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丨金融看客

原標題丨把134家城商行放在一起,發現了很多問題……

2003年之前是整個銀行業的噩夢,2003-2013年是股份行的黃金十年,2012-2016年上半年則是城商行的黃金五年,2017年到現在國內的銀行業開始出現了明顯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在134家城商行中體現得更為明顯。

筆者厭倦了教科書式的分析架構,以期通過一些非常傳統的指標來表達再簡單不過的觀點。

134家城商行排序:規模仍是最崇高的信仰

134家城商行中新疆銀行(成立時間較晚、2016年)和鐵嶺銀行沒有披露2018年資訊,所以只能統計132家城商行,且資料均為2018年年報。當然對於一些沒有年報的銀行,通過其發行債券(如同業存單)公告也可以查詢得到,這也是本文資料的來源之一。

無論內涵還是發展推動,規模仍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對城商行最直接的期待和最崇高的信仰。2018年底134家城商行的總資產規模合計為33.09萬億元(我們統計的資料則超過35萬億元,應該說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是有幾家銀行採用了2017年或2018年中的資料,如包商銀行和錦州銀行),這樣看來這些銀行應該在2018年是有明顯縮表。

不過整體上看,現階段已有6家城商行的總資產規模突破了萬億元,三家銀行突破了兩萬億元(江蘇銀行2019年已經突破2萬億元大關),5000-10000億元之間的城商行數量達到了11家,也即總資產規模在5000億元以上的城商行數量有17家,加上後面比較接近的幾家(4000-5000億元的城商行有5家),預計現在已經有20家了吧,且這20家城商行的總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20萬億元,幾乎是佔據了全部城商行的70%,分化還是比較明顯,頭部特徵比較突出。

此外,千億級以上城商行數量達到84家,千億級以下城商行數量則為48家。

134家城商行數量分佈:有的地方不該有那麼多城商行

中國的城商行主要分佈在哪裡?遼寧、山東、四川、浙江、河北是其最重要的集聚地,分別有15家、14家、13家、13家和11家,這5個省份合計便已有了63家,幾乎佔全部城商行數量的一半。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一些,也許還能夠理解,那對於遼寧、山東、四川、河北這些千瘡百孔的地區,也擁有這麼多城商行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可能這些地方也許對金融有不一樣的感情吧,想通過城商行來加槓桿,帶動經濟,畢竟城商行本質上相當於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嘛。特別是遼寧地區,何德何能可以擁有15家城商行?

再看一下山西、新疆、廣東、河南四地,分別有6家、6家、5家、5家合計22家城商行,新疆地域廣袤(面積是全中國的1/6)、可以理解,山西偏僻也能說的通,河南人口眾多也算是一個理由,廣東民營經濟發達似乎也算是理由。好吧這四個省份的理由都很充分哈哈哈哈,細想一下要比前面5個省份的邏輯更自恰。

福建、江蘇、江西和內蒙古均分別有4家城商行,廣西、雲南分別擁有3家城商行,甘肅、貴州、黑龍江、湖北、湖南、寧夏、陝西、重慶分別擁有2家城商行,還有8個省份均只有一家城商行(安徽、北京、海南、吉林、青海、上海、天津、西藏)。

134家城商行規模分佈:有的地方城商行規模不應該那麼大

數量上分佈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著規模分佈特徵,雖然有的地方只有一家城商行,但規模龐大啊,比如北京的北京銀行、上海的上海銀行、安徽的徽商銀行等,這三家均是萬億級城商行,且均位於城商行前10,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分別位列城商行第一和第二。

從規模上看,江蘇、浙江和遼寧三地的城商行規模分別達到3.51萬億元、3.37萬億元和3.20萬億元,是城商行規模達到3萬億以上的三家城商行,其中江蘇的江蘇銀行、南京銀行以及浙江的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已經足夠有代表性了。

北京和上海地區剛才已經說過了,完全處於一家銀行打天下的時代。

其它城商行規模超過萬億的地區有山東(1.78萬億元)、河南(1.49億元)、四川(1.45萬億元)、廣東(1.40萬億元)、福建(1.29萬億元)以及安徽(1.05萬億元)。其中山東靠青島銀行、齊魯銀行和威海銀行,廣東靠廣州銀行和東莞銀行等,福建則靠廈門國際銀行,安徽僅靠徽商銀行。

城商行規模在5000億元以下的地區還有7家,分別為陝西(4847億元)、雲南(3892億元)、吉林(3619億元)、寧夏(2069億元)、青海(1069億元)、西藏(639億元)和海南(373億元)。

城商行規模位於5000-10000億元的地區有12個,從高到低分別為江西(江西銀行和九江銀行兩家上市銀行)、黑龍江(哈爾濱銀行)、湖南(長沙銀行和華融湘江銀行)、貴州(貴陽銀行和貴州銀行)、內蒙古(包商銀行和內蒙古銀行)、天津地區(天津銀行)、重慶(重慶銀行和重慶三峽銀行)、甘肅(甘肅銀行和蘭州銀行)、廣西(桂林北部灣和柳州三地銀行)、新疆(崑崙銀行和烏魯木齊銀行)、湖北(漢口銀行和湖北銀行)、山西(晉商銀行)。

