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部署明年經濟發展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後,市場上對這次會議的解讀分析五花八門,有的鞭辟入裡,有的卻誤人子弟,意思滿擰了。
看清大勢很重要。今天,俠客島要推的這篇文章就是希望幫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一
島叔最近看到不少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解讀,箇中含義大家不妨來品一品: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這意味著2020年將會加大對製造業的信貸投放”;“‘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意味著明年仍有一定的降息空間”。
一番分析之後,有人得出一個結論:“降息”、“大水漫灌”已經在路上了,應對下行壓力還是得靠“開閘放水”刺激經濟。
但這樣做真能長久嗎?
經濟下行就放鬆信貸,是不少國家曾試過的法子,結果卻很不理想。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都實施力度空前的量化寬鬆,雖然緩解了經濟衰退的一時陣痛,但結構性改革進展遲緩,深層次矛盾不斷髮酵,政治極化、民粹主義傾向凸顯,巨集觀政策空間也更加收窄,應對下一次潛在危機的彈藥更有限。
這給我們什麼啟示?老藥方要是治不好毛病,就得換。只有找準病根抓對藥,解決經濟問題才能有療效。
中國經濟眼下的“病根”在哪兒呢?一言以蔽之,轉型期的尷尬——我們不能再走“鐵公基”帶動發展的老路了,這種方式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低,副作用卻越來越大。
那我們該咋辦?用先進產能取代落後產能,做供給側即生產端的結構調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讓經濟品質再上臺階且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力量。如果搞反了邏輯,只顧開啟貨幣閘門,放任資金流向落後產能,無異於緣木求魚。
不過在做長期結構調整的同時,也可以兼顧短期對衝經濟下行壓力的目標。
怎麼做呢?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於巨集觀調控的全過程,把握好逆週期調節的節奏和力度,別用力過猛。要引導企業在供給升級與擴大需求的結合部發力。這樣才能實現治標和治本、當前和長遠的有機結合。
之前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從2015年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到2017年提出“破立降”,再到2018年的“八字方針”。中央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重點,豐富其內涵,這對促進經濟再平衡、提高執行品質、促進風險收斂發揮了實質性作用。
二
說完長期發展思路,我們再來看眼下的重要任務——“穩增長”。實現穩增長離不開逆週期調控,而逆週期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貨幣政策。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通稿中,貨幣政策有個搶眼的表述——“靈活適度”。不少人一拍大腿:這不就是放鬆嘛,央行要開閘放水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回答是不是“放水”前,有個問題更重要:好的貨幣政策應該實現什麼目標?答:維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怎麼才能實現前述目標?貨幣增速要與經濟增長速度基本匹配。
當前中國GDP增速在6%左右,且據多家機構測算,“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潛在增速預計在6%以下,原因是技術水平更靠近前沿、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資本邊際回報約束等。
而中國廣義貨幣(M2)的增速在8%左右,去除2%—3%左右的通脹因素,二者基本匹配,貨幣資金的增長速度能夠支撐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此情況下,實在沒必要進一步大幅放鬆貨幣了。
另外,評價貨幣供給是否均衡,一個很直接的辦法就是看利率水平是否均衡合意。
何為利率?資金價格是也。如何判斷利率水平均衡合意與否?看價差和價格走勢。
為此,我們不妨選取三組利率指標,分別是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1年期和5年期國債利率,以及與國債利率對應期限的貸款基礎利率(LPR)。
這三者的實質是什麼?隔夜拆借利率,反映的是金融機構短期融資成本;國債利率,則是以國家信用背書的無風險利率;而貸款基礎利率,是由各個市場主體交易而形成的利率,特徵在於市場化。
這些指標在中國的情況如何?目前,中國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約為2.3%,1年期和5年期國債
說到這兒,各位get到“靈活適度”的真正含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