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推特老闆爭搶非洲市場,原來是因為這個
不可否認,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非洲近年的經濟和網際網路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非洲的經濟發展卻從來沒有踏上快車行列。缺乏獨立的貨幣政策、嚴峻的通貨膨脹、外債積重難返、武裝衝突持續不斷,積貧積弱的非洲在尋求救贖的路上卻再陷泥潭。
現在,非洲已成為加密貨幣的新戰場。
根據社交媒體管理公司Hootsuite和全球機構Wearesocial的《 2019年全球數字年鑑》,迦納和肯亞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擁有加密貨幣的使用者數進入了世界前45名,這些國家的大量人口都持有比特幣等加密貨幣。
新一代的非洲人將購買虛擬貨幣作為投資工具,少數的非洲人則以投機方式利用加密貨幣獲利。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非洲人利用加密貨幣來解決金融需求,例如利用加密貨幣轉移商品、服務和資金等。
法幣崩潰,非洲民眾不堪重負曾醞釀過古埃及文明的非洲,在數百年的殖民入侵與壓迫下,發展被無限期地打亂與延緩,區域性地區的發展甚至處於停滯狀態中。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起伏不定,但非洲經濟卻保持了十幾年的恢復性生長態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在2004~2006年間,非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曾一度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儘管如此,連年的經濟增長依舊填補不了非洲積貧積弱的基數漏洞。加之,非洲長期種族衝突、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環境破壞、獨立後政權腐敗、人民自律不力,這一切使非洲成為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地區,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佔全世界的1%。
公共債務債臺高築
非洲基礎設施極其落後,經濟發展還處在基礎建設刺激經濟生產階段,然而非洲自身的經濟增長能力無法承受高昂的基建費用,只能依靠求助於國際貸款,久而久之,非洲就形成了積重難返的公共債務問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釋出的《2019年世界經濟與金融概覽》,在被歸類為債務風險較高的國家或已處於債務困境中的國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佔16 個。
債務的高築,給非洲各國人民帶來的是不斷增重的納稅負擔。據芝商所調查顯示,當一個國家的總債務(包括公共部門債務和私人部門債務)接近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0%,金融危機便在這個國家紮根。而縱觀非洲的一些國家,其債務比率接近甚至超過了這個風險門檻。
危機還不止如此,事實上,為了養活龐大人口,在糧食、糖類、食鹽、柴油等一些基本商品進口中,一些非洲國家會給予直接或者間接補貼。如果該國債務沉重,這項補給將不得不取消,屆時將會直接導致民眾生活水平和購買力下降,進而引發社會暴亂。
嚴重的通貨膨脹
近年來,石油油價的上漲導致石油進口國的生產成本直線上升,物價隨之上漲。而在出口國,石油收入商務增加則刺激了國內需求,物價也應聲上漲。而非洲既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面對這種情況,一些非洲國家採取瘋狂超發貨幣的方式來迎合國內需求,這直接導致了非洲嚴重的通貨膨脹。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南蘇丹的通貨膨脹率為102%。其他通貨膨脹率達到兩位數的國家還有埃及、迦納、馬拉威、莫三鼻克、奈及利亞、尚比亞和辛巴維(威)等7國,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通貨膨脹率更是連年處在兩位數以上。
以辛巴維(威)為例,該國的通貨膨脹情況最糟的時候一度達到10000%,惡性通貨膨脹掏空了辛巴維(威)百姓的財產,同時也拖垮了辛巴維(威)的經濟。法幣系統的崩潰既為津巴持續孱弱的經濟埋下了伏筆,也透支了公眾對整個銀行系統的信心。2009年,辛巴維(威)實施貨幣改革,決定採用美元化的措施來挽救國內經濟。
持續性的地域衝突
根據IMF 2019《地區經濟展望》,進入2010年以來,非洲暴力抬頭,衝突相關死亡人數迅速上升,2014年以來年平均衝突相關死亡人數約為14,000人。
歷史不止一次地證明,衝突會給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也會在衝突過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阻礙經濟的增長。持續性的衝突令非洲的公共財政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其最終造成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攀升,進而破壞貨幣系統。
