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9年,新金融行業進入新徵程。科技浪潮的席捲下,金融業正在歷經前所未有之變革。傳統金融被科技激發出新的活力,以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不斷深入,推動金融業態發生深刻變革並逐步成為信用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

一、

中小銀行風險總體可控開放銀行或是超車機會

2019年以來,中小銀行相關問題受到持續關注。2019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穩妥化解中小銀行區域性性、結構性流動性風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中小銀行面臨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能過於誇大,目前風險總體可控。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25%,貸款損失減值準備1.7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24.4%。2019年一至三季度中小銀行實現淨利潤4483.5億元,抵禦風險的“彈藥”充足。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超過99.2%的中小銀行流動性比例高於監管要求,中小銀行流動性水平充足。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整體看,中國中小銀行風險應對能力不斷提升,風險防控的主動性、前瞻性有所增強。人民銀行將持續關注中小銀行流動性狀況,加強市場監測,不斷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援,推動中小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風險防控水平,實現中小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

2019年,對中小銀行來說,不僅僅是挑戰,也充滿了發展的機遇。全球數字化浪潮的席捲、新興技術的應用、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加速了金融智慧化、數字化的發展,共建開放生態正成為銀行業的新趨勢。

資料來源:Analysys易觀

在百花齊放的開放銀行浪潮中,中國銀行機構主要形成了三種探索路徑及模式,即推動資料互通共享的資料能力開放模式、以產品服務能力共享的服務開放模式、以共建開放平臺開放金融科技能力的平臺模式。

資料來源:Analysys易觀

開放銀行將弱化銀行實體,結合生態合作伙伴以不同形式輸出和共享服務。在金融科技助推下,銀行機構逐漸從產品金融向平臺金融、生態金融發展,通過結合生態合作伙伴,以不同形式對外輸出銀行服務,將智慧化服務融入人們生活中。

以“開放、連線、共享”為核心理念的開放銀行發展模式,已成為銀行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必經之路。目前國內僅有部分領先銀行對開放銀行模式實施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實際性探索,傳統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應抓住當前戰略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銀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積累的資料,依託於金融科技,將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擁抱科技,對內提升效率與能力邊界、對外提升客戶使用體驗與服務產能,這都是理財新規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快速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二、行業回暖關注證券業頭部券商

回溯歷史,券商行業在歷經兩次創新大會後,創新業務均迅速擴充套件,也成為券商收入增長重要驅動。在2019年,創新業務種類拓展速度明顯加快,釋放轉型發展新訊號。

2019年多項創新牌照落地,均助力資本市場功能有效發揮,也將驅動券商向高階業務模式轉型、開拓新盈利點。

具體而言,監管落實科創板轉融通機制和公募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制度。根據上交所統計,自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以來,科創板融券餘額最高曾達31.8億元,佔全市場融券比例最高曾達25.9%。

外管局批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招商證券3家證券公司結售匯業務試點資格,券商突破FICC業務發展最後一塊牌照壁壘。

資料來源:wind資訊

業績方面,證券業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633億元和624億元,較前一年分別下滑16%和44%。證券公司各業務條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整體結構與前一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自營業務佔證券行業總收入的比例為33%,仍保持了最大收入來源。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收入佔比均持續上年下降趨勢,分別下降至26%和14%。資管業務和信用業務收入佔比大致平穩。

資料來源:wind資訊

2019年,由於市場行情回暖和資本市場改革,券商股業績表現靚麗,尤其是自營業務增長強勁。受益於低基數效應,上半年證券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789.41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淨利潤666.62億元,同比增長103%。前三季上市券商全部實現淨利潤正增長,其中山西證券、東吳證券和太平洋淨利潤增速居前三位,分別為410%、368%和347%。大券商中,中國銀河、海通證券、國信證券漲幅居前,業績增速分別為104%、97%和93%。

國內證券公司緊跟金融科技變革趨勢,線上下業務線上化、資料探勘、打造特色化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等方面加快佈局,大力發展網路金融業務。目前建立了以PC端理財終端、Web端綜合金融門戶、移動端App、微信“三端一微”為核心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體系,證券公司整體業務線上化率達到95%以上。

