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作者 | 李紅梅

編輯 | 繆凌雲

作為電商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配套,中國物流行業一直備受關注。尤其當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逐漸構建出自有物流網路以後,電商巨頭的戰火也順延至物流領域並呈連綿不休之勢。

可以想像,現在物流行業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資本市場的神經,更別說京東物流將獨立上市這樣的大新聞。

隨著這一聲驚雷,中國民營物流行業的競爭格局會發生新的變化麼?

對此,京東方面迴應:不予置評。

但事實上,早在2018年1月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劉強東就透露,“京東物流未來會獨立上市”。

此後的一系列融資也被外界猜測是為上市鋪路。

先是2018年2月,京東物流宣佈獲得來自騰訊(0700.HK)、中國人壽(601628)、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集團、國開母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凱輝基金的25億美元戰略融資,估值高達134.4億美元(約851.8億人民幣),成為中國物流行業最大單筆融資。次年6月,京東物流又宣佈獲得若干上市公司和政府基金的2.15億美元融資。

種種跡象都預示著京東物流上市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只不過時間早晚問題。加上京東物流長期虧損,資金鍊收緊,上市能拓寬融資渠道,獲得更充足的資金支援,助其快速發展,不失為明智之舉。

而縱觀中國民營物流行業,正形成三分天下的態勢:收服了四通一達的阿里菜鳥、順豐以及京東物流。若京東物流上市,將對順豐、菜鳥造成哪些影響?三巨頭的競爭格局是否會重塑?誰將領跑物流領域,誰又將暫時落後呢?

三巨頭的相愛相殺

京東物流的起點要追溯至2007年。當時,北京東三環潘家園站作為京東物流的第一個配送站,開始營業。

因背靠京東,隨著京東商城訂單量暴增,京東物流也在短短十二年內成長為估值近千億的超級獨角獸。

隨著估值水漲船高,京東物流也逐漸脫離京東選擇自負盈虧,於2017年正式宣佈獨立運營。此後,京東物流開始全面對外開放,服務物件不再只是京東,而是全社會的商家和個人使用者。

到了2019年9月30日,京東物流已發展成為擁有23座大型智慧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在89個城市運營超過650個倉庫,總建築面積約為1600萬平方米的全球領先物流企業。

劉強東更是自信強調“目前在整個中國範圍內,唯一有資格稱得上覆蓋全國物流體系的,只有京東物流一家,沒有第二家。其他的要不是快遞公司,就是倉儲公司,要不就是快運公司,它們只能提供物流服務裡面的一個類別,或一個產品。而京東,無論是大件物流還是中小件物流,從冷鏈物流到短距配送O2O物流、跨境物流,甚至到快遞,全部覆蓋,並遍及全國。”

與京東採用自營戰略不同,阿里巴巴從未自建物流業務。長期以來,阿里一直通過投資的形式加深對物流行業的佈局。2015年阿里入股圓通,2018年又攜菜鳥以13.8億美元入股中通,2019年8月,阿里再度99.82億元,拿下申通31.35%股份。此外,阿里也是百世匯通的最大股東。並且,阿里還為韻達提供技術支撐。可以說,阿里已通過戰略投資或合作拿下了中國快遞業的半壁江山。

而與依託電商業務而佈局物流的阿里、京東皆不同,行業巨頭順豐則以快遞業務起家,堅持深耕行業解決方案。

三者各有優勢。

對京東來說,自建物流的優勢明顯,完美保證了京東商城的包裹送達速度遠超淘寶、天貓等競爭對手。在產品相同的情況下,在京東下單能更早收貨,已成很多消費者選擇京東的重要理由。

自建物流是京東的殺手鐗,但劣勢也很明顯:投資大、資產重、長年虧損,同時也拖累了京東整體的業績表現,使其自2014年赴美上市後淨利一直為負。

自營業務不足以養活京東物流,想要突破,必須成長為更開放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因此,京東物流在2018年10月推出了個人快遞服務,消費者下單後,快遞員將在一小時內上門取貨。直接殺入“通達系”及順豐的優勢領域。此外,京東物流新推出的航空特快送業務,也與順豐的航空運送業務重合。

這麼做必然增加了與同行甚至順豐等巨頭的競爭,但京東物流不得不為。畢竟市場蛋糕越來越小,京東物流若不能及時搶佔市場份額,即使未來上市也會面臨股價下跌的尷尬局面。

而此前的發展過程中,三巨頭之間的戰爭硝煙也從未斷過。

京東與阿里天貓之間的電商競爭自不必說,順豐此前因資料介面問題與阿里菜鳥大動干戈震驚業界,直到國家郵政局出面協調後,雙方才暫時恢復了業務關係和資料交換。但誰都知道,這只是暫時和解,未來雙方合作必定伴隨著競爭,產生摩擦和矛盾也很正常。

若京東物流上市成功,加上京東、阿里對物流行業的佈局逐漸深入,中國民營物流三巨頭的競爭格局又將如何演變呢?

