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最近市場的目光在大漲的半導體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一個板塊從11月中旬開始轉入低調、遭遇一波調整。那就是醫藥。

醫藥板塊今年整體漲幅超33%,很多創新藥、生物醫藥等龍頭個股是大牛市、股價皆創新高,這波一個多月的調整給明年帶來怎樣佈局機會?

醫藥行業可以說是牛股輩出的行業,長遠看行業空間和潛力非常大,也是我們長期看好的賽道。因為人的終極需求,無非就是活得好和活得久,所以醫藥行業可以說是永遠的朝陽行業。

之前和大家說過醫藥行業主動被動基金,回顧《醫藥主動基金怎麼選》《16只醫藥被動指數基金對比》,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醫藥行業細分賽道的不同邏輯。

醫藥行業,專業門檻非常高,子領域又多,且每個醫藥子版塊的研究邏輯不同。

原料藥中,大宗原料藥偏向於週期屬性,與化工業研究方式類似;

特色原料藥與電子產業鏈比較相似,是創新藥的上游,核心合作伙伴一般都是個性化定製、影響大但成本佔比小,不易產生惡性競爭,長期合作關係;

賣品牌的OCT類藥,屬於消費股邏輯,品牌和渠道決定公司業績。比如,雲南白藥等;

醫療裝置類股票可以歸為高階製造業,精密裝置製造業集週期、消費、科技屬性為一體;

把醫藥零售和連鎖歸為商業股等等。目前可以連鎖複製的,比如眼科、牙科、體檢等標的。

醫藥行業屬於研究門檻比較高的行業,首先連藥品名字都看不懂,還談什麼深入研究,不如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做。直接買相關主題基金是個價效比更高的投資方式。

不過咱們也要大概知道這裡面的投資邏輯,這樣才能選好產品、拿得住,不容易被市場振出局。

一、今年醫藥其實是結構性行情

今年以來,多隻醫藥股漲幅驚人,22支漲幅超過一倍。

所謂核心資產類的公司,特別是創新藥、CRO、醫療服務的頭部企業,在經歷了1年多的持續上漲後其估值已經處在歷史高位,已經漲了那麼多,還能否追高上車?

其實高估值,主要表現在創新藥上,整體醫藥生物板塊的估值水平還處在中低位置,過去10年醫藥行業PE最高65 倍,最低25倍,平均值37倍,目前醫藥行業PE仍低於歷史平均估值。

對於研發投入、研產品數量、重磅產品儲備等方面,頭部藥企均擁有明顯優勢。

但是,已經漲到高位彈性減弱,想賺估值提升的錢就很難了,可以賺的是企業業績增長的錢。只要業績不出問題,這部分錢的確定性還是比較強的,所以逢低也是可以上車的,但收益預期要降低。

而明年醫藥行業的機會仍然是結構性的。會在哪些方面?

二、醫藥長期值得投的細分賽道

投資醫藥股,一定要警惕的是政策敏感領域,需要避開政策敏感方向。

醫藥和教育做穩民生穩定的重要領域,受政策影響較大,去年開始的帶量採購壓縮了很多企業的利潤,最低價中標,三家平分市場,凡是參與集採的,一刀砍在腳跟上,醫藥股中大部分公司的邏輯都崩潰了。

近期,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公佈了談判成功的藥品名單,在此次談判中,新增的70個藥品,價格平均下降60.7%;續約的27個藥品,價格平均下降26.4%。

藥企抽血,造福百姓。

不過,以量換價推動藥費大幅下降,砍的都是營銷費用、渠道費用,藥企只能壓縮到微薄的利潤。

在醫保控費日趨嚴厲的情況下,也側面印證了,老齡化並不是醫藥行業的沃土。因為,老年人是藥品的需求者,但卻是年輕人在買單。

公益性的普惠藥並不能為公司盈利,所以“老齡化”是一劑假藥,並不是醫藥行業的大趨勢。消費升級才是。長期我比較看好創新藥和消費屬性較強的醫藥股,醫療器械等細分賽道。

所以,醫藥行業長期持有一定要選擇一些政策免疫的賽道。

1、創新藥的護城河最好。如果真是“獨此一家,別無它號”的創新藥,醫保再牛也砍不下價。就好像消費者真的這麼給茅臺定價,茅臺一定收攤子不賣了,你愛上哪兒買上哪兒買去。

2、醫藥消費股,雖然不是漲幅最大的品種,但是可以獲得絕對收益的品種。消費股投資的核心是品牌和渠道,比如同仁堂、片仔癀、雲南白藥等,與消費品的邏輯相似,選擇頭部獲得穩穩的收益。

3、醫療器械,目前這部分是進口做多的部分,一個病床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行業空間都非常值得想象,美股過去十年十倍醫藥股(市值100億美元以上)共14支,3支創新藥,卻有8支醫療器械股。

再加上醫療器械的使用者是醫生,他們對價格不敏感,更注重技術含量、品質與使用體驗,所以一個賽道上的領先企業,更容易通過醫生的使用體驗建立競爭壁壘。

三、2020年醫藥哪些方向?

短期策略上,我認為2020年醫藥板塊會面臨兩方面的機會:

1、行業老二老三彈性更大。

頭部公司今年受到外資推崇,估值處於較高位置,大哥的光環遮擋了老二的吸引力,其實很多行業老二老三公司的銷售能力,研發能力也都不錯,目前價格也比較低。

並且,巨集觀環境上,MSCI加入中盤股的契機,這類股也會受到更多的資本關注。有補漲空間。

2、漲的少的醫療器械子版塊。

醫療器械今年漲的少,政策干預少。目前僅對高值耗材進行了部分地區的集體採購,所以,對政策相對免疫。

醫療器械、連鎖藥店等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在細分市場領域擁有龍頭地位,目前低估值不高,業績有望提速、預期有望改善,比如樂普醫療、萬東醫療、邁克生物。

醫療器械公司的選擇,重點在於對銷售費用率和研發投入的資料跟蹤。

3、高成長性的機會還要從需求端研究,以及滲透率上看,比如眼科、疫苗,當然這是最難的部分,需要行業內最牛的基金經理。

粗淺的一些框架,具體細分行業裡的門道非常多,醫藥板塊非常豐富,研究邏輯不同,並細分機會比較難以把握,需要深入的研究才可能把握住優質投資機會,不然很容易踩雷,還是買基金比較踏實。

並且,對於醫藥行業來說,子行業多,賽道分散,相比較被動跟蹤,主動管理類的醫藥行業基金更有獲得超額收益的機會,就像業內人士對醫藥股的細分投資很多開始轉向,更能把握市場方向以及行業趨勢。

我們按照今年以來醫藥行業主動管理(偏股混合和普通股票類)基金表現,排除成立不到一年,規模小於2億的基金,收益在50%以上的排名如下:

成立5年以上,規模10億以上的主動醫藥股基,如上圖共有7只。具體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主動醫藥基金選擇。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各位期貨大神,你們做期貨是怎麼成功的?願意聽聽我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