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時間+複利”。
而價值投資者就是最喜歡通過複利的力量,在長時間內產生高回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就是投資大師巴菲特了。從1975年的30萬美元開始計算,到2016年資產超過700億美元,平均年化收益率大約是20%。當然巴菲特已經是屬於神一樣的人物了,保持20%的收益並不是很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但也足以說明覆利的可怕。那究竟什麼是複利呢?
在開始前,先聽一個典型的複利故事吧,話說在古印度,有一個叫西撒的宰相發明了國際象棋,當時的國王甚為喜歡,於是大悅之下就要好好的賞賜一番,就問西撒有什麼要求,西撒就說:只想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里放一粒麥子,第二個小格放二粒,第三個小格放四粒,以此類推,以後每一個小格放置的小麥數量都是前一小格數量的二倍,然後請把這棋盤上的64格擺滿麥子,把這個賞賜給您的僕人吧。國王認為這個要求真是一點也不過分,於是讓屬下搬來了一袋袋的小麥開始計數後,國王才發現自己被這個宰相給“算計”了一把,因為就算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麥粒拿來,也滿足不了這個要求。
有人計算過,按照這種方式填滿整個棋盤,大約需要820億噸大麥,按照當時全球產量來看,大約要超過1000年才能滿足。上面的故事說明,複利是從直覺上感覺不到的,在一個小小的棋盤上能有多少呢?確實,一開始也不容易看出來,可怕的效應在我們看不到的遠方,從直覺上感覺不到的事情,從短期看不出差別的事情,容易被大多數人忽視,如果你利用別人看不到的自然界力量,那就擁有了巨大的優勢。
如果我一天給你一百萬,持續給你一個月,或者第一天給你1元,第二天2元,第三條4元,以此類推,也持續一個月,哪一個得到的比較多呢?人們總是會傻傻的選擇第一個,因為覺得一次可以拿100萬好多,但其實結果跟上面的故事一樣,選擇第一項最多隻能拿到3000萬,而選擇第二項卻能拿到10億多,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複利的公式很簡單:Y=x(1+r)^n
X=初始資金
R=收益率
N=複利進行的年份
收益率對複利的結果影響巨大,微小的收益率差異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也能產生結果巨大的差異:
15%的收益率,20年後資金想變成原來的16.37倍,20%的收益率將變成原來的38.34倍,兩者這時只相差一杯。
然而在15年後,15%的收益率將變成1083.66倍,20%的收益率變成9100.44倍,兩者相差8倍。
所以,滾雪球時,量入為出,不必要花的錢堅決不花,因為每少花一萬並且用來投資的話,將來都是很大一筆錢,巴菲特剛創業時,有能力買房子卻租房子住,他說:“我手上的錢買了房子,就像工匠丟了工具一樣”。
然而,複利最怕的是大額的虧損,同時要盡力拒絕摩擦力的干擾,複利公式中的+號非常重要,你可以想象,無論前面50年積累到多高的程度,第51年虧損100%,那就一切前功盡棄。複利進行的年數極其關鍵,20%的年化收益,10年變6倍,20年變30倍,50年變成9100倍,最後五年的收益,將近前面45年的2倍,15%的年化收益進行50年,最後5年的收益超過前面45年的努力,這個收益非常震驚。
另外,複利還有一個特徵:規模越大,保持以前的收益率就越難,也就是說,雪球滾的越大,行進的速度會越慢,因為規模太大,不得不分散投資,然後適合投資機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少,大規模投資也會對股價產生影響,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對巴菲特等明星投資者擔憂的問題,和我們無關。
不過我們也可以學習巴菲特變成有錢人,第一個行動就是不要愚蠢的儲蓄,儲蓄固然是一種美德,但單靠儲蓄,是無法成為有錢人的。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利率一直處於低點。把錢放在銀行定存,錢只會越來越少,如果再加上通貨膨脹,等於侵蝕掉利息收益,變成了負利率。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對金錢有著“機會成本”概念,更善於把金錢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窮人懂得省錢,富人是懂得如何掙錢,大部分窮人的精力都放在柴米油鹽的精打細算上,而富人更喜歡冒一點風險,通過投資去賺到更多的錢,富人懂得投資較高報酬率的商品,再加上趁早投資,充分利用時間複利效果,往往能夠發揮更大的威力。
時間的複利也提供了年輕人在理財行的犯錯空間,舉例來說,年輕人如果20歲就開始投資理財,即使因為經驗不足,每年投資報酬率只有2%,但跟50歲才開始投資,每年投資報酬率達6%的人想比,年輕就開始的財富累計效果仍然較強,越早投資,越能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
至於怎樣的投資組合能夠長期達到穩定的增長,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諾貝爾獎金始終發不完的故事,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基金會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確規定這筆資金被限制,只能投資在銀行存款與公債上,不允許用於有風險的投資,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而且因為通貨膨脹300萬美元只相當於1896年的30萬美元,原定的獎金數額越來越可憐,眼看著諾貝爾基金走向破產。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求教麥肯錫,將僅有的300萬美元銀行存款轉成資本,聘請專業人員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基金不但沒有再減少過,而且到了2015年,基金總資產增長到了5.41億美元,從1901年到至今的100多年裡,諾貝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這得益於諾貝爾基金團隊優秀的投資運營,諾貝爾集錦長線投資的歷史,追求複利收益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的各種天災人禍和戰爭,可是一路走來,長線仍有客觀複利收益。
由此可見,只有計劃好的長期的投資計劃並且堅持,長期投資帶來的複利收益會帶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