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丨霍冉冉

原標題丨霍冉冉:“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新趨勢 | 銀行法研究專欄第54期

“資管新規”是一份關於資管業務頂層設計的綱領性檔案,是中國資管業務的基本法,必將為資管業務穩健發展奠定基礎、指明方向。作為部門規章,“資管新規”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充分體現了中央對規範資管業務、防控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資管新規”的正式出臺,使得資管行業監管標準和規則得以統一,資管業務發展步入正軌。“資管新規”通過打破剛性兌付引導資管行業迴歸本源,引導資金脫虛向實,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資管新規”也使得銀行業理財在今年以來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趨勢,本文梳理四個趨勢特點並就未來走向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銀行理財產品數量與規模銳減

進入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無論是發行數量還是募集規模都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減:

2019年1月,商業銀行新發行理財產品9976款,募集資金規模4.53萬億元人民幣。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上升2.88%,募集資金規模環比上升15.86%。相比去年同期,產品數量下降8.39%,資金規模下降14.37%。

2019年2月,商業銀行新發行理財產品6456款,募集資金規模2.55萬億元人民幣。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35.28%,募集資金規模環比下降43.71%。相比去年同期,產品數量下降18.32%,資金規模下降31.45%。

2019年3月,商業銀行新發行理財產品8498款,募集資金規模3.70萬億元人民幣。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上升31.63%,募集資金規模環比上升45.10%。相比去年同期,產品數量下降18.55%,資金規模下降31.23%。

2019年4月,商業銀行新發行理財產品8103款,募集資金規模3.23萬億元人民幣。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4.65%,募集資金規模環比下降12.70%。相比去年同期,產品數量下降19.78%,資金規模下降35.79%。

2019年5月,商業銀行新發行理財產品6862款,募集資金規模2.99萬億元人民幣。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15.32%,募集資金規模環比下降7.43%。相比去年同期,產品數量下降27.47%,資金規模下降27.95%(見圖1)。

圖1 銀行理財產品新發行數量及資金規模

不難發現,進入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與募集規模呈趨勢性下降走勢,這也是“資管新規.帶給銀行理財最直接的影響,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降低銀行理財發行數量,以便逐步適應“資管新規”的硬性要求。

二、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持續走低

進入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持續走低,一方面與今年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也和“資管新規”有一定關係。

2019年1月,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期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86%、4.37%和4.37%,環比分別上升11BP、3BP、5BP,同比則分另U下降60BP、49BP、45BP,2月份,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期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93%、4.38%和4.37%“環比分別上升7BP、IBP、0BP,同比則分別下降58BP、57BP、52BP,3月份,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期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77%、4.32%和4.22%,環比分別下降16BP、6BP、15BP,同比則分別下降93BP、54BP、60BP,4月份,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期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65%、4.24%和4.19%,環比分別下降12BP、8BP、3BP,同比則分別下降70BP、59BP、62BP,5月份,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期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64%、4.17%和4.17%,環比分別下降IBP、7BP、2BP,同比則分另U下降94BP、65BP、64BP(見圖2)。

圖2 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走勢分析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持續走低也直接影響了普通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的熱情,對此,部分銀行推出“結構性存款”及“大額存單”以吸引客戶,這從側面反映出投資者對於“剛性兌付”的依賴,而“資管新規”的最終目的則是打破剛性兌付。

三、淨值型產品爆發式增長

以往,商業銀行發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較少,不僅銀行不願去花太多精力去推,多數投資者也願意購買。但是,“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必須向淨值化方向轉變,從此以後,淨值型理財產品開始異軍突起(見圖3)。

圖3 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概況

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除了發行量猛增、收益穩定略有提升之外,各家銀行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創新設計也層出不窮。