亞馬遜與UPS、聯邦快遞的恩怨糾葛

隨著京東物流登陸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資金支援,中國民營物流三巨頭的競爭態勢會更加激烈,格局會如何演變我們不得而知。但放眼國外,看看電商巨頭亞馬遜與快遞霸主聯邦快遞,以及全球最大物流公司UPS(聯合包裹速遞服務公司)間持續多年的相愛相殺,或許能有所啟發。

三巨頭中,UPS成立於1907年,誕生時間最早。聯邦快遞成立於1971,亞馬遜成立時間最晚,於1995年誕生。

三巨頭本來是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盟友。但隨著各自業務邊界擴張,彼此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明顯。

先是2006年,亞馬遜殺進合作伙伴UPS和聯邦快遞的物流服務領域,開始自建物流公司Fulfillment by Amazon (FBA),支援第三方商家將貨物放在亞馬遜倉庫中,由FBA進行配送。模式與開放後的京東物流頗為類似。

通過FBA,亞馬遜獲益頗豐。不但可以獲得第三方商家的核心資料,還為後期自建品牌提供了有利的資料支撐。事實上,從服裝到飲品,亞馬遜確實不斷推出自有品牌,直接與第三方參與競爭。

聯邦快遞察覺到第三方商家這個顧慮,於2019年2月,推出和亞馬遜FBA直接競爭的Fedex Fulfillment(簡稱:FedEx),服務內容基本相同。但最重要的,聯邦快遞作為中立的物流公司,沒有自己的電商業務,對於第三方商家來說,是一個極為安全的一站式物流服務提供商。這一點直指FBA軟肋。

聯邦快遞如此赤裸裸地向亞馬遜宣戰,直接導致了雙方合作的終止。

2019年6月,聯邦快遞發公告稱停止與亞馬遜續簽美國空運合同。爾後,亞馬遜的大量快遞訂單交由UPS派送。

根據ShipMatrix諮詢公司資料,UPS處理著亞馬遜21%—26%的業務量,並以每季度兩位數進行增長,且無放緩跡象。

然而,UPS和亞馬遜公司的關係中也有一些矛盾。

2014年感恩節快遞高峰期時,亞馬遜將數百萬意料之外的緊急包裹交給UPS,直接壓垮了後者的運輸網路,導致數十萬節日包裹延遲派送,讓UPS聲譽受損。與此同時,亞馬遜亦開始建立自己的空運網路。

可以想像,未來,隨著亞馬遜的物流服務能力加強,UPS的業務份額蠶食,雙方關係中的矛盾將會進一步激化。

這也側面印證了,電商物流與快遞公司之間天然就存在相愛相殺的關係。

快遞江湖的未來如何?

回到國內,那京東物流上市又會對菜鳥、順豐產生哪些影響呢?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首席科創官表示:“京東物流本質上並不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快遞公司,因此它若赴海外上市,對順豐、菜鳥的影響有限,並不會顯著影響或改變民營物流“三巨頭”的競爭格局。而京東物流上市,將對中國物流行業產生良性影響和積極改變,一旦上市劉強東的身價或將會再次暴漲。”

未來,京東物流獨立上市以後,將會拓寬融資渠道,獲得更多資金支援,也將獲得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會面臨諸多挑戰。

宋清輝認為:“從機遇層面來講,京東物流有資本市場支撐,市場潛力可以得到進一步挖掘。從挑戰層面來講,在於其成本高企,可能會被低成本的菜鳥網路打得落花流水,只能拼盡全力。”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從營業收入來看,2018年,順豐市佔率為15.96%,遠遠領先於行業企業,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合計佔比12.58%。但如果從淨利率來看,順豐2018年實現扣非淨利潤34.8億元,申通快遞為17.2億元、圓通18.4億元,差距要小上很多。

至於京東物流,2018年營收約為460億元,虧損25億元左右。

那麼,民營物流三巨頭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

《財經》此前曾引用行業人士觀點,認為“在民營物流領域中,可以想見京東物流和菜鳥網路將會越來越強大,但順豐會是未來市場格局的一個變數。”

宋清輝則表示:“中國民營物流三巨頭的格局仍將長期共存,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

的確,京東物流獨立上市以後必定會拓寬業務邊界,阿里菜鳥的佈局自然也會越來越廣,而順豐面對如此強大的兩個對手,未來發展的確充滿變數。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抄抄資料就能貸到幾百萬?全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