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又因主權信用貨幣體系下的“錢可以被無成本的批量創造出來”,利率下行直至0利率、甚至極端情況下至負利率,將是一個大趨勢……只是我們很多人還沒做好應對的準備。

1、利息越來越低

前一段時間,原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某個財經論壇上發言,其中的一段話引人關注:實際上我們中國還是可以儘量避免快速的進入到這個負利率時代。

什麼意思呢?負利率將不可避免,只是時間問題,我們能做的只是把這個時間要拉的儘可能得長……越長越好。

周小川為什麼說這種話呢?因為近十餘年、尤其是2008年以來,各國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刺激經濟,不得不實施貨幣量化寬鬆政策——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印了很多的錢。

錢不神祕,你可以把它看作一種商品。商品多了會怎樣?會掉價。

錢的價格就是利率,這是全球利率逐漸走低的一個原因——甚至有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進入了負利率時代。

利息越來越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全球經濟增速在下滑——當經濟增速在3%左右徘徊時,5%以上的利率怎麼可能持續呢?如果生意不賺錢、投資不賺錢、買房不賺錢,那還有誰願意借錢呢?

負利率是信用貨幣時代下的產物,它打破了一個千年以來形成的複利法則。

或許負利率不會快速的在世界各地蔓延,但低利率將是一個大趨勢……這裡當然也包括中國,這正是周小川所警示的。

以前在金銀充當貨幣的時代,錢的數量增長總是受限(開採技術/鑄造工藝/運輸能力等),錢的供應就相對穩定。

可在主權信用貨幣時代,錢的多少是由各國央行管控的,並且印製的成本非常低——甚至就不需要印製,只需在電腦上多打一個0,就能創造出多十倍的貨幣量。因為印鈔成本低且非常方便、也因為印鈔能刺激經濟,所以各國央行都踏上了一條意圖“印鈔強國”的不歸路。

結果是什麼呢?就是貨幣政策失靈。通過印鈔拉動經濟的效力越來越差、甚至出現了副作用——低利率、負利率就是之一。

負利率的危害是喪失了貨幣調節經濟的功能。以前經濟一旦陷入困局,就可以通過降息鼓勵更多的人貸款來拉動經濟,可如果利率已經很低、接近於0、甚至負利率了,那還怎麼通過降息刺激經濟呢?利率已經降無可降了啊!

這就是各國政府面臨的困局:當低利率、甚至0利率是一種大趨勢,各國政府也就少了一個調控經濟的重要工具。

一旦經濟陷入困境,當沒有好的手段去解決時,將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這與政府追求的穩定目標當然背道而馳。

但是負利率跟大家想的還不一樣,這裡也有必要解釋一下。

2、負利率的真相

大家以為的負利率應該是這樣的:你在銀行存了100元,等明年再取時到手的不僅沒有利息,甚至連100元的本金也不到……可能取回了99元,這種情況極少見。

目前見諸報道是2019年12月初,一家德國的銀行將對在該行開立儲蓄賬戶的新客戶收取0.5%的管理費,起收點是1歐元。注意,針對的是新客戶,也就是說老客戶不收管理費。

另外,收取的是管理費,也就是說利率很可能為正——也許很低很低,但支付管理費和獲取利息收益的差額為負,相當於負利率。

真實的負利率是什麼樣的呢?

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為負。目前世界上真正的負利率國家是日本、丹麥、瑞典、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如下圖:

由圖可知,不管是正回購利率、央行存單利率、還是超額準備金利率,幾乎都是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

也就是說,企業或居民在銀行的存款利率不為負,但銀行把錢再存入央行其利率就為負了。

目的是什麼呢?就是鼓勵銀行多發放貸款,把自有資金、居民儲蓄等多放貸出去,鼓勵大家貸款投資、貸款消費,以此拉動經濟。

債券的利率為負,但會折價銷售。還有一種負利率是債券(主要是國債/政府債)的利率為負。

什麼意思?你買了一張面值為100元的債券,到期後債券並不按照100元兌付,可能只兌付99.5元,相當於利率為負。

現在,包括日本、德國等在內的國家發行了數額巨大的負利率債券,目前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高達17萬億美元,佔全球債券總規模的比列接近30%——也就是說,全球1/3的債券都是負利率。

誰這麼傻去買這種債券呢?取了現金放家裡不好嗎?

