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老電商平臺的紅利期已經吃完,依靠網際網路空白和後期資本增持,行業壁壘逐漸增加,基本上不會允許新的競爭力出現。

但這幾年電商平臺以拼多多為首的新模式,逐漸在下沉市場找到了巨大的空間,從而引來了新的一波創業投資風潮。這些猛攻下沉市場的企業,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和消費思維,依託這經濟的大背景,以各種概念、資本進行賦能加持,這些平臺企業們或主動或被動的在無意識中推動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電商消費革命。

在此風潮之下,一匹黑馬橫空出世——“愛庫存”高姿態亮相社交電商界,宣稱:“自購省錢、分享賺錢”,宣導“以滿足客戶、使用者和商家的需求,實現‘人不動貨動’的服務”,並且一上線就取得了銷售量破千萬的亮眼成績。

這看起來一顆電商界的新星即將升起,一時間風光無限,而另一方面虛假宣傳、資料謊報、代理爭議、投訴不斷……各種質疑聲音也隨之而來。

那麼這個宣稱:“自購省錢、分享賺錢、以滿足客戶、使用者和商家的需求,實現‘人不動貨動’的服務”的平臺後面到底有什麼秘密?他們的商業邏輯是如何運轉的?為什麼會引來如此多的爭議?

據悉,上海眾旦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4日,法定代表人王敏,公司股東有張冰、於海群、王敏等23位股東,註冊資本183.6645萬元。

王敏,男,畢業於復旦大學,和諸多新興網際網路公司的創始人一樣是程式設計師出身。精通電商一些列的業務,也開過線下實體店、倉庫批發,並且在早期做過網頁外掛流量、部分軟體開發等工作,可以說過去的十多年間紮實的零售業、電商業、管理的經歷,為他建立“愛庫存”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和知識基礎。

2017年9月,王敏創立新電商平臺愛庫存;

2018年6月,愛庫存完成5.8億元B輪融資;

2018年10月,愛庫存再獲1.1億美元B+輪融資。

短短3年多,平臺有150萬以上的店主,入駐超1萬家品牌商。

三種模式,備受爭議

愛庫存看起來所謂的“高階酷炫”,但基本的操作邏輯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

廠商直接提供產品,使用者在平臺挑選隨後分享,只要有人下單,即可賺取抽成(佣金),廠商受理任意量的單子,隨後直接發貨。

我們可以說的再簡單一些:

平臺垂直領域的KOL為商品方提供內容賦能,利用社交效應實現產品大批次銷售。

——所謂玩花兒的創意,本質是“高階的複製貼上”。

接下來要說的,你可能會更熟悉。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創新在哪裡?

品牌主體沒有變,產品沒有變,供應方一成不變。

操作模式沒有變,簡單的1688+微商的邏輯拼湊。

盈利模式沒有變,建立平臺,內容賦能,KOL帶頭種草推貨。

然後?然後就沒了啊。

消費者的質疑

一般來說,電商網購多少都會有一個基本的容錯率:

使用者購買選擇出錯、商戶宣傳不當,供貨商質量瑕疵三者之間出現問題。

但畢竟是少數,是在一個非常小的數值當中。

但問題關鍵就在於目前“愛庫存”平臺方整體出現了極大的信任危機。

“愛庫存”的廣告語是:

正品保障、5000+線下知名品牌,官方入駐,貨源豐富。

戲劇性的一幕是:

僅僅在新浪推出的黑貓投訴app中多達500多條,其他平臺上的更是多不勝數。

其中收到權益侵害的消費者不僅有普通人,還有孕婦和小孩這種特殊人群。

孕婦買衣服導致面板過敏感染,而醫生不建議孕期塗抹膏藥,詢問客服退貨相關事宜,前腳答應退關,後腳取消退款,並給出非工作人員接聽電話的理由。

消費者買回的牛排,冷凍只剩一半,家人吃了以後,小孩上吐下瀉一天三次。

但消費者尋求問責的時候,平臺稱沒有在第一時間聯絡客服,而消費者收貨5小時內就聯絡客服了,因此平臺客服無法回答此問題,所以又稱質量沒有問題,最後又說生鮮不支援退,但是購買產品時商家並沒有說明。

