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太大了,過去5年,起碼看了5次,每年一定重溫一次,對於理財小白強烈推薦!對於投資老手就算了,都是“常識”。
看了一些其他的理財書籍,到頭來還是覺得《富爸爸窮爸爸》是最經典的,也許是我有先入為主的印象,畢竟是我的啟蒙理財書籍。
這本書是透過故事的方式向你傳達理財和投資的觀念,更加讓人深入人心,故事還是真實的,就是作者親身父親是窮爸爸,而朋友的爸爸是富爸爸,因此他有機會得到對於財富截然不同的觀念。
我用了不到一小時快速地把這本書又翻閱了一遍,常看常新,依然經典。
以下是這次看完後寫下的感悟: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談到的重中之重就是「增加資產」和「減少負債」。
任何人做任何工作,只要把這個概念理清後鬧記於心,在經濟條件方面都不會過得太差。
他在書中說了3個「增加資產」的典型方法:打工、創業、投資。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打工是普遍的道路,也是必須的道路,就算是創業者一開始也免不了打工,只不過是為自己打工而已。
一開始提升打工的能力是「增加資產」最有效的方法,所謂的原始積累,提升打工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提升專業能力、人際關係、職業素養等等,
我個人的規劃是這樣的:
在25-30歲的階段,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打工的能力」,我現在是自由職業,也是屬於為自己打工的一種,但還是少不了專業能力,我目前定位於專業能力是財務分析和自媒體的運營。
在業餘的時間就可以開發投資的能力,把小部分精力放在了提升投資的能力,例如指數定投、理財技巧、資產配置等。
所以這個年齡階段,「增加資產」的主要方式一定是「打工的能力」,少部分的方式就是「投資的收益」。
接著,隨著年齡的增長,在30-35的階段,「打工的能力」已經逐漸成熟,資金也得到一定的累積,我會把這部分的精力慢慢減少,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投資的收益」。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增加資產」中透過「投資的收益」的比例會慢慢提升。
總的來說,這個階段,我主要有兩種方式「增加資產」,那就是「打工」和「投資」。
接著到了35歲-40歲,我希望自己的「投資的收益」完全能夠覆蓋自己的「日常開支」,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財務自由的狀態。
終極狀態就是,「投資的收益」不僅僅超過「日常開支」,還能遠遠超過「打工的收益」。
以上就是「增加資產」簡單的一部分。
接著再到「減少負債」。
首先一定要知道什麼是負債,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定義中,不能給你帶來現金流入的都是負債,例如你買了一套房子,你每個月都需要還房貸,那就是屬於負債。
當然不是說不能有負債,而是要「減少負債」,如果我有足夠多「增加資產」的方式,那我自然也可以「增加負債」。
那還有什麼典型的負債呢?
車子,對於大部分人在起步來說,車子對於金錢的損耗是極大的,例如保險、停車費、養車等,雖然能夠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對於金錢的損耗還是不對等的,況且現在還有地鐵、巴士、滴滴打車,生活出行已經足夠便利了。
所以,「減少負債」其中一種方式就是「不買車子」,除了車子,還有生活中其他很多東西,例如奢侈品、昂貴的鞋子、米其林等,這些隨著你「增加資產」,你必定會忍不住剁手,同時開始「提升負債」,很多人就會掉入這個陷阱中,一邊瘋狂「提升資產」,一邊瘋狂「提升負債」,永遠都達不到「財務自由」的狀態。
生活中有一種普遍人會認為是「負債」,但我認為是「資產」,例如我向親朋好友借了一部分他們不用的閒錢進行投資,我每年給予他們6%的利息回報,而我過去5年自己穩定能夠獲得10%左右的投資回報,那我就能每年淨賺4%的利息回報,這個看似是「負債」,對我來說其實是「資產」,因為每年給我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入。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沒有物質消費,那生活不是很無趣嗎?
