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核心觀點」

中國監管當局對網際網路壟斷行為重拳出擊了!從叫停螞蟻金服上市,到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閱文集團、豐巢處以50萬元人民幣的頂格處罰,再到現在對阿里巴巴的立案調查,針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反壟斷靈魂拷問,不斷升級。訊息一出,立馬在各大平臺炸開了鍋,不少網友已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但事件背後卻有諸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本期《變局》將細說壟斷性經營的財團經濟模式在東亞的發展歷程,以小見大,探討該模式在不同時期對經濟發展的利弊。

壟斷的極致,就是財團模式。大眾如此關注壟斷問題,背後的訴求就是公平與公正。在東亞的歷史上,由少數資本寡頭控制多家大型企業所形成的巨型財團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日本和韓國組成的東亞財團又是最典型的案例。日韓實體產業背後的影子操控者都是財團。這些財團的影響力有多大呢?我們先看一組資料。

日本實力最強的6大財團,三菱、三井、三和、住友、勸銀、芙蓉,控制了日本60%總資產,60%銷售渠道,貢獻了20%的就業,掌控了石油、鐵路、電氣等支柱性產業。

日本財團營收佔日本GDP百分比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52家世界500強企業,貢獻了3.12萬億美元營收,相當於日本GDP的64%。而這52家企業裡有40多家都隸屬於六大財團,堪稱富可敵國。而韓國實力最強的韓國四大財團分別是三星、現代、SK和LG。這4大財團在2017年的總營收達到8449.76億美元,佔韓國當年GDP的55.19%,其中僅三星集團年營收就佔韓國GDP超過20%,達到3253.62億美元。

韓國四大財團營收佔韓國GDP百分比

以韓國三星為例,一個段子就足以說明一切:每個韓國人一生都無法逃避的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三星的產品滲透到韓國人的衣食住行之中。三星集團實力雄厚,分支遍佈全球近70個國家和地區,員工總數近20萬人,業務涵蓋電子、金融、機械、化學及地產等眾多領域。我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三星手機就來自三星電子,屬於三星集團的子公司。而吉隆坡雙子塔、臺北101和迪拜塔這些著名地標都有三星集團的身影,對行業的滲透可謂無孔不入。財團的地位從資產規模和對行業的影響力上,都是不可撼動的

這些財團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主導日韓經濟的呢?簡單來說,東亞財團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是順應了時代需求的產物。日本的財團的發家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94年-1192年的平安時代。

日本三井財團

1180年,實力強盛的三井家族出兵幫助政治家源賴朝擊敗軍事獨裁者平清盛後,源氏開啟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鎌倉時代,建立了幕府制度,三井家族作為幕後功臣躍升至貴族階級,為日後的財團之路埋下伏筆。到1603年,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取得德川幕府信任的三井家族,開設大量酒館、當鋪、銀兩兌換所、服裝店等產業,三井家族也逐步成為德川幕府的御用商人。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

而在後面明治天皇和德川幕府的爭權之中,三井家族押寶成功,明治天皇成功上臺。飽受戰爭拖累、國庫空虛的明治天皇政府急需資金髮展,三井家順勢成立三井銀行,給政府發國債融資,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財團地位。日本爆發遭遇美國工業化降維打擊的黑船事件之後,原本的封建小國日本為了加速追趕工業,開始大肆擴張鐵路、工廠、煤礦等產業,但是很快因為不善經營開始虧損。這時政府決定打包出售國有資產,看準機會的三井財團開始瘋狂收購國有資產將自身進一步擴大,成為富甲一方的大財團。 不過在1890年日本金融危機爆發,連三井這樣的財團也岌岌可危。此時,留洋歸來、且極具金融和商業頭腦的中上川,橫空出世拯救三井家於水深火熱之中。中上川掌管三井家族後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經營結構,積極與政壇脫鉤,打包出售垃圾資產來化解三井集團的危機。隨後成立三井物產,並培育出了豐田、東芝等公司的前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為了削弱日本軍國主義的勢力,開始著手拆散日本各大財團,三井實力遭到巨大削弱,只保留三大支柱性企業:三井銀行、三井礦山以及三井物產。

