤也難以保障。
在2019年中期業績釋出會上,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說:“我們想要盈利很簡單,只要把R&D停掉,或者停一部分,那我們馬上就盈利了。但我們不能這樣做。”
這句話聽著有道理,也被媒體廣為引用,但是仔細一琢磨,對於一家科技金融公司來說,研發投入一向是巨大的,這句話放在任何一家公司上都是成立的,問題是金融壹賬通的R&D能停嗎?答案肯定是不能,它只能往前衝,繼續燒錢,否則前途暗淡。
基於此,美股市場是一個十分注重盈利的市場,金融壹賬通揹負著巨大的營收與利潤上的壓力,短期內想要扭虧為盈很難,甚至於陷入持續的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二、沒趕上好時候
當然,影響金融壹賬通估值的,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首先,在中美大環境的影響下,2019年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估值普遍偏低,2019年IPO的中概股一共27家,就有21家破發,下跌超過了40%的比比皆是,市場對於中概股持謹慎態度。
然後,僅僅從資金上來看,折價IPO對於壹賬通來說不利,但是從長期來看,IPO價格與公司的長遠投資價值關係不大。
反而,上市的時候估值過高,對於往後十分不利。
第一,它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消耗估值,比如早期的中石油和最近上市的Lyft,又比如在2015年妖漲上天的暴風影音,都一步步被打回原形。
第二,IPO價格會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例如2018年的港股,在流動性和政策改革環境市場情緒一路高漲,內地很多港股的小米、美團、眾多的生物醫療公司,都在上市的時候獲得了高溢價。但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資本開始收縮,市場信心減弱,這些股票則陷入了大跌的泥沼,小米的股價更是一路撲街,雷軍“上市一年讓投資者賺一倍”的豪言壯語,被投資者當成了一個大笑話。
事實上,2019年許多獨角獸公司都對估值進行了下調,例如未上市的滴滴,還有把定價放在底部區間的Uber,或者估值一路腰斬的共享辦公wework,在資本的寒冬之下,紛紛主動調整了估值,反而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
金融壹賬通的估值,雖然是無奈之下的折價,但是也是受大環境的影響,沒有趕上一個好時候,連明星科技公司都準備過冬,作為一家偏冷門的to B公司,估值被錯殺也有可能。
三、底氣何在?
當然,股價低迷的背後,金融壹賬通是有很大的底氣的,這份底氣來自於其背後的平安集團,以及所在的領域。
首先,說一下背後的平安集團。
事實上,這幾年平安集團喊得最熱的就是“金融+科技”的口號,也一直熱衷於此,早在2010年,金融科技的浪潮將起的時候,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就率先嗅到了商機,表示:“網際網路浪潮下,金融產業是Change Or Die(非變即死)”。
其後,無論是陸金所、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壹錢包,或者是壹賬通,都是平安在金融科技上多年埋頭苦幹的一次發力,現在中國平安有22000+的技術人員,500+大資料科學家,還擁有2000+全球專利,居全球金融機構前列。
當下,上市主體中國平安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上市公司,僅次於阿里、騰訊、工商銀行,在科技領域上,更是與阿里、騰訊、華為比肩,也是國內唯一一家金融領域的科技巨頭。
既然是方案解決商,金融壹賬通也是為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其背後的平安集團作為一家金融巨頭,有著豐富的金融領域經驗和技術積累,甚至是牌照方面的優勢,這是任何一個網際網路巨頭都無法比擬的。
然後,說一下它所在的領域。
大家都很清楚,不同的行業和賽道,我們都有不同的分析模型,有著“科技+金融”雙重屬性的金融壹賬通,估值則應該更為複雜。
在金融行業裡,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平安的金融壹賬通的目標客戶是什麼?在解決什麼痛點?這個市場有多大?金融壹賬通在行業裡的競爭力如何?