「減少負債」不代表「沒有負債」,像我個人最近的負債就是投影儀、養兩隻貓、喝好的咖啡,這些都是我生活中的「負債」,但一定是我承擔起的負債,佔我收入比重不多的負債。
最重要還是要理清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進行合理的分配,不要買了房子就以為是資產,也不要借錢就以為是負債,當然借錢投資失敗就是一種負債。
對於普通人來說,其實並不需要多麼精湛的投資技巧,或冒多大的風險創業,只要理清生活中這些概念,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在職場道路上穩定發展,增加資產和減少負債都能過上不錯的小資生活。
最後,《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到致富的核心技能有會計、投資、營銷、法律,說這本書沒用的人,先問問自己有沒掌握了這4項技能。
1.作者破產
作者本人沒破產,而是作者一家公司破產了,而他名下還有10家公司,包括他說還有7000個房產(在他妻子名下),這是Robert Kiyosaki最新的資產狀況,淨資產8000萬美元。Robert也不是靠《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致富的,在他出版這本書之前就已經財富自由和退休了。
2.富爸爸有很多系列,看哪一本?
最經典的就是《富爸爸窮爸爸》,其他基本雷同,個人認為看這一本就夠了,有時間當然也可以看看當作重溫。
3.買房就一定是負債嗎?
Robert Kiyosaki自己就是透過買房和創立企業財富自由的,所以他非常提倡買房,但前提是房價合理,按照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估值太高了,以至於承受過高的負債和現金流出,不太值得。
另外,Robert Kiyosaki更多的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如果你模仿Robert直接去買房或不買房,那都是一件很蠢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搞清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投資方向,例如股票、商品。
Robert還買了遊艇,一般人來看就是負債,但他的遊艇也是資產,因為他把閒置的遊艇也租了出去,每個月帶來現金流入。
我之前住民宿,發現民宿主人也是租的房子,他租了一間大房子,有3個房間,自己住一間,把另外兩件裝飾一下租給別人,剛好抵掉自己的房租,這不就把負債變成了資產了嗎?
@潘泰燊 說的挺好:「資產」和「負債」在一定的時間維度上可能會互換,比如早些年買的房子,當時是「負債」,但是漲了很多,加上槓杆作用,其實現在已經是「資產」。
總之,方法很多,活學活用,不一定只有買房才是唯一的道路。
作者指的買房只以投資為目標,大多數人買房是自住的,那可以考慮買房啊,不要把自住的剛需和投資混淆,但必須要弄清的是,就算是自住的房子並不是資產,而是負債,他並不能給你帶來源源不斷地現金流入,而是現金流出,也就是“從你口袋你拿錢”。你必須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資產。讓“把錢拿到你口袋裡”,例如房子出租。
我曾經認識一個人教科書般地應用了富爸爸的技巧,一般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他自己一開始買了一套房子,後來又有了錢勉強夠付首付,又買了一套更小更便宜的房子,但他竟然把一開始大一點的房子租掉,自己搬進了一個新買的更小的房子,短期內降低生活品質,忍受小房子,但他大一點的房子租金更多,所以長期為他帶來更多的現金流入,活生生把負債變成了資產。
一般人做法是什麼?先買一套小房子,有錢了,再換一套大房子,永遠都需要還房貸,房子永遠都是負債。
5.看這本書可以財富自由嗎?
