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自由貿易協定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今天,評價一個自貿協定是否有價值,能不能惠及成員方、企業顯然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當我們總結回顧中國—東盟自貿區(CAFTA)建設的成果時,“有沒有用”“有什麼用”也時常成為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受益於“早期收穫”計劃及關稅的大幅削減,在中國—東盟貨物貿易中佔有重要位置的農產品貿易顯然成為最早“見效”的合作領域之一。從價格更實惠的熱帶水果,到品種更多樣的冰鮮,CAFTA建設不僅給雙方貨物貿易帶來了量的激增,也讓普通人能感受到CAFTA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一些變化。

而在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國際學院院長兼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湯之敏看來,CAFTA給泰國農產品出口帶來的積極影響是更為直觀有力的。

“我們對比了CAFTA與WTO最惠國待遇之間的關稅,CAFTA的關稅較低。”湯之敏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目前,中國與東盟已經實現了7000多種商品的‘零關稅’,即便沒有實現‘零關稅’的商品,CAFTA的稅率也依然低於同一稅目下WTO的最惠國待遇標準。例如穀物,CAFTA的關稅從5%~50%,而最惠國待遇為65%。”

而這種優惠的稅率是否真的惠及了做進出口貿易的企業呢?湯之敏表示衡量自貿協定利用情況的一個標準就是原產地證書的使用情況。“因為要享受CAFTA的優惠關稅,就必須申請原產地證書。通過計算泰國原產地證書的使用比例,我們發現泰國的原產地證書申請率從2011開始基本保持在70%~90%,而2018年這個比例為89%。從這個比例來看,還是有相當多的泰國農產品利用了CAFTA的。”湯之敏說,“根據我們的統計,在泰國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中,主要受益於CAFTA的農產品種類包括橡膠、木材、水果、蔬菜、制粉產品、穀物、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等。”

而近年來,泰國水果也的確愈發走俏中國市場。根據泰國商業部和海關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9月20日,泰國水果對華出口形勢喜人,中國已成為泰國水果最大的出口市場。據《環球時報》報道,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對美國水果徵收30%的關稅,美國進口水果減少造成的空缺則由東盟水果填補。而東盟國家的水果深受中國消費者青睞,CAFTA建設也有力促進了東盟國家對華水果出口,包括泰國在內的多個東盟國家成為中國水果市場上有力的競爭者。

關稅的削減無疑給貨物貿易帶來了非常直接的影響,但隨著中國—東盟經貿關係的深化,雙方也希望在關稅之外能探討更多的合作可能。湯之敏坦言,目前CAFTA仍然存在一些非關稅壁壘和制度壁壘,對於農產品而言,主要包括配額許可、壟斷措施、技術措施等。

湯之敏說:“在現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我們有了重新思考中國與東盟貿易關係的新可能,比如在豬肉、牛肉等進口方面,我們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做一些探討。這也是東盟國家對於CAFTA建設比較關注的一些內容。”

實際上,中美貿易摩擦也讓中國—東盟之間的投資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我們發現有不少中國企業都希望到東盟國家投資,或者將一些產業轉移到東盟國家去。但是他們會猶豫是去越南還是泰國好。在看到中國企業的這種投資需求後,泰國出臺了不少免稅政策來吸引中國企業。”湯之敏說

據泰國投資委員會發布的資料,2019年1~6月,泰國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額(按申請額計算)達到1471億泰銖(約合342億元人民幣),是2018年同期的2.1倍。其中,中國僅次於日本成為對泰國直接投資排名第二的國家,達到242億泰銖(約合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5倍。輪胎和金屬、模具廠商正計劃進入泰國市場。 在這種投資熱的帶動下,許多中國企業也希望在CAFTA升級版的框架內,開拓泰國市場,把握住泰國新的發展機遇,但資訊獲取不足時常讓他們難以決策。“比如泰國現在在大力發展的東部經濟走廊,出臺了很多新的政策,但是我們在走訪中國企業的時候,他們對這些政策都不太了解,因為很多政策甚至都還沒有中文版。”湯之敏說,“雖然這些看上去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中泰雙方還需要加強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層面的溝通,才有利於讓更多企業了解CAFTA,了解彼此的投資政策,從而真正從中受益。”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降準了!今年的小陽春不會缺席,買房人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