資料來源:Analysys易觀

Analysys易觀認為,隨著中國網際網路證券市場的穩定高速發展,各家券商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加大,多家券商將金融科技納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龍頭券商的地位仍難以撼動,同時也有部分券商脫穎而出,傳統型與創新型券商格局已大致形成。

資本市場改革不斷釋放行業紅利,證券公司將迎來高品質發展的新機遇。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證券公司將從“通道類中介”向“專業型投行”轉型,擴大業務範圍,增加利潤來源,從而提升ROE水平。在市場呈現寬幅震盪的中性假設下,國信證券預計2020年證券行業營業收入4089億元,同比增長9.1%;淨利潤1309億元,同比增長9.2%。

三、保險業開放進度加快機遇大於風險

2019年,嚴監管仍然是保險業的主基調。

自2017年以來,監管層接連出臺規範性檔案,特別是2017年10月出臺“134號文”之後,2017年第四季度保費增速放緩,2018年開門紅資料同比大幅下滑24.71%。

有資料表明,2018年二季度以後,各家保險公司積極應對保費下滑帶來的影響,保險行業出現復甦的跡象,一直延續到2019年。2019年前三季度壽險保費已接近2018年全年。

目前,人身險與財產險均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保費同比增速同比下降,反映出中國保險行業的開門紅效應。

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10月,保險行業保費收入突破3.7萬億元,同比增長12.2%,產壽險公司的累計保費增速均在趨緩。另外,在所得稅調整等政策紅利下,行業淨資產較年初增加了19.8%。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具體來看,財險公司前10月累計保費10736億元,同比增長11.0%,較去年同期低了1.6個百分點。其中,財產險保費9542億元,同比增長8.4%;意外險保費451億元,同比增長30.7%;健康險保費743億元,同比增長41.3%。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壽險方面,壽險公司前10月累計保費26322億元,同比增長12.7%,較去年同期高了14.6個百分點。其中:壽險保費20360億元,同比增長9.5%;意外險保費564億元,同比增長-1.0%;健康險保費5398億元,同比增長18.9%。

開放,是保險業2019年的另一關鍵詞。

自2017年底監管宣佈將加速推進金融對外開放以來,一系列政策修訂為推動開放明確了發展道路,其中尤以今年7月推出的11條開放措施最為重要。

雖然保險業的開放速度在加快,但不必對外資的進入過度擔憂,未來行業有望在產品佈局和代理人結構兩方面實現改善升級。

資產管理方面,資管新規要求資產管理機構打破剛兌、實現淨值化管理,各機構需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全方位加強投研佈局,開展多資產研究,提升產品收益率。同時,在強監管及經濟下行週期下,優質資產供給減少,保險資管公司應建立與完善綜合性風險管理體系,強化風險監測和預警。保險資管公司的資金來源較為穩定、期限較長,而所投資產往往期限較短,應審慎實施資產負債管理,保持充足的償付能力。

另外,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應拓展資金來源,大力開拓第三方業務。總體來看,未來保險資管機構面臨“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局面,越來越多的非保險系資金將會委託給保險資管機構,也會有更多的保險資金委託給券商、基金等。

四、2019年,公募基金機遇之年

科創板的設立是2019年資本市場的重頭戲,對公募基金而言更是如此。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里程碑,監管層出臺科創板相關業務指引,明確了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投資事項,並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投資。目前,有四類公募基金可以參與科創板市場,分別為戰略配售基金、科創板主題基金、FOF基金、普通偏股型公募基金。截至2019年10月底,僅在科創板網下打新方面就有12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2367只權益類基金獲配了科創板網下打新金額,獲配金額達228.76億元,科創板改革紅利惠及了全行業發展。

另一方面,監管層在政策上對基金審批的提速,讓權益類基金髮展迎來更好的制度環境。

2019年7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座談會,明確指出“要在提升權益類基金的佔比上下功夫”。9月,“資本市場深改12條”的釋出,吹響了公募基金大變革的號角。

截至11月29日,市場已經成立的基金共計5946支。 基金份額共計約149384億份。資產淨值共計約139839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1034只,混合型基金2515只,債券型基金1866只,貨幣市場型基金335只,其他基金196只。

2019年10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醞釀已久的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正式開啟。基金行業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公募基金“買方時代”的到來,中國財富管理行業開始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

