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年底到了,鋪天蓋地又是一波推銷年金險的熱潮,基本都是下面這種畫風——

簡單來說,就是市面上一批預定利率4.025%的”優質“年金險,因為監管要求年底就要下架了,以後的年金險利率要降很多(最高只有3.5%),而我們馬上就要進入負利率的時代,這樣的絕版好貨,大家趕緊搶啊!

這個邏輯看上去毫無破綻,難怪很多人都心動,這幾天後臺來問我要不要下手的小夥伴也不少,今天就來叨叨這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到底什麼是年金險。

這是一種理財型保險,你可以理解為是一個防止以後“沒錢花 ”的長期理財產品。通常是一次性或分幾年繳納資金,到了某個年限之後(比如退休、小孩讀大學),按照某種約定的方式給你發錢。

比如很多養老年金,是你退休後每年或者每月領取一筆年金,用於生活開支,活得越久,領得越多。和我們繳的社保有點像——前期繳費,後期領工資。有些包裝為”教育金“的年金,原理也差不多。

這一批”絕版“4.025%年金險能走紅,主要得益於眼下理財市場收益的整體降低,而且大家預期接下來會更低……

想想前幾年,錢躺在餘額寶裡也能賺4%+,現在市面上找來找去,也就創新型存款能安全地達到這個收益水平。

而且,各種利率4%+的存款產品還得定鬧鐘搶,很多還限購。更別說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以後這類產品下架也可能是分分鐘的事情。

而4.025%的年金險,瞬間幫你鎖定未來幾十年的收益,而且錯過這村就沒這店!

等等,年金險就真的這麼香嗎?

回顧下歷史,大家就能稍微清醒一點——在高通脹時期,這類產品其實挺坑的。

比如90年代,那時候年金險的預定利益比現在野多了,高達12%,但別忘了,當時中國通脹率一度高達25%……

我爺爺當年省吃儉用給我存了筆年金,想著以後給我多一份保障,等大學畢業時取出來,2500塊,買張機票去旅遊不太夠。

別看現在各種財經新聞都在談”負利率“、”通縮“……放眼未來幾十年,我們可能會走過好幾輪經濟週期,一個國家的通脹水平會怎麼變化,受到這個過程中經濟、政治、國際形勢、技術進步等各種因素影響,再權威的經濟學家都不可能準確預言。

換句話說,我們按照4.025%這個預定利率鎖定的所謂長期收益,是賺到還是被坑,現在根本沒準數。

而且,你別天真地以為,年金險買了就能拿到預定利率。

一般來說,年金險平均每年到手的收益率,是和保單持有時長有關的。

像現在這波熱賣的4.025%年金險,很多要等到持有時間超過10年,實際平均年化收益率才會接近3%,要想達到4%的水平,有些要五六十年,還得先保佑自己命夠硬。

所以,真沒必要被”停售“、”下架“、”且買且珍惜“之類關鍵詞衝昏頭,這不是什麼值得瘋搶的東西。

我以前談過,想要確定自己是不是需要購買一份年金險,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個原則現在依然適用:

第一,保障型保險,你配置好了麼?

保障型保險,指的是意外險、重疾險、定期壽險和醫療險,相比年金險,這些才是我們更急需、關鍵時刻能救命的東西。我一直強調,保險姓保,基本保障都到位了,才有必要談年金險。

第二,未來5-10年是否會有大額開銷?

我上面說過,年金險是一種長期理財產品,持有時間和收益關係很大,通常未來5-10年才能回本。如果你有買房、買車、結婚等大額支出計劃,預算上有不確定性,就沒必要把錢折騰在這上面,不然萬一用錢退保還要蒙受損失。

第三,自己平時怎麼理財?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年金險的價值在於保值。它能給我們的,是未來一個時間段內,安全穩健、收益確定的現金流,僅此而已。

如果你完全不理財,也滿足前兩個條件,可以考慮把年金險當做一種強制儲蓄方式,這肯定是好過讓錢躺在銀行活期賬戶裡發黴。

但凡你有一定的學習意願和能力,我更傾向於,日常多花點時間,對理財市場保持關注,不斷尋找當下最合適的產品,來動態調整自己的資產組合。

如果你已經在這麼做了,並基於某些特定需求(比如作為給子女轉移財產的方式),確實認為應當把年金險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那也是可行的。

最後再強調一遍,年金險從產品定位到實際收益水平,都不是作為財富增值手段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負利率與否,確實會影響我們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和資產配置調整,但遠沒到要因此砸重金搶年金險的程度。

任何時候,買保險都要想清楚自己需求再下手,永遠沒必要因為停售、漲價、降收益等推銷方式,被人催著買單。你要相信,永遠都會有保險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去開發價效比更高的產品。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越南連續第二年GDP增速達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