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般的,做基金定投,只要是定投節奏、長期買,一般年化收益10%以上,這個資料沒啥問題。那麼,還能不能向上擴充套件呢?比如追求15%、20%的收益率,有沒有什麼提升策略讓定投收益率更高?今天,bo姐就跟大家挖掘了一個,總結了4個提升定投收益的錦囊妙計……
1,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
先對昨天的文章,說點bo姐的看法吧。
關於成長型產品,是選擇市場上已經漲幅翻倍的基金;還是從基金經理的角度,選擇嚴控淨值回撤、長期淨值走勢穩健的產品?
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策略。
投資同一個板塊,你風險承受能力高,你去追那種業績波動大的基金經理,賺錢了恭喜您,虧得狠了您也別罵街,自己選擇的路。
我是穩健型的,我去買那種嚴控風險的,管理的基金回撤小的,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地久天長。
我發表我的觀點,你不同意,可以來辯,但是罵人就不對了啊。甚至還有一些人,人身攻擊bo姐。
呵,這世道真是大變化啊!
為啥翻倍成長基不推薦,反而推薦收益低一些的成長基?也簡單說下:風格太激進的基金,很多基民,其實承擔不了那個淨值波動。潮水褪去後,才發現自己在裸奔。
會漲到天上嗎?回撤風險又會有多大?
基民要的是嚴控回撤,長長久久。一些風險承受能力強的,也儘量輕倉。資本市場的錢,就那麼好賺?
在金融、投資、理財,首重風控意識!
很多“菜鳥”,一進來就體會到賺錢的刺激,往往會在感官的刺激下,快速投入自己積蓄的所有資金;另一方面,沒虧過啥錢,缺乏風控意識,遇到下跌第一反應就是補倉,補光了就死扛。
最後回過頭一看,才發現自己在裡面已經虛耗了4-5年的時間。常把風險放在第一位,你會更加幸福!
2,年化20%並非不可能
好啦,話題有點遠了,咱們說回正題。
看到bo姐今天的標題,是不是嚇了一大跳?其實這個資料,比較客觀,也比較真實,聽bo姐跟大夥兒說說~
大A股,一直以來就牛短熊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但是在漫漫熊途中,一直有階段性機會。
遠的暫且不說,先看看年初這次機會。
去年A股熊冠全球,爆雷此起彼伏,董事長們都能在大牢組建足球隊了。任誰也不會想到,開年一波小牛市!被轟擊的最厲害的中證500,飆漲40%。
定投取得20%收益,並不是不可能。
時間再放長遠一點的話,以滬深300指數為例。2010年到2014年年初,是公認的幾年慢熊市時間段。
但是可以看出,並不缺乏階段性機會!
同一時期裡,bo姐簡單用證券指數代替哈。作為牛熊急先鋒的證券指數,漲幅超20%的不下四五次。
所以呢,想要通過定投,取得20%的收益並非不可能。太短期的機會可能不太好把握,太考驗擇時。但是長期定投,年化20%概率還挺大……
主要是定投策略上,要自己主動一些。
比如吧,在市場大跌時,增加定投買入,市場低估時加碼定投,在市場位置較高時少買點,甚至止盈。
敲黑板啊,bo姐額外說一下:這個想要定投取得20%的策略,屬於策略挖掘,在定投中加一些操作。
因為一般的定投年化收益,大概在10%以上。只是因為買在市場低點,市場經過一些大跌,估值低估、自己的主觀能動加減定投金額、嚴格止盈等,所以有年化20%收益的機會。
3,主要有4個小策略
具體定投賺20%的策略,bo姐說下:比如吧,小美女木木有10萬塊錢,就可以先把10萬塊,放貨幣基金等,先是現金為王。這樣保底的話,2.5%收益率是不是已經到手?
然後,就是把10萬塊劃分,分成10-20份,定投指數基金。年輕、風險承受能力強、工資收入較高,可以分成10份;穩健型投資者,可以分15份;年長、保守風格投資者,分成20份。
如果是分成了10份,每月就是定投買入1萬的基金。設定成按周定投,每週是2500塊。後面的工資,也可以適當的抽比例,繼續定投基金。一般來說,周定投500/1000,寬裕的話周投上萬也行。
為了風格不漂移,標的選擇上要慎重。
一般是選擇寬基指數基金,也就是能跟上市場行情,比如滬深300、證券ETF、中證500、H股ETF等。
第一個小策略,市場下跌後開始定投。
俗話說,好機會都是跌出來的。當我們在市場大跌後,開始做定投買入,就比在市場上漲時設定定投,先天有了一定安全空間。正好是“微笑曲線”,而不是“哭喪曲線”。
Ps一下哈:市場行情捉摸不定,只是相對於大A股一貫的牛短熊長,儘量做些保守估計和保守定投。
第二個小策略,市場低估時開始定投。
一般看指數、行業指數是不是低估,是看市盈率、市盈率百分位。當然,證券等週期性行業看市淨率。
其它的暫且先不說,單說中證500。bo姐上月的26號,寫了《便宜40%,這隻中證500基金收藏好!》
對中證500下跌、估值,寫了一些分析。bo姐倒是蠻期待它大跌的,下跌之後更划算,越跌越划算。
因為它的估值區間,是非常低位區間。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跌了一點就漲了,還好現在依然很便宜。
像中證500這樣的寬基指數基金,就是很好的定投區間。別看各種“炸雷”,翻篇後立刻就是牛夫人。
再比如現在港股,估值實在是太低了。低估值、高股息、高AH溢價,共同構成了港股的投資吸引力。
截至12月19日,bo姐把最新的主流指數的估值拉了一下。我們都說A股很低估,但是港股更凶殘。比起上證的13.96倍市盈率,恆生指數只有10.68倍市盈率,還要便宜20%。
Wind統計,截至12月19日,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市盈率(TTM)不到9倍(剔除騰訊納入的影響後),相比於A股,大概是便宜了30%的樣子。這樣,一些港股的基金就可以做些定投。
第三個小策略,適當加點主動性。
這個小策略,是和前面兩點結合著來的,比如市場大跌之後,設定的定投金額、定投節奏,可以增加;再比如指數區間、市盈率、市盈率百分位較低,定投金額、定投節奏也可以增加。
低估時增加一些定投;估值正常時可以正常定投,堅持持有;高估時少量定投,或者就不做定投買入。
第四,注意運用止盈策略。
要bo姐說,大部分基民虧錢是因為不會買,比如買的時候追高買,也不注意節奏,子彈一下子打光;還有一些基民,是因為不會賣,大好的收益,最終化為烏有。
簡單說說收益止盈法:這種方法,是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設定一個止盈點,比如設定20%為止盈點。那麼當基金上漲20%的時候,就全部或者分批賣出。
如果是組合,就賣出其中估值過高的,如果有低估的標的,那就繼續持有。當然,前提是我們判斷出這個標的是有價值的。
11月,bo姐分享了自己的定投策略《定投5年,只賺了48%,就有點丟臉了。。。》。拖市場的福,現在有了點小收益,今天呢,是帶著大家做第四期定投的時候了。
這波上漲後,四個指數的PE百分位平均值是24.51%,5000元總金額不變。但是指數已經出現分化啦。目前50AH優選、300價值的估值,PE百分位已經到了降低比例的區間。
新一期定投金額和比例如下。當然啦,20%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但bo姐並不是說保證能賺到年化20%啦。畢竟,七分靠打拼,還有三分歸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