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心書網路”成立於2014年3月份,現在是中國網際網路第一自出版平臺。“自出版”,簡單來講就是人人可以給自己出版。

創始人王先鋒大學最早在浙大學的是電磁波,他說“心書”實際上是技術驅動型公司,致力於用技術改變傳統出版行業,比如目前已經實現使用者排版時間秒速。

“心書”是中國第一家做微信內容出版的,它的“微信書”產品,佔了公司3000萬營收中60%多;此外豆瓣、簡書、知乎、人人等幾乎所有的社交網路都能很方便的生成書。2017年“心書”還有一個新的產品——“簡象”,就是出版每個人的手機照片庫。這一年他們也有和企業合作,比如給萬達訂閱號印製了幾千本排版封面都不一樣的書。

雖然“心書”做的是出版這種看似已經走下坡路的夕陽行業,不是現在大熱的人工智慧等領域,也沒有像一般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那樣經歷過A輪、B輪、C輪的融資。

典型的網際網路創業是什麼?明星團隊、好幾輪的融資、風口行業、996,還有各種新奇理論,像這兩年的AI、大資料等……這是典型的網際網路創業標籤。

但王先峰說,創業本質上是一個生意。現在經常聽到一個做生意的人會說弄個BP然後去融資,卻從來沒聽創業的人說是在做生意。十年前,這些商業行為我們都稱為生意,沒有人說是把它做成一個偉大的事業。曾經有個人講,“企業不賺錢就是在犯罪”,創業再怎麼高大上,先要完成生意的兩個小目標:活下去,活得好。

誰是使用者?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可能和我一樣,會認為“心書”的目標受眾會是文藝青年、小資白領、豆瓣使用者等,實踐後發現結論完全相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了孩子以後的人,因為他們有一定消費能力和儲存記憶方面的需求。

所以這裡要講的就是,不要花太多時間做使用者調研,要讓產品快速上線——這才是網際網路區別於傳統產業的優勢。如果你去先做使用者調研,完成各種準備工作,有可能別人已經把產品上線了。所以,相信直覺,自己覺得可以做的事情就去做,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喬布斯那樣能夠洞察到使用者需求。

關於“心書”的客單價,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是20多塊,普通的書也就是20、30左右。剛開始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一開始我在淘寶上賣心書,我那時候還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覺得彩印太貴了,所以一開始是A4黑白列印的20多塊的產品。結果使用者不滿意,說要彩色的,他們說我們給你錢呀。彩印上線後,我發現再也沒有人買黑白的了。所以說先上線聽取使用者的想法,然後調整產品形態和定價。

什麼是真需求?

第一,願意花錢的才是真需求。就像現在的房價,房價漲跌很多人關心,但他們是不是剛需,不一定,願意花錢的才叫剛需;

第二,頻繁被使用者提及的需求是真需求。2010-2012年“心書”是做微博書的,當時微博內容生產比較富足,“心書”做的時候,在廣州有一家競爭對手也在做。後來隨著微信出現一年多後,許多使用者想列印朋友圈、訂閱號,這在技術上是比較難做的,微信沒有開放介面也沒有網頁抓取,但這是真需求。後來我們微博就放任運營,開始轉型到微信自出版,現在回想起來當年不轉型可能就死了。

當時微信內容的資料是拿不到的,我們只能截圖列印,因為背景是黑色,文字多了還會顯示“.....”。但是上線一週後就超過了微博的業務。在我們上線一個月後,還是非常不完美,但是使用者買單。後來我們就動用了全部力量去破解微信資料庫。14年8月“微信書”上線,一個月後基於微信的業務量達到了3月到8月微博業務量的總和,這個產品模式被驗證後,我們人員就都調配到微信上了,這個技術在當時還是難以超越的,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怎麼挖掘使用者需求?

