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自官家釋出相關的監管政策後,打著通證幌子的模式盤、CX盤、資金盤等便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目前的市場上,“幣”和交易所的供給遠大於需求,非小號收錄的幣有5134種,交易所有496家,未收錄的也不在少數。多數人認為90%的“幣”會死掉,也就是說至少有4500個幣活不到最後,而交易所也只會剩下幾家。同時需求端又嚴重萎縮,通證圈的人氣、炒作的熱情都處於低谷。

大勢之下,專案下架潮和交易所跑路潮不可避免的到來了。

今天,幣虎交易所公司主體決議解散,處於登出備案中,這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在一個幣虎的創始群裡,這則訊息迅速傳播,同時更多的人在質疑訊息的真實性,紛紛求助於別人。

驗證這個訊息的真偽很簡單,上企查查,一查便知,訊息無誤。加上繫結一個手機號,前後花去不到3分鐘的時間,不過很多人喜歡依靠別人。

一個簡單的問題,google一下,就可以查證,卻向別人伸手要答案,會給外界什麼印象呢?

1、這個人懶,習慣於索取;

2、不相信自己,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養成這樣的習慣,別人恐怕很難主動找你合作。

然而,依賴別人,看起來能不勞而獲,實則不僅無法收穫,反而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數字貨幣市場上,選擇去問某某大神投資什麼幣種,或者跟著一些帶單的進行相關的操作,其代價就是自己沒有去深入研究區塊鏈,研究這個市場和相應的專案的特點,失去的是自己的判斷和認知,這樣,必然人云亦云,成為眾多韭菜中的一員,無法得到成長,即使犯了錯也得不到經驗教訓,這個成本非常高。同理,一個人下班以後,選擇打遊戲而不去進修,代價就是失去今後會發生蛻變所需的積累,這樣的代價也是無法忍受的。

幣虎成都解散,但其主體公司在海外,仍然在執行,雖然是虛驚一場,但我們不得不警惕這些交易所和手裡的通證。假如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交易所打不開了,沒人負責,沒人迴應,人家又在海外,即使維權也找不到物件,就得不償失了。

去鑑別哪些交易所會跑路、哪些幣種會死掉,這個意義並不大。對於散戶來說,對資訊的掌握始終是處於弱勢的一方,通常當一個訊息被市場充分消化後,才會傳到我們這裡。所以,我們不必去趟這些渾水,只記住一個原則,小交易所不參與,沒有應用落地的專案不碰,這樣就能避開大多數的坑。

了解專案落地的渠道,有財經平臺和通證內容平臺,財經平臺以新聞傳播為主,內容平臺會對資訊進行多角度的分析。雖然各有所長,但圈內人混的最多的地方是力場、財路、幣乎這樣的通證內容平臺。在這些平臺可以學習區塊鏈的知識、獲得對相關資訊的全方位解讀,這是其它的平臺無法做到的。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這一波行情,券商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