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2月9日凌晨3點,淘集集CEO張正平通過公司微博正式對外宣佈:“很遺憾,由於資金未能如期到賬,不得不宣佈淘集集本輪併購重組失敗,接下來公司將尋求破產清算或破產重整”。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淘集集,但是你一定聽說過他的對手拼多多。淘集集與拼多多在模式、使用者市場、增長方式上都十分相似,兩者都通過“低價+拼購”的模式,主要面對下沉市場獲取使用者,並且兩者都使用了高額補貼快速獲客的方式。

2018年8月,淘集集正式上線,此時拼多多登入納斯達克剛一個月。其成立不足2個月便吸引了200萬美元融資,估值2.42億美元。靠著模仿拼多多燒錢補貼,年內其燒掉了14億元,獲取了1.3億使用者。淘集集達到這個使用者量所用的時間,竟然比燒錢虧本狂人拼多多還少了10個月左右。

淘集集曾一度與拼多多叫板,去年雙十一前夕,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在個人朋友圈宣稱天貓要求商家“二選一”,退出拼多多的活動。而隨後的第二天,淘集集CEO張正平就指出拼多多 “賊喊捉賊”,並證實在2018年9月底,拼多多曾經逼迫商戶在拼多多與淘集集之間進行“二選一”。除此之外,淘集集還曾登頂App Store購物類免費榜第一,增長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淘集集風頭正勁,按理說應該漸入佳境,然而剛發展了短短一年多資金就突然斷裂,不得不破產清算,令很多人始料未及。這次的事件不禁讓人反思,拼多多的模式真的能模仿嗎?社交電商的紅利已經見底了嗎?

一、淘集集的燒錢和獲客模式

淘集集設計了一套“現金補貼+分銷返利”的體系。在淘集集APP的首頁可以看到“瘋狂補貼”、“一元拼團”、“虧本上新”等低價補貼活動,其通過壓縮利潤的方式促進銷量,吸引人群。舉例來說,使用者購買商品可獲得返現,另外邀請好友下單也可累積獲得5次最高25.5元的返現,這與另一個電商品牌雲集的分銷式裂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毫無疑問,淘集集如此瘋狂補貼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

靠著這樣燒錢的方式,淘集集獲得了快速的使用者增長,但是伴隨而來的則是資金的壓力。以燒錢換使用者的方式讓淘集集揹負了巨大的資金壓力,一方面拼命燒錢,另一方面幾乎賺不到錢,一筆錢燒完就只能等下一筆融資,一旦融資接不上就會導致資金鍊斷裂,淘集集便很難再維持經營。

淘集集的獲客模式除了用補貼吸引使用者,更在於其龐大的分銷網路,這就需要提到合夥人裂變模式。什麼是合夥人裂變呢?淘集集的BD(商務拓展人員)在各地開發地區合夥人,這些合夥人負責拉新、推廣APP,淘集集為此專門設計了“淘必賺”分銷系統,以便更好地管理地區合夥人。合夥人拉到新使用者後,可獲得該使用者前三單的佣金,這一機制大大刺激了合夥人們想方設法增加新使用者。而BD與合夥人收益的繫結,又使得BD們也有動力大力開發地區合夥人。

二、淘集集其實並非“猝死”,而是早有預兆的慢性死亡

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9日的這封道歉信中,說過這麼幾段話:

“從2019年6月起,人生走了趟過山車。6月初啟動B輪融資,投後8億美金融2億美金,很快拿到了多個口頭OFFER,當時自信滿滿要把淘集集做成百億美金以上企業。

“進入7月,由於內外部一些因素,業績增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銷售額出現停滯,這裡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想通過融資款來解決當前增長的問題,延誤了最黃金的自救期,策略上邊選擇了繼續虧損獲取使用者。”

“進入9月,由於融資遲遲得不到確認,現金流開始下降,危機已經來臨,9月25日有人煽動供應商集中上門擠兌貨款。”

淘集集如同著了魔,認準了高額補貼這條路,在資金不夠的情況下,靠著挪用商家的貸款和保證金,繼續燒錢以保持使用者數量增長。

淘集集原本的計劃是使用者增速達到一定水平後,投資方的資金到賬,用以彌補挪用的款項。但這種做法無異於賭博,在資本方的資金遲遲未到的情況下,其資金鍊開始斷裂,大批平臺供應商、代理商上門討債。

此時淘集集才想到改變商業模式,由商家入駐調整為合夥人自營的重組併購方式自救。經過幾番周旋,其讓51%的商家同意了重組併購計劃,達到了投資方的要求,可惜投資方一再放鴿子,最終淘集集共負債16億元,併購重組失敗,賬戶被凍結,宣佈破產清算。

三、三個原因讓淘集集倒閉成必然

表面上淘集集破產清算是因為投資方的資金沒有到賬,而其又作出了挪用資金繼續燒錢的錯誤決策。但是事實並不僅如此,其猝死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獲客成本太高。在社交電商種子選手拼多多率先上市後,其通過“百億補貼”等多種策略,快速拉高拼購類電商獲客成本。

