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差不多每週都會寫基金,但因為標題的“搞基”屬性不是全都很明顯,往往會有一些新讀者進來,找不到我過往寫的基金內容。
年初有計劃開個專門的基金課程給初學者——但現在都年尾了,課程依然難產中,這必定是要明年才能和大家相見了。
故而,想嘗試先在每週五固定做一期基金內容,每期回答一兩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基金問題,從淺顯的內容開始寫起,篇幅精簡,幾分鐘大家就能學完。然後每寫一篇,都會收錄進我的“基金專欄”中,附在文末方便新學者查閱。
01什麼是基金?
買過股票嗎?買過債券嗎?參與過黃金投資嗎?
很多人會搖頭:不好意思,沒買過。感覺有點複雜、風險好高的樣子,也沒那麼多精力去打理。
如果有這樣一個籃子,能把各種各樣的資產都放在一起,並且還專門有人打理這個籃子,只需要你出一小份錢就能參與到這個籃子的投資中,你想不想買呢?有點心動了。基金的原理其實就是這樣。
一個基金“籃子”由專門的基金經理打理,籃子裡放的是按照設定好的規則/策略選中的資產——你不需要親自去挑資產,也不用擔心要花一大筆錢才能買到這些資產——這個籃子會分割成若干份,每份只需要小几元錢,資金少的話可以少買,多的話可以多買。
02基金是如何運作的?
每隻基金的一生,基本都要經歷這幾個階段:基金產品設計——證監會審批——確認發行——公開募集資金——封閉建倉——正式運作——清盤
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是在基金的“正式運作期”入場申購,少數投資者認購的是新基金,則會經歷“公開募集——封閉建倉——正式運作”這三個時期,還有更少數的投資者會經歷基金的“清盤”。
募集期:一隻新基金正式公開發行,會有一段時間的資金募集期,並規定了募集的總份額(一般每份額為1元)。這時候我們想買這隻基金,稱之為“認購”。如果基金的規模提前達到,可以提前結束募集期轉入“封閉建倉期”。反之,如果募集期都結束了基金還沒募集到規定的規模,那麼這隻基金就不能成立,算是“夭折”了。
在哪裡認購新基金呢?一般基金公司官網、直銷/代銷機構或銀行會提前宣傳,通過這些渠道就能認購。
封閉期:募集規模達到後正式成立的新基金,會有不超過3個月的“封閉期”,在這期間基金不能贖回也不能申購。設立封閉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算募集到的資金並按產品計劃去建倉——即配置籃子裡的資產,並進行試運作。在基金的封閉期內,我們是看不到基金的淨值變化的。正式運作期:封閉期結束後,基金就進入了正式的運作期,即存續期。
運作期內的基金能否自由申購和贖回呢?得看基金的運作方式,通常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
開放式基金,不限制基金規模,運作期內可以靈活“買入賣出”,我這個月正好有500的閒錢,那就先買上二三十份,下個月又有500的閒錢,那就再買上二三十份。臨時想用錢,可以向發行機構贖回基金換成現錢。
封閉式基金,對一定期限內的基金規模有限定,即多了不賣,買了在規定期限內也不能贖回。如果實在急等錢用,可以拿到證券市場上問有沒有人想買你手上的份額。當然,封閉期基金也不是一直都封閉的,它會有新一輪的開放期,開放期內可以選擇申購或贖回,開放期結束後又進入新一輪的封閉期。
通常我們買的都是開放式基金,現在市場上的封閉式基金很少。
基金清盤:這種情況普通投資者遇到的應該不多,我目前還沒遇到過。
基金清盤就是指基金資產全部變現,基金經理把持有的股票,債券等投資全部賣出,折成現金之後,分給持有人。
除了明確到期需要清盤的基金,基本上其他形式的清盤都有那麼一點“強制贖回”的意思。
根據《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向證監會報告並提出解決方案,並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這個所謂的“解決方案”,就包含轉換運作方式(如股票型轉債券型)、與其他基金合併、終止基金合同——即所謂的清盤。
故而,咱們買基金的時候要避開規模太小的“迷你基”。以上就是第一期“吃雞專欄”和大家分享的兩個知識點,你get到了嗎?有什麼感興趣的基金問題,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