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站在發展的關鍵臺階上,“創新之城·材料之都”蚌埠更加渴望人才與科技創新。在不久前結束的科技創新月中,首屆中國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大會、院士珠城行、中國矽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第三屆中國MEMS智慧感測器產業發展大會等一系列重量級科技創新活動在蚌埠輪番登臺,群賢畢至,星光閃耀,科技引領,吹響融入長三角的衝鋒號。
四場活動
把蚌埠推向創新最前沿
11月9日、10日,首屆中國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大會作為重頭戲拉開了科技創新月的大幕;緊接著,11月10日-14日,2019院士珠城行,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中科院組織了業內頂尖專家來蚌為產業問診把脈;11月15日、16日,中國矽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科技創新成果對接會,為我市主導產業的跨越發展搭橋鋪路;11月24日,第三屆中國MEMS智慧感測器產業發展大會,將蚌埠智造的能級推向新高度。
高峰論壇、專家講座、實地探訪,活動內容豐富,緊扣蚌埠產業實際。踏著科技創新的時代鼓點,密集的活動讓11月的蚌埠成為科技界的閃亮之星,更讓業內對這座城市有了嶄新的認識——作為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一極,在創新驅動和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指引下,蚌埠以矽基新材料和生物基材料產業為主導,強化軍民融合,引導科技成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藉助政策東風,蚌字頭的創新團隊紛紛站上了行業的巔峰:0.12毫米超薄觸控玻璃重新整理世界最薄玻璃紀錄,“超白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與節能關鍵技術”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超薄觸控玻璃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開發及產業化”獲中國工業大獎。蚌埠凱盛工程和中恆新材料2家企業生產的浮法玻璃退火窯、電容氧化鋯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榮譽稱號,蚌埠成為全省唯一同時有2家企業上榜的城市。中國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引板成功,標誌著中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昭示著中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技術的國家。214所EMCCD器件、MEMS感測器等“卡脖子”技術取得重大突破;40/41所“毫米波與太赫茲測量系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G行動通訊器件還入列省重大工程。年產3000噸聚乳酸產業化示範線一次投產成功,國內首條從葡萄糖發酵開始的聚乳酸全產業鏈生產實現產業化。430毫米類石墨烯高導膜成功拉引,重新整理世界最寬高導熱新材料紀錄。
■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是發展根基。“一個月內舉行數量如此之多、強度如此之高的科技創新活動,是蚌埠與創新力量相互吸引所爆發出的能量。”市科技局局長馬成喜認為,當產業集聚規模,創新跑出加速度,自然從量變引發質變。
政策東風
催生髮展新變局
有了科技創新的助力,蚌埠在打造“創新之城•材料之都”的道路上大踏步勇往直前。以蚌埠玻璃設計研究院為產業龍頭,我市建立了新型顯示、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產業鏈和泛石英材料產品群“三鏈一群”的全產業鏈產業體系。作為全國三大感測器研發製造基地之一,我市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214所、凱盛科技、希磁科技、德豪光電、北方芯動聯科等企業與MEMS聯合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臺整合,構建起智慧感測器設計、製造、測試、封裝和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成為全省唯一同時擁有積體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在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發展中,蚌埠瞄準全球最大的聚乳酸產業叢集的目標,牢牢把握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先機,確立競爭新優勢的戰略制高點。
在中國矽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科技創新成果對接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分別與中國機電產品流通協會和北京軍民聯合資訊科技研究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禹會區政府與九州雲箭(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液體火箭發動機專案投資合作協議。“合作協議的簽訂只是一個開始,推動更多的合作專案落地才是目的。”採訪中, 市發改委主任陶廣生直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在蚌埠相互疊加。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唯有主動作為才是最好的應答。
對蚌埠的未來發展,中科院院士、業內專家等也紛紛點贊。參加院士珠城行活動的郭尚平是流體力學方面的權威。說起蚌埠,他用英雄城來形容。“在高精尖的科學技術上,中國人能夠領跑,是我們這代人為之奮鬥一生的夢想。科技創新是新的長征路,蚌埠勇於創新、敢為人先,不愧英雄城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