以石油大國奈及利亞為例,自1914年合併以來,奈及利亞的國內衝突從未消停過,導致21世紀的奈及利亞成為衝突、暴力的“大熔爐”,匯率也從2014年1月的1美元價值150奈拉貶值到2016年10月的450奈拉。
經濟前景面臨的下行風險,使得非洲部分國家的法幣極度不穩定。在這些國家,持有本國法幣意味著購買力的急速下降,而外匯、黃金等傳統避險方式的門檻較高,不容易獲取。這樣的背景下,加密貨幣理所當然地成了非洲人最佳的避險方式。
尋找投機救贖非洲人民正在崩潰的法幣體系外尋求救贖的新方式。
有資料顯示,非洲約有3.26億成年人,而其中80%沒有銀行賬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不到3%的人使用信用卡。雖然銀行業務覆蓋率極低,但是非洲的手機滲透率卻超70%,這為加密貨幣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極為重要的是,非洲大陸存在的加密貨幣網站較少,這意味著,這裡是加密貨幣一片天然待開採的領域。
2019年,南非加密貨幣持有比全球第一,約有10.7%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持有加密貨幣,奈及利亞則以7.8%的排名位居其後。
而僅2017年,南非就湧現15家新成立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相較於政府發行的標準貨幣,加密貨幣使用者可以支付較少的費用就能將錢匯至有網際網路連線的任何地方,而不受政府銀行等第三方干擾。目前,非洲加密貨幣使用者平均每天進行1.7萬次的比特幣交易,相對2018年增長130%。
隨著交易量和比特幣價格的不斷攀升,非洲的比特幣挖礦也隨之增加。據Coindesk報道,2016年迦納的一家名為“迦納Dot Com”的公司在該國開設了首批主要比特幣礦場。今年,在南非一家名為Bitmart的實體礦場開業。
“我從2017年9月開始(在肯亞內羅畢)挖比特幣,到目前為止,這是我試過最好的生意。”礦工格拉迪絲·拉布瓦(Gladys Laboi)這樣說。
加密貨幣讓非洲民眾找到了自我救贖的方式,加密貨幣在非洲開始蔓延,繼而影響到了非洲各國政府,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開始發展虛擬貨幣拯救癱瘓的經濟。
今年11月,坦尚尼亞與俄羅斯簽署了1.75億美元的合約,付款將以加密貨幣Prizm進行。11月7日,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報道,突尼西亞央行推出了本國貨幣Dinar(第納爾)的數字版本“E-Dinar”。模里西斯則區塊鏈進行了沙盒監管的立法,允許區塊鏈技術企業在非洲和印度市場經營,並展開區塊鏈商業化應用活動。
此外,大部分非洲國家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政策仍是空白,非洲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ICO無監管狀態,這給當地的區塊鏈發展留下了極大的發展空間,這也吸引了大批交易所及加密貨幣前去淘金。
在蘇丹,大量與區塊鏈關聯的業務開始生根發芽,包括專注於區塊鏈發展的公司Codexi, 以及挖礦企業 SG Mining,這家公司將黃金資產作為加密貨幣的儲備。在肯亞內羅畢,BitHub Africa為開展區塊鏈業務的公司提供諮詢服務;支付及轉賬平臺服務商bitPesa已經和60多家銀行建立合作關係,並運營著7個移動錢包。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區塊鏈初創公司進駐非洲,大有星火燎原之勢,一些巨頭公司都已經在非洲設立了分部,如Consensys、Ripple和Rightmesh。
騙局叢生,非洲再陷泥潭
“非洲是比特幣詐騙案的溫床”。
非洲網路詐騙由來已久。
2012年,世界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龐氏騙局之一的3M公司(馬伕羅季全球儲蓄罐)就已經進入非洲地區,並以50%的高收益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瘋狂湧入,5年之後,3M創始人去世,平臺倒閉,數千名肯亞投資者資產被套牢。
而在此之前,3M騙局還騙取了數千名南非人和奈及利亞人的畢生積蓄。
近年來,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詐騙案在非洲頻發,這讓非洲經濟及非洲百姓陷入更為嚴峻的泥潭中。
讓非洲人措手不及,難以分辨的騙局還有與3M公司有著相同詐騙手段的卡拉巴爾公司。卡拉巴爾公司將自己包裝成比特幣交易公司,所聲稱的30%利息回報讓其一出現就受到了奈及利亞投資者的追捧。然而,這家公司僅運營了數週就倒閉了,有超過1000名民眾的資產被洗劫一空。
類似的騙局在非洲地區數不勝數。
2018年,位於南非的比特幣全球僅僅營業了兩週之後就帶著鉅額的資金跑路了。
2019年,黑客控制了南非板球聯盟的官方Twitter 賬號並用它來大肆宣傳騙局。
2019 年3月,巴西一家投資公司 Velox 10 Global 在運營一年後倒閉,成千上萬的肯亞投資者血本無歸,陷入絕境。
利用民眾防範意識的薄弱以及政府的監管不到位,原本在其它地區失效的騙局在非洲地區重新找到了滋生的土壤。
非洲的問題是紮根多年的弊病。這片大陸所潛在的需求和能量,與加密貨幣本身所能解決的難題相互呼應,或許在創新式的應用之下,非洲能成為加密貨幣的下一個戰場。
作者/Darcy 編輯/Never
運營/Harry 出品/星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