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0年中國恢復國內保險業務開始,到現在為止,保險產業在中國得到了蓬勃發展。目前中國保險公司超過50家,並且是多主體的市場格局。保險行業在中國屬於寡頭壟斷市場,根據2018年10月份對2017年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國2017年保費收入已佔到GDP的4.57%。在2018年《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中,中國的中國平安排名第29位,中國人壽保險(集團)排名第42位,中國人保排名第117位,太平洋保險排名第220位,等等。中國已建成了以城鎮居民醫療合作保險、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職業險等五險為中心的社保制度,同時以商業保險作為補充,面向全民的保險機制。保險在穩定中國民生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保險產業也伴隨著改革開放取得了長足進步。
但是,最近一點關於醫療報銷的事,卻讓小編傷透了心,打破了我過去對保險產業的美好展望。因為家中老人生病,並且是異地就醫,我就在社保報銷方面碰到了難題。首先是醫院告知,因不是本地參保,需先行自費墊付。然後我借了筆錢先將住院費墊上了。等到出院,參保地又說,要在醫院結轉,我就有點暈了。醫院能結轉,醫院還要我墊錢幹什麼?並且,能一兩天辦好嗎?辦不好,耽誤的住院費誰給?後來參保地又說五天內且事先備案的可回參保地報銷,但要到社群打證明,要居住證等。
真搞不明白,父母過來帶小孩,也辦了居住證,怎麼就不能在住所地參保,難道交的不是人民幣,難道生病了先別去醫院,坐火車回老家醫院去看,這耽擱得起嗎?最終,我還是按要求去搜集材料,然後把材料寄回去,兩星期了,沒有迴音。再後來我想到還有商業險,趕緊打個電話問問,結果對方很禮貌地回答我不符合條件。我感覺有點暈,社保社保沒著落,商保商保沒靠上,一不小心,兩頭落空。這就是我所碰到的報銷現狀,相信也是我們草根都可能碰到的最真實的報銷狀況。
我不禁想起了年前,很多人來向我推銷保險。有車險的,有壽險的,有健康險的,等等,琳琅滿目,眼花繚亂。當時的推銷員巧舌如簧,那講得是面面俱到,極度渲染了我,把我從一個非專業人士講成了專業人士。到後面推銷員問我問題的時候,我都不好意思不點頭了。不知道大家遭遇保險推銷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反正當時是雲裡霧裡,跟著推銷人員的指揮棒走。然後,我花了三百二十大洋在車險上掛了兩個老人醫療險。當時,我還在想,老人有了社保,有了商保,只要自己按時繳費,應該天衣無縫了,自己可以放心點了。
結果,很不幸,老人確實生病了,還住院了。但是,自己幫老人掛的商業險卻沒有用。我苦笑了下,看來,自己並不懂保險,以前以為自己懂了,那其實全靠保險推銷人員鼓勵。
這就是我們當下保險的尷尬局面。參保的門檻很低,起點很低,但真正需要保障的時候卻因人、因地而異。同一個病,在參保地和異地報銷比例不一樣,所需要的材料也不一樣。商業保險品種繁多,但真正有事用得上的不多。翻開我們的手機軟體,只要是支付軟體、金融軟體,都會有很多保險產品,涵蓋面非常廣,投保很簡單,手指一點,錢到帳,就可以視為成功了。但是,報銷門檻異常高。保險部門為了確保理賠的真實有效,設定了很多條件。有很多證明材料需要參保人到有關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去出具,非常麻煩。很多時候,會因為證明材料的一點紕漏而導致無法理賠報銷。其實,我們應該是對事件進行保障,而不是對材料進行保障,如此高的報銷門檻,或許有違初衷吧。
當然,保險產業的發展,還有其它方面的桎楛。普及程度、平民程度、服務品質及內部結構等,這裡不一一列舉。
當下,隨著資訊化、數字化、網際網路的普及,國家對很多領域進行了現代化改革。如投資領域,現在企業專案立項都是備案或核准,還有政務改革,變群眾“來回跑”為“跑一次”或“零跑腿”,等等,並相應績效考核以保進改革。其實我們保險產業也可有更大更好發展。如將個人資訊融入國家大資料中,通過信用資訊共享平臺查詢並證明個人徵信及相關事件事實,變個人跑為系統跑、資料跑,並做到100%補償;再如,可以引導投資型保險產品更多轉向保障型產品,加大人均保險密度等。這樣,才能讓“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民生政策落到實處,保險產業也才會再次得到更深更高層次的發展。
到那時,保險從業人員再上門服務,或許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守護天使上門了,大家會熱情地以禮相待,而不會像現在這樣,不敢接觸,害怕被忽悠、被欺騙了。
-
1 #
-
2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完善的制度,有的是人性的貪婪。我改變不了什麼,只能改變自己接受現實。
-
3 #
保險買的是服務,當你買的時候,太過於精明~去比價格,一分錢一分貨,
給老人買的醫療險什麼原因不能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