據統計,加上各種補貼和宣傳策劃費用,淘集集的平均獲客成本達到了一百多元,在這種情況下,淘集集想要獲得超越拼多多的使用者增長,資金要求極高。

第二,盲目燒錢,缺少合理的使用者粘性和盈利模式。淘集集學到了拼多多的燒錢,卻沒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淘集集的盈利能力缺乏,並且產品缺少差異化導致使用者粘性低。拼多多雖然當初也是個“燒錢巨頭”,但是與微信合作的“社交電商+下沉市場+拼購模式”的模式使其在補貼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發揮拼購的作用。而淘集集雖然也在燒錢,但是與拼多多比起來,無論是燒錢還是模式,都遠遠不夠成熟。

第三,資本市場投資更加謹慎。資本方對於社交電商等新型行業越來越理性,如果只是靠砸錢換來使用者增量,而沒有合理的盈利模式,已經不能說服投資方做燒錢的冤大頭了。

12月11日暫停營業的生鮮電商吉及鮮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吉及鮮2018年10月成立,今年上半年還拿了IDG和經緯中國的Pre-A和A輪融資,僅過去不到半年就宣佈融資失敗。生鮮電商的獲客成本也非常高,並且對供應鏈要求非常高,燒錢之路看不到盡頭。

值得思考的是,拼購和生鮮均已有行業“巨頭”存在。拼購已經有了拼多多、阿里的聚划算、京東的京喜,生鮮則有盒馬生鮮、京東生鮮、蘇寧生鮮等。在行業競爭如此激烈,頭部市場被佔據的情況下,新玩家能有多少機會?

四、燒錢遊戲打破了三個平衡

淘集集這樣的創業公司一刻也離不開外部資本,因為他們的模式就是燒錢,沒有錢也要燒錢。固然拼購這一業務模式有許多先天不足,一是拼多多為了快速成長大幅拉高了獲客成本,二是產品同質化嚴重並且利潤率很低,三是面臨阿里、京東等巨頭的競爭,四是很容易被社交平臺過濾或封殺。更重要的是,在各種打著創新旗號的“燒錢遊戲”中,只允許少數幾個玩家坐在臺上,其他必須出局。

與傳統業務追求投資回報率不同,燒錢遊戲追求的是投資份額率。這是一場賭博,給你一筆錢,在限定的時間內要搶佔足夠的市場份額,還要能撐到下一筆資金的到來;如果沒能達到目標,可能永遠都見不到下一筆資金了。其實對於創業公司而言,不僅要會燒錢,也要會省錢,這樣才能既搶佔市場份額,又能撐到下一筆融資的到來。但問題是,像淘集集這樣的創業團隊,沒能靠自己硬碰硬賺過錢,會懂得省錢嗎?

燒錢遊戲打破了商業的幾個平衡:

第一個平衡是收支平衡。任何一個以財務健康為目標的企業都知道收支平衡的重要性,賺多少花多少,或者賺得多花得少,或者短時間內賺得少花得多,但很快就能補上虧空。很多企業貸款很難,就算能貸到款成本也很高,肯定會謹慎地使用貸款。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沒有多餘的心思可想,只能一門心思地想方設法從業務中賺錢。外部資本擾亂了這一秩序,他們給錢給得很大方,讓企業有“得錢很容易、錢也很便宜”的錯覺,於是收支平衡被打破了。

第二個平衡是供需平衡。一般來說,企業為使用者提供產品或服務,除了要滿足客戶需求,肯定還會考慮成本和收益,也就是說不會無止境地滿足客戶需求。供方和需方要達成一種平衡,才能維持業務的持續發展。如果為了搶佔市場而不惜代價,就會做很多無謂的妥協,誘發出畸形的市場需求。表面上看市場是繁榮了,實則是燒錢燒出的怪胎,是一種不正常的供需關係。

第三個平衡是競爭平衡。在成熟市場中,多家企業之間應該是良性競爭,以維持業務的盈利性和可發展性,當然前提是大家都要遵守一定的規則。拼購這個電商中的細分市場幾乎可以說是拼多多開創的,而這個開創者從一開始就開了個壞頭,即通過大肆補貼吸引客戶,讓客戶一開始就被慣壞了,淘集集這樣的後來者只能將錯就錯。不僅如此,大家為了爭奪資本方的眼球,會競相做出更加出格的事,而不會顧及行業能否長遠發展。

總結:

網際網路轉型造出了許多新名詞、新概念,也不停地在傳統行業中尋找創新點,因此創業企業前仆後繼。創業本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應該遵循企業發展的普遍規律,然而資本助推了大量不賺錢的創業,他們的目標不是創業企業成功,而是靠炒作找到接盤俠,因此資本和創業企業一起漠視了企業發展規律,打破了基本的平衡。如文中所述,淘集集打破了三個平衡,因此失敗是必然。

主編:謙啟諮詢 | 陳勇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楊凌:搶抓機遇穩增長 創新發展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