兩種方法:

一是解決你自己的痛點,然後找到和你一樣的人,二者缺一不可;

二是找到自己不需要但更多人需要的痛點,並且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不過一般人很難做到這一點。

我2012年大學畢業,當時也算個小文青,豆瓣、人人都用過,自己還弄了個小部落格。畢業後換了環境就不怎麼玩了,但是我就想把曾經的這些所有內容打包做成時光機。後來我就把它們匯出來生成PDF去列印,黑白的,十幾塊錢。解決了自己的痛點後,我就想一定會有人有同樣的需求,我就在淘寶上開了一個點去做,去豆瓣、人人等網站發廣告做這個事情了。

創始人應該怎麼做?

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平時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工作996,這是應該的。然後有個問題就是,怎麼去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同樣的去做事情,有的公司就是談理想,給予較低的工資,然後許諾期權。“心書”不是這樣的,最初14年的時候,我們創始人的工資確實比之前上班少一半,但是後來加入的人我們沒有虧待。現在“心書”的工資水平是行業中上游的,我們也沒有期權欺詐,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其他。然後做一款賺錢的產品比什麼雞血都管用,錢是產品直接的驅動力,產品出了問題,團隊自己都能主動去解決問題。

我本人有兩次失敗的創業經歷,都是股權佔比不大,想法執行不了。所以現在“心書”的控制權還在我手上,一個公司的CEO掌握了公司,團隊才能拿到錢。

網際網路唯快不破?

網際網路公司講“唯快不破”,這是馬雲講的。但是豆瓣最慢,不溫不火很多年,也服務了很多小資使用者。所以並不是所有網際網路公司都唯快不破。

對於加班文化,加班的人我很感動,不加班的我更敬佩。我們公司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加班可能是他的生活方式,喜歡這樣或者有事情沒做完。14、15年的時候,我們公司加班有晚餐補助,15年為了不讓加班取消了補貼,這讓來面試的人都很難想象。

創業公司關鍵在於方向對,不在於快慢。另外,我們所在的出版行業是個夕陽產業,沒有巨頭來吃你,反而活的比較好。

為什麼熬過創業三年?

創業公司,一般成活時間不長,什麼讓我們前三年還活著,就是保持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微信朋友圈內容獲取就是一項競爭力;然後就是發展副產品。我們現在在做排版服務開放平臺,提供給第三方公司發展業務。還有提供微信機器人客服給有需要的故事,今年還會去做企業服務。這就是開源節流,找到更多盈利方向。

網際網路領域曾經講究“羊毛出在豬身上”,但是我認為能直接交易的生意就直接交易。十多年前生意都是直接交易的,他們並沒有餓死,這就需要我們一定能提供有價值的產品,使用者願意付這個錢,使用者沒有繞彎彎。

如何讓一家公司倒掉?

“心書”不僅有產品線延伸,還有地域方面的延伸。我們和北京一家運營公司合作叫i life dairy,做海外facebook等產品的內容出版。但是這個公司現在倒掉了,怎麼讓一家公司倒閉,“過度發展”絕對是不二法門。“心書”四年才21個人,這個公司3個月的時候就有14個人,這就有問題;還有前面說到話語權問題,主動權不在,過度發展沒法阻攔。當時公司運營也沒有經驗,因為每年聖誕到三月份是業務高峰,當時產品一月份上線每月有1萬美元的收入,於是他們過了三個月就全球招人。後來發現這1萬的收入來源全是臺灣,再後來淡季人手多訂單不多,到10月就死掉了。所以說讓一家公司倒掉很簡單,多招人、多開業務線就可以了。(據紫金創享)

袁連法,1968年10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政工師,中共黨員。199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先後在景德鎮市國營4321廠丶浙江橫店集團丶江西好美生態農業等公司工作10年,又在資訊日報丶江西商報丶香港大公報丶新法制報工作16年。現專注於商業模式創新,也關注股權激勵和股權投資。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助力綠色化改造 鋼鐵產業的氫能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