在收益計算設計方面,多家銀行通過對超額收益的分配方式創新,在提升投資管理人管理費的基礎上,同時也增加了客戶收益:工商銀行發行的“鑫得利固定收益1040天封閉淨值型理財產品”超額收益的20%歸客戶所有,其餘80%作為投資管理人的浮動管理費,招商銀行發行的“鑽石財富系列之睿遠平衡七期理財計劃封閉式淨值型理財產品”將超額收益的10%作為浮動管理費。光大銀行發行的“Sunny金年豐利1期淨值型理財產品”則是將超額收的益20%作為超額業績報酬,80%歸投資人所有,華夏銀行發行的“龍盈固定收益類一年定期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001號)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超額收益的70%歸客戶所有,30%歸投資管理人所有。

在資金到賬日期方面,多家銀行採用T+0結算的方式,投資人贖回的資金可以實時到賬,這大大提升了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寧波銀行發行的“天利鑫-B淨值型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實行“工作日T+0起息、贖回實時資金到賬”,杭州銀行發行的“幸福99新錢包開放式淨值型固收類理財產品”則是T+0結算、工作日實時到賬、7x24受理交易。

在申購贖回費用設計方面,多家銀行採用分檔計費方式,甚至有銀行直接不收取贖回費用,大大減少了投資者在贖回費用上的損失:招商銀行發行的“週週發2.0理財計劃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者持有期不滿90天贖回時收取贖回費0.1%,滿90天贖回時不收取贖回費,上海農商銀行發行的“鑫意”理財福通系列月月鑫利人民幣開放式淨值型理財產品則不收取申購贖回費用。

不難發現,目前商業銀行推出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仍處於初級階段,這一階段淨值化產品以固定收益類較多,其相對收益率也比較穩定。儘管此類理財產品的運作方式還不能完全達到“資管新規”的要求,但商業銀行則希望藉此將客戶往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方向上引導。

四、銀行理財子公司漸成主角

銀行成立專門的理財子公司,是2019年銀行理財的又一大變化。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最關鍵原因是要與銀行自營業務徹底分離,從根源上打破一直以來困擾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問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徵求意見稿表明,子公司理財銷售不設起點,銷售渠道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還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無需強制銀行網點面籤。同時,僅要求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放鬆了對非標資產與金融機構的資本淨額(10%的紅線要求)和上一年總資產(4%的紅線要求)之間的限額管理。

理財子公司作為商業銀行下設的從事理財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其發售的理財產品存在以下四個不同點:

一是理財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二是不再設銷售起點門檻。參照其他資管產品的監管規定,不在《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設定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之前理財新規規定,商業銀行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從不低於5萬元降到不得低於1萬元。理財子公司辦法進一步將門檻降至零,不再設定銷售起點金額。

三是銷售渠道擴寬。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可以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也可以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並遵守關於營業場所專區銷售和錄音錄影、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風險匹配原則'資訊披露等規定。

四是線上認購更為方便,不強制要求個人投資者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進行面籤。但仍要堅持“雙錄”(錄音錄影)和專區銷售等規定。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以及開業意味著,或有小規模增量資金入市。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直接投資股票。也就是說,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儘管目前來看這一比例仍然較低,不過這依然是一個好的開頭。

五、展望與政策建議

銀行理財市場只有適應中國經濟形勢及金融改革的大環境,才能做大做強,具體來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首先,適應中國金融開放的大趨勢,積極引入外資成熟的資管機構。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由商業銀行全資設立,也可以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從現有的資料來看,至少有32家銀行公告官宣擬成立理財子公司。不過,未有銀行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引入外資股東。

引進在理財管理等方面具有專長和國際影響力的外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銀行理財子公司,有利於引入國際上資產管理行業先進成熟的投資理念、經營策略、激勵機制和合規風控體系,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激發市場競爭活力,促進中國銀行理財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其次,銀行理財資金必須進入實體經濟,避免資金空轉及違規進入房地產領域。

最後,銀行理財資金可探索進入股市尤其是科創板。科創板是深化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銀行理財產品可以較小比例參與科創板:一是參與科創板的打新,二是參與科創板上市之後的交易。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任正非:自己在華為是一個傀儡;茅臺明年計劃投放3.4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