隨著資管新規影響進一步深化,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序加快,資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打破剛性兌付已是大勢所趨,更加符合資管新規導向的浮動淨值型貨基、攤餘成本法債基等創新產品登上歷史舞臺。

另外,2019年11月,暫停審批一年多的浮動管理費率基金重新開閘,給基金行業帶來驚喜。

與傳統主動權益基金不同,此類基金採取“固定管理費+業績報酬”形式,基金固定管理費按前一日基金資產淨值的0.8%年費率計提。這也意味著基金公司需要靠實力做好產品業績,才能賺取更多的管理費。

2019年,金融行業對外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釋出《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將原定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2020年。

今年以來,摩根士丹利成為大摩華鑫基金第一大股東,貝萊德等外資私募拿到投顧業務資格,貝萊德、領航、瑞銀資管等多家海外資管巨頭對內地公募牌照也在積極籌謀之中。

總體來看,外資的進入或帶來“鯰魚效應”,但隨著國內資產管理機構的不斷壯大,本土優勢也不容忽視。

除政策機遇外,金融科技的深度介入,也在營銷能力、輔助投資決策、提高風控有效性等三方面,促進了公募基金的發展。

具體來說,在提升營銷能力方面,基金公司運用金融科技使客戶受眾面更廣並且可與客戶完成溝通,有利於基金公司對客戶完成畫像,實現精準營銷,提升營銷效率。

在輔助投資決策方面,通過人工智慧、大資料和雲端計算等技術,基金公司能夠做到資料收集、資訊整合及資料分析的智慧化,輔助投資經理進行更高效的研究和投資決策。

在提高風控有效性方面,相比較於傳統風控手段,金融技術手段擴充了資料來源,且風險識別速度更快,有助於解決風險控制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同時可加快風控模型的更新迭代速度,及時根據收集和整合的資訊優化風險監控模型,提高風控有效性。

五、競爭與合作並存銀行理財子公司繼續擴張

近年來,居民財富持續積累,投資者更加渴求專業和透明的資產配置服務;在供給端,“打破剛兌”成為明確的監管要求,資產供給與分銷的整個產業鏈條進行洗牌和重組成為必然。

整體而言,中國居民平均風險偏好水平較低,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兩項資產佔據金融資產投向超過60%。未來,信託、基金等主動管理型和淨值型金融資產的佔比有望進一步上升。

資料來源:波士頓諮詢、貝恩諮詢

2018年12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釋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子公司成立後,產品全面淨值化,投資期限較傳統產品有所增加,併發行一部分創新型產品。

當前,理財子公司推進速度超預期,塑造著銀行理財新生態。截至2019年11月初,已有33家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11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22家待批准,涉及理財產品總規模接近20萬億元,佔行業理財規模近90%。與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法定流程相比,已開業理財子公司從籌備獲批到開業獲批僅需3-7個月,保守預計到2020年底,理財子公司的數量或較今年翻番。

在產品體系上,理財子公司仍以固收產品為主體,重視長期穩健的收益,並順應指數投資的全球化發展趨勢,逐步優化量化策略。

來源:中國銀保監會。艾瑞研究院

銀行理財在渠道端有傳統優勢,在投資端擅長債券和非標等資產,而根據《管理辦法》,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產品允許直接投資上市交易的股票,與公募基金和信託存在競爭,也對銀行系的公募和信託造成一定衝擊。此外,部分理財子公司也與券商開展銀證合作,在資金端、產品端與中後臺實現優勢互補。

淨值化產品的增加對機構獲取優質資產及資金渠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在人才、服務、投研能力等方面補齊短板,建立區別於其他機構的差異化優勢。

此外,政策方面,在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下,行業中的模糊地帶逐漸清晰。

2019年9月20日,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辦法是銀保監會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制度要求的具體舉措,明確了理財子公司的監管制度,對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的總體要求、管理責任和監管主體、淨資本、風險資本的計算要求和監管標準、資訊披露、監管措施等做出明確要求。

2019年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起草的《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核心是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界限、認定規則以及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監管安排,以引導市場規範、平穩發展。資管新規中雖然規定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需滿足的條件,但並未同步出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具體認定規則,徵求意見稿對於不符合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標準的其他債權類資產,給出了詳細、具體的認定規則,在嚴監管的同時,也為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留出了空間。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被“拋棄”的馮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