日本財團被拆散

20世界70年代,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期間,三井又伺機大肆合併和收購資產,終於成為了今天的三井集團,像三洋、三越、豐田汽車都是其核心企業。三井財團的觸手可謂遍佈各行各業牢牢把持了整個日本的經濟命脈。而韓國財團的發展歷史則比日本晚得多。20世紀60年代,二戰後的韓國經濟慘淡,人均GDP甚至比朝鮮還要低。為了幫助韓國民眾擺脫貧困、以及減少對美國援助的依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決定大搞經濟建設,但沒錢怎麼辦?找美國。當時受到美蘇冷戰影響,韓國成了美國在亞洲的重點扶持物件,美國給了韓國大量經濟援助,包括資金和訂單。為了博取美國信任,韓國政府將這些訂單全部餵給了本土實力靠前的企業,其中就包括三星和現代集團,而且還給予他們稅收和貸款優惠,得到政策傾斜的企業逐步發展成行業龍頭,實力上開始碾壓中小企業,這又反過來吸引了政府更多支援。在大量資金和政策扶持下,三星等頭部企業逐步發展成引領韓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財團。同時,財團經濟模式不僅提升了生產效能,還加速了韓國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

三星等頭部企業飛速進步

自60年代起,韓國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到重化工產業,再到高新技術產業,產業轉移的每一步領先的都是大型財團,這也帶給他們巨大的產業紅利。攫取了韓國大量經濟資源的財團也慢慢掌控了整個國家的命脈,為將來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埋下伏筆。

憑藉著霸道的財團模式,日韓走出了貧困,迅速跨入發達國家行列,並在半導體、手機、汽車等多個領域領先全球,而且培育出的三星、現代、豐田和索尼等行業巨頭也走向世界,吸引大量國際資金和技術。但飛速運轉的經濟齒輪下卻暗流洶湧。財團壟斷了主要產業,攫取了大量利潤,在發展前景上甩開中小企業幾條街。

韓國統計廳《2017年勞動崗位劃分的收入》

據韓國統計廳釋出的《2017年勞動崗位劃分的收入》報告,2017年中小企業員工月均工資為223萬韓元,僅為大型企業員工月均工資的45.7%。收入差距極大,讓韓國年輕人更傾向去財團工作,中小企業招不到人才,業務幹不過大財團,最終的結果就是破產,接著帶來企業僱員的大量失業,中心城市地產價格暴漲,貧富差距有所擴大,走入了財團對中小企業降維打擊的死迴圈。在當代日本,企業普遍實施終生制僱傭,在經濟高速發展時,問題難以暴露,當90年代,日本經濟開啟失去的三十年後,財團旗下的公司大量存在經營不善、效率低下的問題,由於終生制僱傭與被財團把持,日本出現大量不死不活的殭屍企業,最終成為阻礙日本經濟轉型的頑疾。除了以上問題,財團經濟還引起了大量的貪腐和廉政問題,別忘了,財團發家過程與權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像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閨蜜干政”事件,背後就有財團的影子。中國可能打破東亞財團模式帶來的負面影響嗎?從日韓財團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過去有效的模式放到今天未必可行,經濟模式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脈絡。企業規模過大,容易變得臃腫和低效,很多財團子公司還揹負大量負債,只能依靠總部的資源輸送而苟活,其他帶動創新的新興企業卻因為缺乏足夠資金難以發展壯大,這種不平等的增長模式,極大限制了日韓經濟的活力,引起嚴重社會問題。以小見大,從日韓模式的優劣、成敗與得失中,我們更能看到反壟斷監管的重大意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提出:反壟斷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所以,在科技創新高速發展的時代裡,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創新,防止科技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監管重拳勢在必行。中國,這個泱泱大國,經濟規模遠超日韓總和,網際網路新經濟的經營與發展、經濟大蛋糕支配不應該被少數大型企業所掌握。所以,我們在反壟斷監管上,更應該充分利用幾千年的中國智慧,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透過政府與市場的兩隻手,駕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大船,平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4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CDP驅動復購率增長46%,開啟咖啡新零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