首先,它所服務是是中小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這個和阿里巴巴剛剛創立的時候類似,通過解決中小商家的痛點,然後做大平臺。
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痛點是什麼?答案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衝擊。
本來,銀行和金融機構是一個盈利模式清晰的領域,在中國更是如此,只要你能獲得一張牌照,幾乎就是躺著賺錢。
但是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科技在金融領域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從2013年餘額寶的誕生,再到螞蟻金服的花唄、借唄、相互寶等一系列產品矩陣,再到各個銀行的手機銀行,智慧機器人……傳統金融機構的玩法,遭到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
在全球低利率趨勢下,以及智慧機器的蓬勃發展,各大銀行都開始吃不消,比如用機器人取代人,壓縮邊際成本,這一點在中國的各大銀行營業廳中,大家的感受也最深。僅僅2019年,全球宣佈裁員的銀行就不計其數,累積已經到了5萬人以上,而伴隨著全球資本的寒冬,這一趨勢可能還會延續到2020年。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銀行崛起,電子支付數額急劇上升,線下實體網點在不斷萎縮,加上全球的產業趨勢,倒逼世界上各大主流金融機構都卯足了勁在發展科技業務,朝著數字化轉型,搶佔客戶。
但是,一旦涉及到了“科技”兩個字,就意味著不是一般的玩家可以駕馭得了的,很多中小機構並不具備擁抱數字化轉型的能力。
這其中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高昂且長期的研發投入。一般的中小銀行和機構根本沒辦法承受這種支出的,以平安集團為例,2018年在科技上投入就達到了14億美元。而與此同時,全球按總資產排名前三大的銀行在2018年總共科技投入已經高達190億美元(約合1300億人民幣)。
第二,人才儲備普遍不足。發展科技與數字化,需要大量複合型人才,國外前五大金融機構中,技術型員工佔比在15~20%,而在中國,技術人才的比例平均僅為3-5%,其中大型金融機構技術人才佔比要高一些,拉高了平均數。在人才短缺的環境下,中小金融機構並不具備持續且高強度的研發能力。
第三,變革中的格局重塑,形成了馬太效應。一直以來,中國金融格局較為穩定,佔山為王,科技領域作為一個新的賽道,吸引了各個巨頭,作為突圍的方向,並且巨頭之間會形成明顯的協同效應,強者恆強,從長期來看中小機構的的競爭能力不強,希望渺茫。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型金融機構將技術部分外包,反而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平安旗下的壹賬通願意與中小機構分享自身的資料和技術優勢,無異於是雪中送炭,一個雙贏的好事。
以樂山市商業銀行為例,自從2018年與金融壹賬通達成合作,客戶活躍度提升50%以上,營銷活動轉發率提升3倍以上,沉睡客戶喚回率平均提升3-5倍以上,新客戶獲客量增加2倍以上,通過多渠道優化以及精準營銷,獲客成本顯著降低。
也正是因此,壹賬通把握住了這一個重大的市場機遇,實現了高速增長。2017年金融壹賬通的營收是5.82億元人民幣,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4.13億,增長率達到了143%,而在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已經突破了15.55億,同比增長72.29%。
同時,根據中小金融據統計機構的預估,2018年中國金融機構在科技領域的開支總計大約在1522億人民幣,且這一數字將以21.4%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2023年將達到4008億人民幣,市場潛力巨大。
結語
上市,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都是創業和經營的終點,之後資金套現離場,上演一場又一場的割韭菜好戲。
但是,對於一個年收入達到萬億級別的平安集團來說,顯然志不在此,金融壹賬通是一家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區塊鏈第一股,與科創板的技術公司差不多,走的是燒錢搞研發的路子,它對盈利有渴望,但是並不強烈,或者說是不想飲鴆止渴。
這符合美股一貫的估值思維,比如特斯拉,或者是蔚來,更或者是uber等公司,都遵循這一模型。
但是,從長期來看,金融壹賬通的賽道、策略、增長表現,都還是有潛力的,投資價值不容低估。
【完】
•泛財經新媒體,《財富生活》等多家雜誌特約撰稿人。
•重點關注:新金融、新消費(含新零售)、區塊鏈、上市公司等財經金融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