看一本書就想財富自由?想想也不可能吧。你上北大清華都不能保證你財富自由啊,只能在一定程度改變你對於金錢的觀念,從而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財富自由本身就是困難的,因為起碼需要掌握投資或創業其中一項才有可能成功,掌握這兩項的前提還是要會計、投資、市場和法律,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有用也是因為我專業本身就是會計和投資,另外業餘時間會掌握市場營銷的技巧,所以最後在投資方面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益,目前還在拓展創業這方面。
書總歸是有侷限性的,你只能在書裡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部分,如果你這樣推論的話,世界上任何一部書都是沒用的,因為都沒有一個能夠喂到你嘴裡的致富技巧,大多數都只能提供你一個思路引進門,然後自己再去探索。
或者一本書中的侷限中,再去閱讀其他的書進行彌補,例如他富爸爸沒有提供如何要投資,你就可以看看《聰明的投資者》,如果銷售很重要,你就要再拓展看看《影響力》,如果要開一家公司,你就再拓展看看《精益創業》。
你可以在一本書不斷地延展,看更多的書,你的片面的知識才會成為一個系統。
這本書不是理財的終點,而是起點而已。
6.Robert非常強調創業和投資,賺的多固然是一個原因,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繳納更少的稅和沒有上限,例如你有一天打拼到管理層了,年薪百萬,但是稅後到手可能再70多萬,足足少了30萬,而投資和創業創造出100萬,到手可能有90萬,所以中產階級是可憐的,因為他們繳納的稅更多,反而是富人是資本創造出來的價值,並不需要交太多的稅。
7.自己將來也會變成負債
為什麼要累積資產?資產能夠在你沒有工作的時候還能給你帶來收入。
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生病、意外,我們自己總有一天就會成為「負債」,因為看病就需要源源不斷地現金流出,這個時候我們總不能指望勉強再去工作,我們必須要用資產帶來的現金流入維持我們生產,如果僅僅用存款,萬一花完了該怎麼辦呢?
年輕人看似是個體,但總有一天你會有家庭,有伴侶、孩子和父母,萬一有一天是他們生病了,你微弱的收入決定不能夠承擔,提早累積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資產,你的人生才會有保障。
8.要麼大量讀書,要麼就別讀書
讀書最忌就是一知半解,所謂的書呆子也不是書讀多了,而是書讀太少了或沒讀懂。
例如,看到富爸爸說房子是負債就決定不買了,卻沒看到一個前提就是,房子是不是資產取決於他“從你口袋裡拿錢還是存錢”,重要的不是資產本身,而是這個資產能夠給你帶來現金流入還是流出,越高財商的人,越懂得控制現金流。
9.為什麼“富爸爸”無法提供具體操作的致富方法?
富爸爸一書中沒有提供具體的致富方法,更多的是觀念上的轉變。
但他提及了自己的致富方法就是購買房地產和創立企業。
換句話說,他致富的方法就是購買房地產和創立企業。
但是他根本沒有辦法教你如何去買房地產,因為每個國家的房價和法律都不一樣。
也沒有辦法教你創立企業,因為這要結合你自身擅長的能力和想要銷售的產品。
另外,他沒有辦法舉出更多的致富方法,原因是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一個人想要仔細去專研某個領域的事情,例如房地產,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他只能告訴你一件事情,那就是必須要在四象限之中進行轉換,從僱員和自由職業的身份中轉換成投資人和企業家,這才有機會致富。
而創業就是需要我們找到好的專案,這是所有人都面臨的巨大難題,一本書肯定是教不了你的。
投資的話涉及太多的方面,例如股票、基金、風投、債券,你又要找到自己想要投資領域的方面,但肯定不是涉及所有的領域,因為這就代表了你不夠專業。
像“富爸爸”專門是購買小公司股票,而我個人是“巴菲特式”購買價格合理的好公司。
重點就在於創業和投資的方向,想象空間太大了,並不是一本書就能教會的事情。
但前提就是我們在為別人工作的事情,不要麻木的成為僱員的身份,一輩子只想著打工,而是拓展人生新的可能了,去嘗試投資或創業。
如果你是個終身學習的人,你的能力一定會不斷地提升,打工肯定是無法滿足你的求知慾的,你能力突破到了僱員的身份,你就會試圖嘗試投資和創業。
當然,你是個不喜歡學習的人,一定不要嘗試投資和創業,失敗是必然的事情,因為這需要極強的綜合能力,並不是像打工一樣,掌握一項技能就足夠了。
這本書算是給我了一個對於未來的希望,我知道自己只要持續進步、學習、成長,未來是充滿可能性的,並不是只能一輩子打工而已。
源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