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包商銀行被央行、銀保監會接管

5月24日晚間,央行、銀保監會公告稱,鑑於包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決定自5月24日起對包商銀行實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並委託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託管包商銀行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包商銀行成立於1998年12月,是內蒙古自治區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前身為包頭市商業銀行,於2007年更名為“包商銀行”。

2.近40名銀行業高管“落馬”

2019年,金融行業掀起反腐“風暴”,一批大中銀行的高管落馬。最新的一例是,四川省紀委監委釋出公告稱,對成都農商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傅作勇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1月以來,已有近40位銀行業高管被查,包括國有/政策性銀行9人,股份制銀行管理層6人,中小銀行管理層24人。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銀行董事長、行長、副行長扎堆出現“腐敗問題”。例如,河南羅山農商行的原董事長和行長同時被查;吉林銀行原副行長、原董事長先後落馬;山東棗莊銀行自2018年以來,陸續有副行長、行長助理、董事長兼黨委書記等4人陸續被調查。

3.ETC“大戰”延燒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在“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減少擁堵、便利群眾。”5月下旬,交通部印發了《關於大力推動高速公路ETC發展應用工作的通知》。

11月18日,央行、銀保監會近日公佈《關於金融服務支援收費公路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稱,支援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推廣應用。意見同時指出,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徵信。具體為,支援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取得資訊主體授權和履行告知義務的前提下,將自通行交費交易日起超過30日仍拖欠未付款的使用者資訊提交金融信用資訊基礎資料庫,資訊儲存期限按《徵信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執行。

對於有車一族來說,從7月起,ETC使用者通行費將至少優惠5%;對於各家銀行來說,ETC使用者是難得的高品質使用者,大家都想在以億為單位的的使用者中分一杯羹,各銀行間的ETC大戰越打越熱。

“一人領任務,全家ETC”、“聽完ETC之歌,還有ETC之歌2.0”、“親人朋友如相問,就說我在ETC”。隨著銀行ETC業務爭奪越來越激烈,各種ETC段子層出不窮。但部分地區“運動式”推廣ETC的方法,也引發了媒體的質疑。

4.理財子公司開立進入“快車道”

即將過去的2019年被稱作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截至12月20日,至少有33家銀行理財公告擬設立理財子公司。當前,共有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已正式開業。

6月份,中國建設銀行全資子公司建信理財在深圳正式開業,打響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開設第一槍。此後各大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開業。截至目前,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增至9家,包括國有六大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以及3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

此外,各大銀行計劃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熱潮仍在延續。據不完全統計,除去上述9家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宣佈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及獲准籌建的銀行數量已逾20家,包括各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以及農商行。其中,城商行中,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獲批籌建;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也已獲批籌建。

時值歲尾,首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也來了。12月20日,銀保監會當天批准了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Amundi Asset Management)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首家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這也是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其中,東方匯理公司出資佔比55%,中銀理財佔比45%。

5.中國版“監管沙盒”來了

12月5日,央行宣佈支援北京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探索運用資訊公開、產品公示、社會監督等柔性管理方式,打造包容審慎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兩天後,在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媒體交流會上,央行營管部副主任曾志誠透露,目前北京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共批覆46個專案,涉及參與機構和企業77家。據悉,未來納入監管沙盒的以銀行為主,先試先行後再擴充套件到其他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

作為最早誕生於英國的舶來品,監管沙盒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一個“安全空間”。即是在“安全空間”內實施監管,讓新產品、新模式在真實市場環境中迭代驗證,去偽存真。通過“監管沙盒”提供一個“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和“寬鬆版”的監管環境,在確保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允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對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及模式進行測試。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版監管沙盒來了,但是配套政策仍有待完善。從央行此次通知來看,尚未觸及“監管沙盒”最關鍵的要素。北京市網路法學會副祕書長車寧指出,從國外實踐來看,監管沙盒是要與立法推進相互配合的,目前國內立法則較為欠缺,此次通知也未提及,後續還是要從社會治理層面推動行業自律組織出臺自律標準,從中央和地方推動立法,才能做真正的“監管沙盒”。

6.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引高度關注

2019年,中小銀行的發展問題引發全社會的高度關注。2019年,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為金融委)連續五次會議都在強調中小銀行的穩定發展問題。2019年7月19日,金融委第六次會議提出“把握好處置風險的力度和節奏,堅持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及時化解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堅決阻斷風險傳染和擴散”。2019年8月31日的金融委會議雖然不是以中小銀行為重點,但其中提到的“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的受惠群體包含了不少中小銀行。2019年9月27日召開的金融委會議提出,“重點支援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援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2019年11月6日的金融委會議則將中小銀行作為本次會議的中心議題,“要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體系,從根源上解決中小銀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激發內生動力充分結合起來,注意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的分工,理順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壓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和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完善銀行補充資本的市場環境和配套政策,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當前要重點支援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要注意推廣一些中小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改進中小銀行的商業模式。”2019年11月28日,金融委第十次會議提到下一階段要“多渠道增強商業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資本實力”,“下一階段要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和中小銀行改革。”

