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四大板塊經濟總量不斷攀升:1952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257億元、146億元、127億元和84億元。到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48.1萬億元、19.3萬億元、18.4萬億元和5.7萬億元。

四大板塊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按不變價格計算,

1953—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年均增長9.4%、8.1%、8.6%和8.1%。黨的十八大以來,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7.2%、8.2%、8.5%和6.1%。

區域經濟發展的相對差距縮小:195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東北和最低的西部相對差值為2.6倍,到1990年下降至1.9倍。2003年後,隨著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持續發力,人均最高的東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間相對差值逐漸縮小到2018年的1.8倍。2007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超過東部,並連續12年快於東部,改變了長期以來東部地區經濟增長領跑全國的格局。1999—2018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比重由17.9%提高到2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2.9%提高到75.4%。

“一帶一路”開闢增長新空間:6年來,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互聯互通合作網路正在形成。中國與沿線國家新增航線1239條,佔新開通國際航線總量的69.1%。中歐班列已聯通亞歐大陸16個國家的108個城市,累計開行1.3萬列。中國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對“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900億美元。

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穩步提升:從經濟規模看,

2018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5萬億元,5年間年均增長6.6%。從城鎮化水平看,2018年京津冀地區城鎮化率為65.8%,比2014年提高4.7個百分點。從居民收入看,2018年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2361元、39506元和23446元,5年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8%、8.2%和8.9%。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格局已經形成:長江沿江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得到大發展,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森林面積顯著增加,節能環保力度加大,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2018年1—9月,長江經濟帶水質斷面優良比例為77.2%,較2015年底提高10.2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比例為1.8%,較2015年底下降4.6個百分點。

長江經濟帶經濟增長品質明顯提升:長江經濟帶地區以佔全國約1/5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國2/5以上的經濟總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全域性中的重要支撐帶。2018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為40萬億元,佔全國的44.1%,比2015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3年年均增長7.8%。在經濟總量穩步增加的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全國248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中,長江經濟帶有81個。

長三角“1—3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以全國鐵路8%的營業里程,長三角承擔了國內近20%的鐵路旅客輸送量。截至2018年年底,長三角鐵路擁有18條高鐵,成為全國高鐵網路最密的區域。“三省一市”41個地級以上城市中34個通了高鐵,“1—3小時生活圈”逐步變為現實。

長三角地區“萬億GDP城市”數量增加:2018

年,長三角已經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等6個城市躋身“萬億GDP城市”俱樂部,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2019年前三季度,長三角26城GDP總量達到137704.24億元。其中,上海(25361.20億元)、蘇州(14000.27億元)、杭州(10511.36億元)以及南京(10267.36億元)等4個城市進入了“GDP萬億元城市”俱樂部。2019年前三季度,長三角地區以佔全國3.7%的土地面積,聚集了全國1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23.5%的經濟總量。

粵港澳迎來大灣區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0.6%,2017年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2.2%,常住人口占全國的4.9%,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且最具有發展活力的經濟區域之一。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李嘉誠又賭對了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