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對於哈薩克本國的詳細評估報告,哈薩克的綠色經濟發展水平已高於中亞地區平均水平,但遠低於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對於世界所有國家估計的平均水平,因此哈薩克有待於進一步發展綠色經濟。
改善國內生態環境的需求
哈薩克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自然資源豐富,國內經濟以石油、採礦、天然氣、煤炭和農牧業等產業為主,加工工業和輕工業較為落後。受氣候變化、水稀缺性和沙漠化等影響,哈薩克的生態系統極其脆弱。近年來,隨著哈薩克經濟的迅猛發展,其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使得國內的生態環境遭到更加嚴重的破壞。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陳述,哈薩克已經成為中亞地區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在簽署巴黎協定之後,哈薩克應力求達成協定承諾的目標,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國內生態環境。
應對世界發展趨勢的需求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逐漸深入,世界範圍內發達國家紛紛加大投入,開發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技術。根據聯合國能源署的研究,預計到2050年,清潔能源技術的運用將生產出全世界能源產量的50%。新能源時代,人類活動將會由僅僅依靠石油和天然氣轉向可再生和清潔能源。作為石油出口國,哈薩克在面對世界能源變遷上,應主動做出選擇,積極發展清潔能源,進一步向綠色經濟轉型。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作為能源出口國,油氣產出在哈薩克GDP中的比重一直呈現持續上升趨勢:1997年為3.7%,2006年為14.7%,2011年已高達25.8%。因此,哈薩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全球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近年來,國際石油價格走勢持續低迷,布倫特原油的年均價一度跌破50美元/桶,這種不利情況給哈薩克經濟帶來重創。相較於2014年4.3%的經濟增長速度,2015年哈薩克的經濟增速放緩至1.2%,2016年經濟增速進一步下降至1.0%,GDP增速連年下滑。哈薩克2016年出口較2015年同比下降18%,較2014年下降50%,不利的出口形勢也使哈薩克的經濟雪上加霜。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四屆會議前夕正式釋出了一份評估報告,報告題為《世界經濟綠色轉型對哈薩克財政狀況影響》。該份報告指出,在2040年之前,世界範圍內的綠色經濟轉型,將導致哈薩克的財政收入下降40%,從而給其帶來不可承受的國家債務。同時,由於哈薩克可觀的能源儲量和低廉的能源價格,導致國內眾多行業資源利用率過低,造成每年直接經濟損失達15-40億美元。哈薩克的資源價格系統並不完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哈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最終造成地區間經濟發展程度和環境狀況差距越來越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