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定期存款,可以說推出市場幾十年以來一直是中國居民最主要的理財方式。安全性高,收益穩定,起存點低,產品計息規則簡單易懂,深受儲蓄客戶的追捧。
銀行定期存款的幾款細分產品。一、傳統的定期存款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整存整取,50元起存,沒有上限(當然存的越多銀行服務越周到)。不需要過多的介紹,大家都比較熟悉。
說說其產品特性吧,存期內支援提前支取,提前支取分為兩種:存期內全額提取和部分提取,只是部分提前支取只享受一次,不能重複辦理。
全額提前支取就按照活期利率計算計息,0.35%的活期利率,1萬塊一年也就3.5元的利息,可以忽略不計了。
還有一點就是可以到期後選擇自動轉存,分為本金自動轉存和本息自動轉存。之前的文章裡專門寫了一篇關於定期存款要不要選擇到期後自動轉存的,不建議大家選擇(前提是你有時間在到期後去銀行辦理轉存業務),因為很多銀行定期存款到期後轉存是按照沒有上浮的利率計算的,不划算。
二、銀行大額存單產品
傳統定期存款衍生出來的中高階客戶存款產品,20萬起存,利率上浮比例高,可轉讓,提前支取利率按約定利率計算(高於活期利率,低於普通定期利率)。
銀行大額存單產品三年期的利率可以媲美理財產品的收益了,而且每期發行額度也有限制,賣完為止。
這款產品不支援存期內部分提前支取,到期後也不能自動轉存,有點類似於理財產品,但從本質上來說屬於定期存款的一種,享受銀行破產後《存款保險條例》規定的最高本息50萬的全額賠付。
三、靠檔計息類定期存款
也叫做智慧存款,和傳統定期存款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的產品特性就是:客戶在存款沒到期提前支取時,可以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則, 依據已經存的期限向下靠接近的存期利率。
比如說你存了7個月,那麼就按臨近的存期6個月定期利率計算利息;
存了13個月就按照臨近的一年定期計算利息。
到期也不支援自動轉存,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定期存款產品的流動性,減少未到期客戶提前支取的利息損失。
沒有發行規模的限制,起存點較高,部分銀行5000元起存,按1000元整數遞增本金。
靠檔計息產品計算規則
迴歸到本文主旨,為什麼說5年定期存款已經淪為雞肋了,不建議客戶購買呢?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確實是隨著存期的增加而正相關上漲的。在幾年前5年定期存款利率甚至可以超過5%,連理財產品也相形見絀。
只是現在隨著市場存款利率的普遍下調,很多銀行產品的利率都在相應的下降。
2019年各家銀行存款利率
從2019年全國主要銀行的存款利率表可以看出,5年定期存款的利率幾乎和三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持平,甚至筆者知道的部分農商行五年定期存款的利率還要低於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
所以,從以下幾點分析,我不建議儲戶選擇5年定期存款:
一、利率定價上已經沒有優勢了。
儲戶之所以選擇5年定期存款,主要是看中其較高的利息收益。在資金短期內沒有使用計劃的情況下,購買5年定期存款可以享受到高於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
但這都是在幾年前,現在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已經可以說跌破歷史最低值了。連部分銀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都高於5年,還有選擇的必要嗎?
二、流動性太差,接近40%的客戶在選擇長期存款時由於資金週轉臨時需要,不得不提前支取。
這是事實!
很多客戶在選擇了5年定期存款之後,少則幾個月,多則兩三年總會遇到計劃外的資金週轉的需要。
較小的資金需求尚且能向親朋好友臨時拆借一下,遇到諸如購房、購車或者大額投資需要,十幾萬、幾十萬的資金規模恐怕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吧。
求人不如求己,有些客戶寧願利息損失也不願去開口借錢,畢竟誰也不會將幾十萬的現金放在家裡或者銀行存活期。
只要你打算提前支取,那麼你就輸了。
前幾年銀行並沒有推出靠檔計息類定期存款產品時,5年定期哪怕你還差一個月就到期也只能全部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利息,那損失就相當於本金的20%左右。
那有靠檔計息類產品就不怕提前支取了麼?
當然不是,雖說靠檔計息產品可以根據你已存的期限就低選擇相應的存期計算利息,但是總會有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一兩年的利息按照活期利率計算,利息損失也是不小的。
三、理財市場新產品不斷推出以迎合客戶需求,5年時間足以使理財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起來看看最近五年銀行理財市場發生了那些變化:
①靠檔計息類產品推出市場
②大額存單產品發行,深受客戶追捧
④商業銀行推出的各種銀行寶寶類產品增加了理財市場產品的流動性需求。
總結:
銀行定期存款產品現在依舊是60%以上客戶的理財選擇,在中國理財市場沒有發生巨大改變,客戶群體理財思維、理財知識沒有進一步改變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依舊是居民理財的首選。
但在理財產品流動性、多樣性的需求下,銀行也在不斷的做出改變,以迎合客戶的偏好。
短期、高效、便捷、人性化已經是理財產品發展的趨勢,不要再執著於5年定期存款,沒有利率優勢、加上早已被人詬病的低流動性,你還有選擇的理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