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每逢年末,央媽的“紅包”都非常大:5天,近10000億。

臨近年末,中國央行的最新動向,備受市場關注。今日(12月20日)早間,央行公告稱,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均為14天,中標利率為2.65%。

而回顧12月16日(週一)以來,央行投放流動性的頻率非常之高:

12月16日,央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3000億元;

12月18日,央行開展7天、14天逆回購操作,合計投放2000億元;

12月19日,央行再度開展7天、14天逆回購操作,合計投放2800億元。

以此計算,本週以來,央行累計投放資金高達9300億元,實現淨投放6440億元。面對如此密集的資金投放,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最新一輪降準有望於元旦前後落地,在保障春節前資金需求的同時,為2020年初銀行投放信貸、地方債發行提供流動性。

同時,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公告中直言,將密切關注市場流動性狀況,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

央行的定調,無疑給市場送上了一顆“定心丸”。

央行"大紅包",A股站上3000點

面對央行送來的“大紅包”,股市、債市都非常受用。

央行連續、密集釋放流動性後,今日(12月20日)國債期貨全線大幅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38%,5年期主力合約漲0.21%,2年期主力合約漲0.1%。

央行一連串操作正在助推資金面改善,資金價格回落跡象明顯。銀行間現券收益率下行2.2-2.6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持續下行。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認為,隨著元旦臨近,年底跨節資金需求旺盛,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將滿足年底資金需求,保證銀行體系年底流動性總量合理充裕。

同時,本週A股亦漲勢喜人,上證指數週漲幅超1.2%,成功突破3000點,券商、地產板塊更是成為市場最強勢的板塊,券商指數大漲近5%,其中南京證券(601990)成為板塊最強龍頭,近6個交易日暴漲超56%。

與此同時,市場對央行即將開啟降準的預期也愈發濃烈。光大證券認為,2020年1月初,央行降準的概率較大。同時,給出了2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2020 年春節出現在 1 月 25 日,春節前銀行體系現金投放的規模會超過往常, 降準可以對衝該因素形成流動性缺口。

另一方面, 1 月初即將有大量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也需要中長期流動性的注入。

更有關鍵利率,四年來首次下調

持續、大規模投放流動性的同時,12月18日(週三)央行更是再次“降息”。

當日,央行開展的14天期、1500億逆回購操作,其中令市場意外的是中標利率,較此前的2.7%,下調5BP至2.65%。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自2015年9月以來,央行首次下調14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

而逆回購利率,是央行“工具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

其中,逆回購是指,央行通過向一級交易商(大型商業銀行、券商)購買有價證券,以約定的利率,釋放流動性資金,並約定日期再將有價證券出售、回籠資金的交易行為。

而,逆回購利率(約定的利率),早已成為貨幣市場的利率風向標。

早在11月18日,央行已率先下調了7天期逆回購利率。因此,14天期逆回購利率下調,是一次跟隨式的“降息”。

但市場普遍認為,受穩增長的需要,央行的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大趨勢不會改變,2020年降準、降息都有空間,其中,降準最快有望於明年一季度落地。

而市場預期的大背景是,12月10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對此,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點評表示,貨幣政策的基調“從‘鬆緊適度’到‘靈活適度’,‘緊’字沒有了,因此2020年的貨幣政策會中性偏鬆一點,而且會更加靈活。

“靈活”二字,從本週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便可以窺得一二。

降息週期會不會來?

11月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罕見出現2次“降息”動作,本週央行更是投放近10000億流動性,是否預示著,2020年為了保增長,央行將開啟一輪貨幣寬鬆週期呢?

而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速為6.2%,稍好於其他新興市場,但分季度來看,GDP增速也仍處於回落中。

中泰證券研究所巨集觀首席分析師樑中華認為,中國經濟仍未企穩,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中國央行的寬鬆週期才剛剛開始,未來仍有較大的空間。

另外,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未來結構性貨幣政策操作仍可期待,可能的組合包括:繼續小幅“降息”、繼續定向降準。

然而,當前央行開啟貨幣寬鬆正面臨著一項最大的考驗:不斷飆升的CPI。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11月,CPI同比上漲4.5%,漲幅比上個月擴大0.7個百分點,創下94個月的新高。

但從1-11月整體來看,CPI同比上漲2.8%,仍處於“3%左右”這一全年物價執行預期目標範圍之內。

眾所周知,2019下半年以來,CPI加速上行的“罪魁禍首”是:豬肉。

若將2019年前11月的CPI資料進行拆分來看,中國的食品CPI節節攀升,而非食品類CPI卻是持續下滑。

再進一步看,將食品CPI資料進一步拆細,真相會更加一目了然:8-11月份,肉類CPI同比增幅分別高達30.9%、46.9%、66.8%、74.5%。

這表明,當下的“通脹”並非是因為央行“放水”而導致的。而是,非洲豬瘟導致豬肉供需嚴重失衡,進而導致肉類價格大幅上漲。

可見,2019年以來不斷飆升的CPI,並非真的“通脹”。因此,要想讓CPI回落,靠央行收緊貨幣供應顯然是無法解決的,最關鍵的是,增加豬肉的供給。

而中央已提前出手,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12月19日,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向市場投放40000噸的中央儲備豬肉,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春節肉類供應,穩定豬肉價格。

同時,下週一(12月23日)仍將投放4萬噸儲備豬肉,12月份合計投放量將高達12萬噸。

嗅覺敏銳的資金,正在加倉A股

回顧A股歷史行情,在過去央行的三輪貨幣寬鬆週期中,A股均走出了或大或小的牛市行情。

而2020年的A股行情即將來開帷幕,嗅覺敏銳的資金已經蠢蠢欲動。

時隔一年多後,兩融餘額一舉突破萬億大關。12月以來,場內槓桿資金火線加倉超400億元,且場外配資市場亦開始活躍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兩融餘額歷來是市場的風向標,頗具參考意義,每當市場有行情之時,兩融餘額均會快速上升。

回顧2019年2月-4月,當時A股走出一輪賺錢效應較高的小牛市,兩融餘額從7000多億,一路飆升至近萬億,2個月融資客加倉近3000億元。

除了兩融資金以外,外資亦在跑步進入A股。自11月14日以來,北向資金已經連續27個交易日淨買入,創下互聯互通啟動以來的淨買入最持久的記錄,本月淨買入585.81億元。

同時,嗅覺靈敏的各大買方機構也正在行動。據私募排排網釋出的股票類私募基金倉位監測資料顯示,截至到12月6日,百億級私募最新倉位為79.85%,創近三個多月的新高。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重磅!美國擬正式將數字貨幣納入監管,比特幣或加速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