上文中要開立收取管理費銀行賬戶的德國新儲戶確實應該如此,但事實上買這種負利率債券並不一定虧錢。

注意,是票面利率為負值,可如果買的便宜呢?100元面值的債券到期確實按照99.5元兌付,可如果是以99元買的呢?那不還是有0.5元的收益嗎?債券利率為負,但你是折價買的啊。

貸款利率或許為負,但有服務費。當然也有銀行的貸款利率確實為負,但不代表銀行一定虧錢。

2019年8月份,丹麥某家銀行就發放了全球首筆負利率貸款——以年利率為-0.5%的數值向買房人提供為期10年的購房貼息貸款,也就是說借你100萬,一年後你只需還99.5萬。

銀行虧錢了嗎?NO!看似貸款人賺了0.5%的利息收益,但得向銀行支付服務費——服務費的支出高於利息的收益。

所以負利率並不是大家想象的存款就一定虧錢、貸款就一定賺錢,而是有一定的條件和特定限定範圍。

不管怎樣,我們記住結論就好了:低利率、0利率、甚至負利率將不可避免,終將到來。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3、投資機會選擇

GDP增速的放緩減少了對貸款的需求,對貸款需求的減少催生了低利率、甚至負利率,負利率也就意味著資產荒——好的投資標的會越來越少。

那什麼是好標的呢?

收益較高且能持續的資產,收益不是最高、而是較高,重要的是能持續:收益能翻倍,但也可能血本無歸,風險就太大;收益能達10%、甚至20%,但總是曇花一現,把握不住……

別怕慢就怕站,要相信複利的威力是強大的。

收益較高的債券。這裡債券既有公司債、可轉債、永續債等,也有國債、金融債、地方債等,或許它們的收益在5%左右……

前提是,這些債券的存續期要足夠長,在低利率的環境下發行的債券利息當然也會很低,只有之前高利息環境下發行的債券延續至低利息環境下才有意義——債券的利息一旦確定基本不變(也有些債券每過幾年會根據市場利息的變化進行調整)。

類債券類的優質股票。有些行業沒有周期性,且有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入,更重要的是還會每年分紅,這種股票就具有債券的性質。

這類行業或企業有什麼特徵呢?一是關係老百姓生活的民生行業,如能源、通訊、電力等傳統行業裡的企業,它們沒有價格漲跌的週期,一直都比較平穩且現金流良好。

二是個人非常推崇的行業裡的龍頭企業、壟斷性企業,隨著存量經濟的特徵越來越明顯,市場份額爭奪就是有的增加、有的減少,市場份額會進一步向龍頭企業聚集,並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如家電行業裡的格力和美的、白酒行業裡的茅臺和五糧液、網際網路行業裡的阿里/騰訊和美團/京東等等。

年收益4%以上的年金保險。保險的特點就是持續時間特別長——能長達二三十年、甚至至終身,並且收益一旦確定就保持永久不變、直至保險到期。

現在很多人看不起4%的收益,要知道在日歐等負利率的發達國家,能找到2%以上的無風險且穩定收益的標的非常困難……

現在看收益是低些,可到了今後負利率時代這麼“低”的收益就是“高”收益了,收益的高低是比較出來的。就在二十年前,購買了8%以上收益年金保險的人,現在看都賺大了。

如果低利率、甚至負利時代終將來臨,請不要再以兩三年的視野去配置資產,而應以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格局視野去考量資產的安全。

只是,你準備好了嗎?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週二操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