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領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進入其第六個十年之際,對於這個世界上倖存的唯一一個、也是1960年建立以來全球最強大的商品組織還能存續多久,石油市場一絲線索也沒有。事實上,考慮到僅僅在這十年間外界對OPEC提出的需求,這個組織竟仍然存在,而且還在對油價產生積極影響,就已經是一個奇蹟。
“幾乎從石油開始作為一種商品存在或作為商品進行交易起,我們就在猜想化石燃料會在什麼時候消耗完,或者達到新能源令化石燃料變得多餘的程度,”紐約能源對衝基金Again Capital的創始合夥人約翰·基爾達夫(John Kilduff)說。他補充稱:
“有關化石燃料的爭論關乎歐佩克和沙特的未來,畢竟沙特是這個組織的‘監護人’,而且據稱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原油儲備之一。”
“可以說,經過十年無休止的辯論之後,我們對於這兩個問題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石油峰值”仍停留在理論階段“石油生產峰值”是指全球原油產量將達到一個設想中的最高速度,在此之後產量將開始下降。對於石油而言,這是最樂觀的情況,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仍然短缺的情況下。
“石油需求峰值”的前景則將為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的擴張畫上句號,其背後的大環境是投資者和政府不得不逐漸擺脫以礦物燃料為基礎的經濟執行模式。它代表了最悲觀的情景。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在11月再度提出了這個問題,預測全球石油消耗量將在約十年內達到穩定水平。
需求峰值會在這個十年到來嗎?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IEA釋出預測的數週之後,知名石油多頭安迪·霍爾(Andy Hall)也在出席紐約的一場活動上公開支援了石油峰值論。霍爾是個“死多頭”,在其30年的職業生涯中為客戶和自己賺取了數億美元。他多年來一直主張,石油需求,也可以說價格,只有一條路可走——上升。
“只不過,從邏輯上看這其實是不可能的。” 霍爾在紐約說的最新這番話震驚了所有人,現在他們醒悟過來,原來自己所相信的是像霍爾這樣的交易員所吹噓的牛市理論。霍爾並沒有為其早些年來所主張的理論而感到抱歉,儘管他曾信誓旦旦:“自二戰結束以來,石油需求呈指數增長……石油消費一定是永遠在增長的。”
而現在,霍爾說,鑑於技術、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影響,這個理論必須要作出改變了。他預計石油需求峰值會在這個十年到來。
這位已經退休的對衝基金大亨說:“到2030年,全球石油消費停滯不前或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他也坦言,美國頁岩油產量在持續增長,巴西、挪威和蓋亞那都發現了新石油儲備。
油價還會回到100美元嗎?霍爾還對能源市場這個十年的另一個方面進行了預測——每桶100美元的石油價格。
“我們能再看到100美元的油價嗎?絕對可以。”他說。“但這隻會是曇花一現,並且會加速需求峰值的來臨。”
100美元的油價有何緣故?
這要追溯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暴跌的油價在隨後的幾年裡再度崛起,直至美國頁岩油革命令三位數的油價成為歷史。
從危機前的147美元高位……在2008年,自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市場危機使得美國WTI原油從當年7月每桶147美元以上的歷史高位跌至同年12月32美元左右的低點。
但是,危機後石油的復甦同樣強勁,處於超賣狀態的市場到2010年已經回到了80美元的水平。
次年油市發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預料: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為利比亞危機埋下了伏筆,這場危機最終導致利比亞內戰、外國軍事幹預及卡扎菲的出逃和死亡。利比亞曾是歐佩克最重要的生產國之一,石油產量達到150萬桶/日,但到2011年底卡扎菲去世時,這個數量已經減少至幾乎為零。
到那個時候,石油市場的結構也經歷了變化。管道的限制嚴重抑制了美國原油的運輸,使得WTI失去了全球基準油價的地位,被英國布倫特原油所取代。利比亞停運促使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011年1月回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並在此後的三年半都大概維持在這個水平。
然後,油價迎來了這個十年的第二次衝擊——只不過這一次是下跌。
通過水力壓裂,或稱“壓裂”,美國的頁岩層湧出大量的石油。到2014年夏季,美國的原油儲備以及石油生產地位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油市供需平衡的主導權突然從OPEC和沙特這樣的巨頭手中轉移到了日益壯大的美國獨立油氣生產商。
……到三年前的26美元低點沙特最初對頁岩油的威脅不屑一顧,認為其影響只是暫時性的。這個產油大國的迴應是,“把明天當作世界末日一樣”生產石油,試圖要將這種“暫時性現象”趕出市場。大約在同一時間,全球第四大原油出口國、正受到美國製裁的伊朗與奧巴馬政府就一項新的協議進行談判。
隨著伊朗重返市場,且頑固不化、目光短淺的沙特對於頁岩油威脅的反應變得越來越明顯,原油價格就像石頭滾落山崖一樣暴跌,布倫特原油價格在2015年12月跌至每桶35美元左右,WTI到2016年2月亦跌至26美元的水平。
這時,沙特人又想到了一個辦法:與當時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俄羅斯達成了前所未有的減產協議。隨後,OPEC +聯盟誕生了,它將OPEC的15個原始成員與俄羅斯領導的另外10個產油國組成了一個減產聯盟。
這個聯盟在第一次迭代就承諾每日減產120萬桶,又在本月同意將減產深化至210萬桶/日,約佔全球供應量的2%。基本上,是這個聯盟救油價於水火之中。與此同時,美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淨出口國,這得益於2015年解除了原油運輸禁令。
在過去的三年中,OPEC在管理原油價格時面臨著不同的挑戰。雖然特朗普對伊朗和委內瑞拉實行了新的制裁,並已使世界原油供應收緊,助了OPEC一臂之力,但同時他又堅決要與OPEC對著幹,因為擔心該組織的減產行動可能導致美國油價飆升,從而損害經濟增長。
雖然已經成功推動沙特阿美上市,但2018年這個產油大國仍然為沙特記者賈馬爾·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被殺、9月沙特石油設施遇襲等事件所困擾,100美元也因此並不在沙特的考慮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