經濟學家歐明剛指出,之所以中小銀行被金融委歷次會議反覆關注,是因為其穩定和發展直接關係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其中一個問題被反覆提到,那就是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問題。“之所以這一問題顯得如此突出,這是因為資本的多少不僅關係到銀行是否穩健,還關係到銀行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力。”他強調道。

7.民營銀行又添兩員

2019年5月20日,第18家民營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獲批籌建,這也是2016年以來第一家獲批的民營銀行。2019年9月28日,江西裕民銀行正式開業,其發放首筆授信專案是100萬元豬欄建設貸款。不僅如此,9月,無錫錫商銀行正式獲得籌建批覆,成為全國第19家、江蘇第二家民營銀行,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開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群銀行。”分析人士指出,民營銀行和民營、小微企業,有著天然的相容性,對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有很大作用。

回顧民營銀行在國內的發展歷程,2014年3月啟動民營銀行試點以來,當年共批籌5家民營銀行的試點,分別為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與上海華瑞銀行,這5家被稱為中國第一批試點民營銀行。在隨後的2015年,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全部順利。

2016年,民營銀行開始進入第二批試點程序,2016年共批籌12家民營銀行,分別為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江蘇蘇寧銀行、山東藍海銀行、遼寧振興銀行、吉林億聯銀行和梅州客商銀行。

8.近30家銀行出現延期披露情況

Wind終端統計發現,今年以來至少有27家銀行公告了延期披露2018年年報或2019年一季報,並向投資人做了風險提示。其中農商行共有16家財報延期披露,佔總數的60%,是今年延期的主要參與者。此外還有6家城商行在列,這之中有今年3月公告稱正接受上市輔導的湖州銀行、吉林銀行等。

而從延期披露的公告內容來看,延期的原因是五花八門,有年報編制工作慢於預期的,有需進一步核對資料的,還有經營轉型的等等,但不少是由於審計環節“拖了進度”。如:安徽桐城農商行、貴州仁懷茅臺農商行、銅陵農商行等等。

東北證券行業分析師指出,年報披露一直拖延,主要歸結於被動和主動兩大原因,“在企業自身主動的原因方面,一種是企業業績發生較大的向下變化,或者企業的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另一種則是資本規劃發生了大變化,公司意欲轉板、被併購等,導致企業故意不披露年報。企業被動的原因方面,則是企業與主辦券商、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機構就年報披露的溝通協調和細節認定出現了一定問題,導致年報披露後延。”

9.銀保監會迴應“資管新規過渡期將延長”

近期,市場傳聞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訊息引發廣泛關注。對此,銀保監會在12月20日召開的重點工作通報會上表示,銀保監會始終要求銀行嚴格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規定,規範開展理財業務對於存量業務的處置,嚴格制定整改計劃,按照進度紮實有序推進,但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是否對相關政策進行小幅適度調整。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釋出實施後,銀行理財業務按照監管導向有序調整,呈現出了更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態勢。截止到今年11月末,非保本的理財產品餘額是24.3萬億元,執行總體平穩,而且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符合新規方向的淨值型新理財產品發行力度不斷加大,同時理財子公司設立工作穩步推進,到現在已經有14家銀行獲批設立理財公司。總的方向就是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的投資理財選擇,為資本市場增加更強大的資金來源,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的金融環境。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持續督促銀行嚴格按照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要求,推進理財業務規範轉型,要求銀行從嚴壓實內部責任,推進存量資產的處置,確保理財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10.中小銀行紛紛觸發股價穩定機制

今年以來,銀行股表現較為低迷,隨著銀行板塊持續出現大面積“破淨”,近年來登陸A股市場的中小銀行紛紛觸發股價穩定機制。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重慶農商行、鄭州銀行、江陰銀行、蘇農銀行、杭州銀行、無錫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成都銀行、長沙銀行10家A股上市銀行陸續觸發了穩定股價措施。分析人士認為,區域性中小銀行核心優勢不突出、存潛在不良資產風險等問題,是導致部分銀行股股價低迷的主要原因。

“監管規定的觸發機制只是上述銀行啟動穩定措施的客觀因素,核心在於,部分割槽域性中小銀行核心優勢不突出,存潛在不良資產走高風險等因素,導致股價表現不理想。”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指出,“當然不同銀行之間也有些差異,比如在A+H股上市的銀行,往往港股價格低於A股價格,也會觸發A股價格下跌,導致破淨情況出現。”

此外,近來已有兩隻上市的銀行股迅速跌破發行價(即“破發”)。先是重慶農商行在10月29日上市之後的第10個交易日後破發,隨後浙商銀行在11月26日上市首日即遭破發。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49只研報目標價大於150%的潛力股名單一覽!股民:挑一隻到目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