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儲戶來說,將錢存在銀行,利息是越多越好。
銀行深諳此道,為了在激烈競爭環境中儘可能地吸引更多人前來存款,銀行在攬儲上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門,線下已有攬儲渠道早已飽和。這些年藉助網際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銀行業將目光鎖定網路渠道殺出了一片新市場,這也是為何之前我們頻頻能在各種第三方平臺購買不同銀行存款、理財產品的重要原因。
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就像一片荒地,越早來到這裡,就越能制定屬於行業的"遊戲規則",藉助這些第三方平臺強大的流量,多家銀行推出的存款產品靈活多變,其利息收益也遠遠高於線下存款、理財類產品同期收益,這種跨越地域限制的新型攬儲方式,一方面逐漸成為增銀行新的"攬儲神器",另一方面又在更大範圍內招攬更多儲戶,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由此也衍生出一個大問題,這類產品究竟合不合規?
十幾年的高度發展,雙方一直相安無事,大家似乎也都認可了這種存款方式的存在。但隨著這些年P2P暴雷及一些金融類平臺卷錢跑路行為的集中爆發,這些平臺曾經的一些大賣點,諸如利息高、存取靈活等等,讓許多還在網際網路埠有存款及理財產品的人隱隱感到了危機。
網際網路存款在本質上和P2P產品完全不同。前者歸根到底,是銀行藉助主流網路平臺拓寬自己產品發售渠道而已。退一萬步來講,倘若產品真的出現了問題,那也是有銀行實施兜底的,銀行在整個金融行業中安全等級是最高的,這也是讓大家感到稍微安心的地方。
雖然這種"自我安慰"能讓一些人心安理得地購買產品。但不得不承認,銀行的網際網路產品確實違背了一些存款及監管的基本規則,比如小銀行存款發售超越了經營區域範圍限制、高利率違反了利率管理規定、監管存在漏洞等等。
網際網路存款執行十幾年,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加上一些類金融產品的頻繁暴雷,有關部門出手了。
1月15日,銀保監會、央行下發網際網路存款新規,在這份《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透過網際網路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對網際網路存款業務進行有效監管規範,重點指出各類商業銀行不得透過非自營網路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
什麼意思呢?簡單點來說,就是曾經商業銀行藉助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展開的業務辦法已經行不通了,未來不管採用何種隱蔽手段,都不能再憑藉第三方平臺銷售銀行自家產品,這意味著這類攬儲方式已經徹底成為了歷史。
網際網路存款走到今天這一步,其實早有預兆。
就在不久之前,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一個高規格的金融會議上談到,網際網路存款業務類脫離了金融監管,是"無證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同在一個會議中的某蟻網際網路巨頭董事長表示會按照監管要求自查自糾,這算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提示"了。
就在會議結束後的幾天後,該公司就下架了所有銀行類存款產品,而其他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也紛紛跟進下架,不得不說,速度真快!事態進展到這一步,自然有人要問了,已經購買了但並未到期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否安全?
這點完全不用擔心,已存存款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據悉,在這份《通知》中已經明確規定,透過第三方平臺已經辦理的存款受到保護,到期之後會自然結清,如果實在不放心,那也可以提前支取,這都沒有問題的。
很多人感到可惜,在利率年年下行的今天,好不容易能有一個既安全穩定又有較高收益的渠道,結果產品還全部被下架了,真的用不著這麼早發出感嘆,不是所有的網際網路存款都被"一棍子打死"了。
《通知》下架的只是透過第三方平臺展開的存款業務,換句話說,如果網路平臺是銀行自營的,是符合監管要求的,不在限制框架內,所以說銀行如果不想失去這個優質渠道完全能透過自建平臺展開網路存款業務。
事實上,一些銀行在監管將目光鎖定到網際網路存款時,早就知道會有今天,他們老早就未雨綢繆了。在2020年年末,招商銀行與京東旗下子公司共同籌建招商拓撲銀行,郵政銀行也獲得了管理層允許其籌建郵惠萬家銀行的通知,更早之前中信銀行就和百度也合作辦起了"直銷銀行"。
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獨立或者與現有網際網路巨頭合夥創立更多網路直銷銀行,這些新設立的銀行符合監管要求的,到那時儲戶們依舊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產品,還能獲得不錯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