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摘要:累計銷售近2000萬件、保費年均複合增長率55.3%,這兩個紮實的數字,都在昭示著平安福火箭一般的"晉級"之路:從明星晉級巨星,而且自帶流量。包括平安福在內,平安人壽愛滿分、福滿分、大小福星等系列重疾產品在市場上一直都在走強。

2019年7月1日,平安福第七次升級,照例引來朋友圈同行討論與關注。無論怎麼議論,累計銷售近2000萬件、保費年均複合增長率55.3%,這兩個紮實的數字,都在昭示著平安福火箭一般的"晉級"之路:從明星晉級巨星,而且自帶流量。

爭議越大,業績越好,堪稱"逆天",包括部分精算師在內,諸多行家跌破眼鏡,紛紛表示"看不懂":平安福的"葫蘆"裡到底有什麼料,能一飛沖天?

"看不懂"也正常。包括平安福在內,平安人壽愛滿分、福滿分等系列重疾產品在市場上一直都在走強。7月18日,還上市了專注重疾保障的"大小福星"產品。平安的市場策略統統與價格無關,之所以平安福備受關注,不過是因其銷量太過耀眼罷了。

答案說穿了很簡單,平安人壽沒有走單一的"爆品"路線,而是一直堅持"立體化"運作。我們以"重疾"系列為例,來看看不走尋常路的平安,其"立體化運營"的產品策略是如何奏效的。

產品+

平安壽險的產品佈局獨具匠心,以重疾為例,是一個以不同消費需求和不同年齡段形成的二維產品矩陣:

行家們所熟知的、滿足基本保障的"三鑫"系列;前文提及七次升級的、滿足全面重疾需求的"大、小平安福"系列;面向有滿期給付保費需求消費者的"愛滿分"、"福滿分"系列;面向新生代 "大、小福星"系列。 其中, "大、小福星",專注重疾、形態簡單,成年人保障高達120種重疾、未成年人額外增多14種少兒特疾,兩千來元起保,可靈活選擇多種附加險,為事業起步、預算有限、責任重大、風險敏感、喜歡簡約的成長階段人群,提供了追夢路上的風險保障。可以看出,佈局全面、完整、清晰。在平安看來,"深度洞察消費者高層次需求並全力滿足",才是保險產品的"王道","產品導向"與"需求導向"並不矛盾,好的"產品導向"本身,就應該充分考慮"消費者需求",而非只強調"條款、費率"代表的狹義產品概念,去單純"比價"。

這一認知,來自於對消費升級趨勢下,消費觀念演進的觀察和思辨:消費者願意多花錢,其驅動力在於人們嚮往更美好生活的願望在升級,只有保險和賠付,顯然無法"讓生活更美好",最多"不那麼糟",所以,平安的"產品觀"和配套動作都得跟得上。

消費者的訴求越來越廣泛、全面,更廣義的"產品"概念,不止於"條款+費率",除了了解"效能、價格"這些代表天然權利的訴求之外,還有更高層面的品牌感知、服務體驗、增值服務等,即"保險"帶來的人文關懷和溫度感知。

不斷完善對產品內涵和外延的認知,平安壽險亮出"產品+"的運作之道,產品之外,還需要有"服務+科技",三者相加,如三級火箭的"燃料箱"和"發動機",助推平安福等產品直上雲霄。

服務+

先打造強有力的"服務體系"至關重要,具體策略可以概括為:在基礎服務方面,以科技提供便捷體驗,做到人有我優;在增值服務方面,以科技創造差異優勢,做到人無我有。

保險公司的基礎服務通常包括諮詢投訴、保全變更、報案理賠,很難有什麼差別。平安的做法是以"科技+"提供"極致的"便利、快捷:

平安在本世紀初首創了"一人一賬戶"作為基本單位,摒棄了按照"保單週期"來架設服務節點的傳統做法。一是平安客戶多有產品復購,以"保單"作為基本單位已經難以提供最佳體驗;二是平安更關注人的全生命週期,尤其是成為平安客戶後的價值深挖。"一個賬戶"帶來的是消費者在"金管家"APP上的一站式服務,大大提升了便利性。 其次,平安人壽將其屢獲國際獎項、表現搶眼的科技,深度應用於基礎服務創新。如一站式線上辦結保全業務超過4000萬件,超九成通過人工智慧加持的"智慧客服"自動完成,耗時從4天縮短至10分鐘;結合大資料、生物識別手段的"閃賠"服務,已處理超過381萬件賠案,超六成在30分鐘內結案,最快26秒收到理賠款,涉及平安福的106億。即便如此便捷,平安仍覺不夠,不足以創造差異化的優勢,得創新增值服務、讓基礎更厚實。"洞察消費者需求"再度深入即可發現:與獲得賠付相比,消費者更關心"健康不生病",次之是"生病後得到優質便捷醫療服務"——深諳於此的平安,只要是客戶所需,都會不遺餘力。

