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縣域經濟,一個可以撬動中國經濟的基礎單元,在中國波瀾壯闊的經濟發展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甚至認為縣與縣之間在土地的利用上展開的競爭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時至今日,線上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使人們可以藉助網際網路進行跨時空的連結;線下高鐵網路的快速形成,正發揮著越來越強的虹吸效應。縣域經濟原來所具備的“完美商場”(張五常)價值正在快速衰減,曾經的土地優勢、勞動力優勢等似乎正在變成數字經濟時代的最大劣勢。

在數字經濟時代,曾經輝煌的縣域經濟是成“昨日黃花”?還是乘風而起?是本文想探討的核心問題。

NO.1

數字經濟時代,優勢變成劣勢

縣域經濟真的註定要錯過數字經濟新時代?

回顧過往,縣域經濟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圖景中曾是一抹最耀眼的亮色。塊狀經濟及中國特色產業叢集,曾經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最本質的密碼,百強縣競爭,也是中國區域發展中競爭最激烈、最具看點的排行榜。張五常在2008年認為:“從性質和活力兩方面看,中國的地區競爭自成一家,天下獨有。今天的中國,主要經濟權力……在縣的手裡,因為決定土地使用的權力落在縣一級。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決定土地使用的權力最重要。”

時至今日,在城市化程序狂飆突進下,昔日小而散的“完美商場”(張五常語)似乎失去了往昔的魔力。

首先,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快,“撤縣設區“、”撤(縣級)市設區“成為各地行政區劃改革的主旋律。原有的經濟權力正在不斷縮小!就浙江省而言,1992年開始推行“省直管縣”模式,成效顯著,在短時間內盤活了“一縣一品”的縣域經濟。但到了新世紀之初,浙江卻發現這種模式遇到了天花板,中心城市發展滯後。於是,浙江同步開啟“撤縣設區”模式,走大城市發展戰略,從塊狀經濟向都市產業圈轉型升級。

其次,在線上網際網路及線下高鐵網路的快速推進下,縣域經濟更像是網際網路經濟要去掉的“中間環節”。向上不能聚集高階要素資源,向下遠離越來越被網際網路集結在線上的消費者,成為尷尬的存在,原來以塊狀經濟為特色的經濟主導權被嚴重削弱!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是原來擁有最重要的土地要素,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在生產要素權重越來越倒向人才、資訊、技術甚至資料的背景下,其重要性越來越下降。張五常理論中縣域通過地價競奪資源的方法正在逐漸失效,政府服務能力被擺到更突出的位置,但縣域暫時無法以此為比較優勢。

以上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表明,曾經輝煌無比的縣域經濟,在數字經濟時代越來越失去優勢,越來越被邊緣化。

真的是這樣嗎?

縣域經濟註定要錯過數字經濟新時代浪潮嗎?

NO.2

數字經濟時代再認識

數字經濟五大變革與三大關鍵特徵

就發展歷史而言,數字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而非簡單的產業演進。其發展並不同於歷史的工業革命,而是人類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迎來的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是人類從現實世界向數字虛擬世界大移民之後,引來的一個全新的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孿生的智慧社會形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字技術的演進將極大的推動產業應用的演進,也將從根本上改變現實世界的經濟地理格局。因此,這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產業變革,也不僅僅是消費革命,而是深刻的社會形態革命。在這樣的全方位變革下,並不存在都市和縣域的簡單零和遊戲,而是誰不能適應,誰將會被淘汰。

就數字經濟發展演進規律看,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正在生產要素、經濟驅動力、生產方式、生產關係、區域發展方式等五方面的全面變革,呈現三大關鍵特徵:

在此變革下,原來依靠土地資源吸引生產要素,做強地區發展實力的縣域經濟,就必須跳出原有要素驅動、產業叢集化發展、生產方式標準化與集中式、產業鏈條式發展、經濟線性增長的固有觀念,建立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發展理念——創新驅動、定製化+分散式、網路協同式、裂變式指數增長、區域一體化協同等,才能正在制勝數字經濟新時代。