134家城商行名稱探析:帶“商”字的最多

城商行在起名字的時候均有趨同性,目前國內共有7家銀行的名稱中帶有“商”字,以山東最甚,這很大程度上也是源於屬地商文化吧。

這7家銀行包括徽商銀行、包商銀行、萊商銀行、齊商銀行、臨商銀行、晉商銀行、寧波通商銀行(以前叫寧波國際銀行)。其中,徽商銀行是開了這個名稱的先河,畢竟徽商還是很有名,隨後的晉商銀行似乎也是在沿用徽商銀行的思路。

134家城商行上市情況:2家A+H,11家純A股,12家純港股

134家城商行中已有25家銀行實現了上市目標,佔比接近20%。其中,鄭州銀行和青島銀行均為A+H股上市銀行。

其餘純A股上市銀行(按規模排序)分別為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成都銀行、西安銀行、長沙銀行和蘇州銀行。

其餘純港股上市銀行(按規模排序)分別為盛京銀行、徽商銀行、錦州銀行、天津銀行、哈爾濱銀行、中原銀行、重慶銀行、甘肅銀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晉商銀行、瀘州銀行。

134家城商行不良率:有些地方的資產品質實在堪憂

雖然不良貸款率可能低估了城商行真實的資產品質情況,但橫向對比下,也能夠說明一些問題,更能說明哪些地區的城商行的資產品質情況比較差。2018年底有6家城商行的不良貸款率超過了4%,分別為泰安銀行、攀枝花市商業銀行、青海銀行、富滇銀行、衡水銀行、長城華西銀行,地區分別為山東、四川、青海、雲南、河北五地,和債券違約情況對比是不是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不良貸款率在3-4%的銀行有8家,分別為寧夏銀行、煙臺銀行、雅安市商業銀行、涼山州商業銀行、達州銀行、臨商銀行、盤錦銀行、平頂山銀行,其中四川佔了3家、山東佔了2家、寧夏1家、遼寧 1家、河南1家,均集中在投資者比較糾結的地域。

那麼有沒有一些地方的城商行資產品質比較好呢,當然有。134家城商行中有7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1%以下,從低到高依次為海南銀行(0.36%)、台州銀行(0.63%)、湖州銀行(0.66%)、廈門國際銀行(0.73%)、寧波銀行(0.78%)、廣州銀行(0.86%)、南京銀行(0.89%),可以看出浙江地區的城商行和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有機構佈局的廈門國際銀行資產品質最好。

134家城商行經營成效:ROE在15%以上寥寥無幾,10%以下比比皆是

ROE是最能夠代表一家銀行經營成效的指標。但對於城商行而言,ROE普遍較低,能夠保持在10%以上可能都算優秀水平,平均水平為9.19%。

ROE在15%以上的銀行有9家,從高到低分別為台州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烏海銀行、貴陽銀行、寧波銀行、甘肅銀行、南京銀行、徽商銀行,可以看出3家浙江地區的城商行,這個應該和浙江地區的經濟特點有關,當然浙江地區有些城商行也是ROE較低的,如溫州銀行、金華銀行、紹興銀行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等等。

ROE在10-15%的銀行有43家,那就意味著ROE在10%以下的銀行有64家(只有116家銀行披露了ROE資料),ROE在5%以下的銀行有21家。

那些ROE較低的銀行要努力啦,ROE中等的銀行也要力爭上游…

134家城商行業務結構:大部分以投資類為主

通常情況下,國內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行)貸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平均在50%左右,而同業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佔比在30%以下。但是對於很多城商行而言,則主要以投資類業務為主,這是地方性銀行最主要的業務特徵,也是它們規模信仰的最大支撐。

134家城商行貸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平均不45%,其中42家銀行貸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在40%以下、15家銀行在35%以下、4家銀行在30%以下。也有24家銀行的貸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在50%以上。

城商行是地方性銀行的典型代表,畢竟農商行中規模在千億級以上的也僅有40家而已。但是城商行復雜的地域依賴性和錯綜的地方股權關係,讓其經營模式上呈現出非常侷限性的特徵,也更易受週期性影響。無奈之下,城商行自身的經營成效也呈現出更大的波動性,某種程度上也承載著地方融資平臺的職能。有些地方經濟較差,但城商行發展卻比較激進,比如遼寧地區和山東地區,當然也包括河南地區、雲南地區等。

有些地方經濟規模較小,還要被政策限制在某些固定區域,一刀切背後下的低效監管以及低效的金融資源配置嚴重弱化了地方性銀行的功能,而這種監管模式還在繼續,寄希望於城商行自身的努力,在全國性銀行的壓迫之一,無疑會使風險暴露更加集聚,而不是慢慢緩解。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碳氫能源:“吸”進工業尾氣“呼”出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