……

種種消費者的投訴讓其口碑短時間內“兵敗如山倒”,失去使用者的信任。

而隨後的相關機構也頒發了一系列資料檔案,充分顯示了訊息的真實性。

國內知名電商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釋出了《2020年(上)中國電子商務使用者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公佈了“2020年(上)全國零售電商消費評級榜”,其中,上海眾旦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愛庫存”的平臺反饋率為0.00%、回覆時效性為0.000、使用者滿意度為0.000、綜合指數均為0.000,獲“不建議下單”的購買評級。

僅僅半年時間,就有7次被評委“不建議下單”評級。

另外,國內專業調解平臺“電數寶”也針對“愛庫存”進行了一些列的評級。

資料顯示,“愛庫存”存在退款問題,凍結商家資金、商品質量、網路銷售、退貨困難等問題。

消費者質疑的陰霾還沒有過去,內部外部投資合作者的質疑又隨之而來。

店長模式的紕漏與亂象

先簡單瞭解一下代理店長模式。

同消費者分享購買的方式一樣,共分為三種。

其一,店主。成為店主之前,平臺會收398元作為入駐平臺費用,同時平臺承諾如果該店2月內銷售額累計滿5000元,將會全額退款註冊費用。這個關鍵點就來,全額退款的費用只退在了店鋪賬面上,而且這個錢是無法提現的,也就是說只能在該平臺消費。

這一步,平臺用最基礎的運營思路把算盤打得叮噹響,一方面刺激店主主動拉流量消費,另一方面就算退還的註冊費店主也會消費在該平臺上。

平臺0投入,0補貼直接拉流量,完成了初期的商鋪原始積累。

其二,vip店主。繳納98元即可永久開通。和上面的思路一樣 ,一個月內滿5000元銷售額,全額返還98元註冊費,同時也只能在平臺消費。VIP店主可以全額拿到利潤,利潤大概在10%—30%左右,同時平臺安排VIP店主進行培訓,提供培訓資料。

另外,VIP店主還可以推薦免費店長和VIP店長,能拿到自己名下店長每個月10%的利潤。

其三 ,免費店長。即平常使用的使用者,“自用省錢,分享賺錢”模式,利潤是VIP店長的70%,同時無法發展下線。

這樣一鋪開講,說白了就是微商邏輯在電商平臺做了嫁接,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合理產業,各等級會員自上而下進行消費流量的裂變營銷,形成一套有效閉環。

但一個關鍵點出現了。這一套閉環看似完美,但漏洞特別多,其一,微商味兒一點沒少,反而愈演愈烈。管理混亂,價格不透明,層層剝削,少了廠家到批發商再到店主的流程,但店主之下又設定了等級,又把價格壓得極低,這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其二,商品的質量堪憂,且存在誘騙消費的情況。

比如,發展下級的店主出現亂收費行為。上面提到,VIP店主需要繳納98元,而到了一級店主那,入駐平臺的價格高了4-5倍左右。

同時凍結佣金,承諾的18%的利潤到了VIP店主手上不到10%,這就導致這一套原本完美的閉環出現了極大的漏洞:層層壓榨,導致商品質量降低、為了引導消費虛假宣傳、剝削店長收入、內部官僚風氣冒頭、閉環制度出現崩盤等等情況,而這類情況的爆發氾濫,最終影響到的是平臺的公信力和壽命。

這幾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主動下沉謀求新發展的社交性電商越來越多,積極的層面來講,對於消費者來說降低了生活成本,同時對於兼職、外快等等家庭主婦、寶媽等人也給予了新的收入視窗。

這是好事,但並不意味著平臺方可以憑藉規則漏洞巧取豪奪,為了盈利不惜降低產品質量,利用社交裂變擴大消費主體,到最後,受到傷害的是消費者本人,是整個電商環境的生態,是企業自身飲鴆止渴。

10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機器人行業資料:2020年11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3635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