NO.3

區域經濟制勝數字經濟新時代的五大方略

資料無界,區域有形。藉助數字化推動的新產業變革、新區域變局與新發展方式轉換,縣域經濟發展應跳出原來以我為主、量出為入的發展模式,建立區域一體化、產業價值鏈整合、平臺經濟模式、開放引領理念以及產城深度融合等五方面的全新理念,才能從根本上適應數字經濟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方略一:實施產業聚焦戰略,以產業價值鏈整合思維,破除產業鏈垂直分工的自我劃線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生命線。一般來講,縣域經濟都會擁有數個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叢集。在原有產業鏈垂直分工的模式下,這些產業或許是“小”、“散”、“亂”。但其一般都會有自己的利基市場,存在即合理。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應該以產業價值鏈整合的思維,以特色產業叢集為切入點,聚焦產業價值鏈關鍵環節,抓住細分市場、深度佔有,並打造其成長所必須的“產業公地”(某種特定產業發展所需的共有基礎),推動特定產業整體發展,形成對某一領域深度佔有的“產業地標”。以浙江蕭山區為例,就可以依託萬向集團及相關汽車零配件生產優勢,打造“智慧網聯車”綜合配套基地,提供智慧網聯車所需的各種產業共有基礎設施、公共技術平臺和共有服務資源,形成智慧網聯汽車的“產業地標”。

方略二:以區域經濟一體化思維,整合協同都市區的要素資源,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破局在營造產業地標的基礎上,縣域經濟可通過統合自身所有力量,藉助全國及所在地區核心都市的熱度,重塑區域產業地貌,營造出相應產業發展的小生態系統。圍繞核心都市進行主動化的產業協同,主動適應“中心-腹地”模式的產業佈局新格局,與其形成區域級的產業共同體,一方面推動區域整體形成更為有力的全球產業競爭單元,另一方面自身也能借此一步步進階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方略三:以開放創新為引領,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破除“人才瓶頸”一般來說,縣域城市大多面臨著“人才瓶頸”——本地人才創新意識不足,封閉保守,外地高階人才不願來,留不住。要破除此類人才瓶頸。縣域發展還應該注重“功夫在詩外”的能力。即通過某一特色專項,要麼是文旅、要麼是城市特色資源,通過大力宣傳展示,在細分市場中建立認知、爭奪決定話語權。甚至,為了發聲,整個城市都可以形成一種符號化、定製化的品牌。一般而言,核心都市、乃至都市圈區域龐大的功能需求自身處理往往效率較低,不具備比較優勢,而這就帶給了都市圈內相關縣域的專業化機會。服務好核心都市,再謀求在專業服務區域及其他產業領域的全面擴張,成就縣域發展的進階。

以產業地標或者專屬城市品牌為核心,對高階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甚至可以反向在大城市或都市中心區建立“人才驛站”。將產業機會送給大城市的人才,將大城市的智力資源為我所用,促進區域產業創新。

方略四:以“平臺經濟”新模式,破解“塊狀經濟”發展格局在載體建設方面,縣域城市可以產業公地建設為抓手,建設高品質的“平臺經濟”,將生產、生活、生態功能融為一體,構築“三生有幸”的綜合環境,破除原有產業佈局的“塊狀經濟”格局。推行“度假式研發中心”模式(高階人才在最好的季節、在最集中的時段,進行飛行集會式研發),讓當地產業創新生態更完善。

方略五:以產城深度融合,重塑縣域空間發展格局從發展邏輯上看,區域高品質發展階段產城融合模式的轉變,其本質在於從“功能導向”的模式向“人本導向”的迴歸。這主要是因為,迴歸到區域發展的本質看,區域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產業和人口的集聚,尤其在高品質發展階段,區域發展的核心在於其軟實力的發揮,即:城市聚合與輻射能力。高品質發展階段的產城平臺正在向功能融合、內涵多元、開發深度提升方面轉變,由原來功能相對單一,形態相對單純的工業園區、居住新城向功能複合、形態多元的產業新城和未來社群轉變,應當是能夠看到的必然趨勢。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喉,相信縣域經濟通過以上五大方略,破除自身發展的瓶頸,一定能在數字經濟時代獲得更好的發展,取得新的輝煌。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小心,天雷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