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上一篇我們提到,A股的暴利主要來自於預期差,科技股經過去年大半年的拉昇,很多分支已經漲幅巨大,就算今年業績很好,也只能賺業績的錢,想賺估值提升、賺情緒的錢很難了,除非極少數超預期的品種。

那麼,現在的科技股中,是否還存在預期差的機會?答案是肯定的,或許還有不少,至少北斗導航就是其中的一個。

現在的北斗,與去年這個時候的晶片、消費電子一樣,沒幾個人關注,市場一片嫌棄,業績根本沒法看,去年最牛的幾隻科技股,如韋爾股份、聖邦股份、聞泰科技、立訊精密等,去年年底時,有幾個人看好的?

看好的人少、股價歷史低位,意味著存在巨大的預期差,意味著今年可能存在暴利機會,是高賠率的品種,但確定性不強,勝率還需要更多的邏輯驗證。18年年底的晶片、消費電子如此,現在的北斗導航也是如此。

北斗的投資邏輯,其實也很簡單,與晶片十分類似,都是典型的中國產替代邏輯,只不過北斗擁有核心技術,但應用場景沒有晶片那麼廣,業績的爆發與晶片一樣,取決於政策。

前幾天,北斗核心星座已經部署完成,最後兩顆北斗導航衛星將在今年6月前發射,屆時北斗系統將全面完成,從而成為全球第一的衛星導航系統,也意味著取代美國的GPS導航系統進入倒計時,今年將是北斗全面商用化的元年。

根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北斗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中國產替代的市場空間還是不小的。

A股市場的大多大機會,都是來自於政策,晶片、新能源汽車、ETC等都是如此,北斗要想業績爆發,也取決於政策,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商用化才能做起來。今年上半年北斗將全面完成組網,大概率會出臺相應政策,不管是為了國家安全,還是基於商業化的經濟利益,都有中國產替代的動力,何況還擁有核心技術。

與此同時,北斗歷史上從來沒有爆炒過,股災以來也沒表現過,股價都處於歷史低位。對於歷史低位的股票來說,找不到看空的邏輯就會漲,能找到漲的邏輯就可能大漲。

現在的北斗就是如此,存在巨大預期差、股價歷史低位、找不到看空的邏輯,何況部分上市公司業績開始出現拐點,那麼今年整個板塊,在北斗全面商業化的大背景下,則有可能出現大幅的業績改善,是一個潛在的β+α的大機會。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技術實戰」如何提前判斷買賣點及買入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