針對"健康不生病"、"病後優質醫療服務",帶著客戶一起跑的"平安RUN"應運而生,600多萬人每週在線上傳步數,居然有超過40萬人達到了看似苛刻的運動目標。平安還整合了大量綠色通道、平安自有的線上問診等醫療服務資源。這些增值服務創新,涵蓋了平安客戶的全生命週期,如充沛的高能燃料箱,助推平安的"產品"使客戶受益良多:客戶積極參與成功突破"保險低頻"的行業瓶頸,讓"難以體驗"的保險可觸控、易感知,成為平安產品極具差異化的獨特標籤,甚至形成了"手機買華為、保險買平安"的拔草指南,收穫消費者青睞。

科技+

讓業務順暢、保單能持續有效,只是"服務體系"的基本使命職責,更高的使命在於贏得客戶的信賴,降低市場營銷阻力,間接創造超值價值。

當同行們都意識到服務重要、開始追趕時,讓平安持續領先的正是"科技+":在各類服務中如空氣一般卻不可或缺的存在。"客戶—代理人—公司"之間能無縫銜接,"以無厚入有間"般遊刃有餘,全賴平安"科技+"的大手筆,悄無聲息融入每個環節,司空見慣到難以察覺,卻生死攸關。

不僅如此,"科技+"已經滲透入平安壽險隊伍和客戶經營的方方面面。入職平安的代理人,通過影象識別和大資料,可以進行高效、高精度的甄選和麵談,覆蓋了超過1100萬增員目標,13留的代理人中有超過95%的人被提前識別預測出來!客戶經營平臺上,更是完全的網際網路運營打法:千人千面、個性化推薦、分群經營,幫助平安壽險積累註冊使用者超過1.84億,月活超2600萬!

回顧平安近二十年的超速成長史,"科技"一直扮演了最重要的助推器。上世紀末即率先開通了衛星會議系統,千禧之年首創PA18保險網站,十年前就以移動展業讓全行業豔羨不已……科技蓄能,用於行業場景方顯生命力,運用之妙,全在一個"+":

一方面,推動"使用者—客戶—長期忠誠客戶"在變遷、增長;一方面,代理人的規模、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一方面,ABCD(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計算、大資料)等計算機技術應用漸深,持續領先行業,大大提升了客戶體驗和效率效能。7月10日,《財富》釋出2019年度中國500強榜單,平安以9768.32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名列第4,蟬聯非國企第一。創此佳績背後,亦有無處不在的"科技+"施展拳腳。推升平安股價上探百元、投資人買平安,買的正是其"科技+"這個將燃料不斷變成雄渾推力的超級發動機。

重新定義保險產品

以近乎偏執的精神探詢消費者所需所求,竭盡全力滿足並超越之。真正做到位的"產品導向",其實等同於"客戶需求導向":消費者的需求,不僅僅是保險理賠,還有獲得、擁有、使用產品的全程優質體驗,讓保險產品變得"聽得見、看得著、摸得到、用得爽",一紙"條款"難以承載,除了一顆服務之心,需要"優質服務"支撐,如要超越客戶預期,就得"科技"加持。"產品、服務、科技"三級火箭立體化運作模式,支撐了不止於一個平安福,不止於重疾保障產品系列,已覆蓋金璽、金瑞等理財系列,及5月底司慶期間推出的安心百分百等,產品內涵得以豐富、外延得以擴充套件,"產品"被重新定義,成為串聯企業、消費者、健康需求、醫療資源等生態要素的聯結器,"產品+"中的"+",雖只一橫一豎,卻已千錘百煉。

成長不易,經歷質疑和挑戰的同時,更得勇於自我拷問、反覆探究"產品到底是什麼、承載什麼使命?"這類看似簡單的問題。探尋之路雖遠亦不怕,搭乘三級火箭,使命必達。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今天去搶廣發爆款基金了?恭喜你!你已成功當選今日最蠢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