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35歲中年危機,網際網路上經常成為熱點話題。

陷入中年危機才選擇創業,實屬無奈,這是我們很多35歲以上的創業者和職場人士面臨的共同困境。

但是,有一箇中年男人39歲創業,59歲成為紐約市長,從華爾街名不經傳的創業者,到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掌舵者,他的經歷給我們注入了很多美國夢的內涵。

1、中年被淘汰,創業38年身價555億美元

時年39歲的布隆伯格也是如此!

當年他被工作了15年的所羅門公司解僱,帶著1000萬美金分手費,開始了創業之路。

1981年的10月1日,39歲的布隆伯格帶著4名前同事開始重新出發,但是他卻沒想到,在創業的第二天,有個同事就跑來找他,希望獲得比其他三個人更高的薪資。

倔強的布隆伯格,當然不會答應!所幸的是剩下三個同事一直留在公司,當布隆伯格寫下《布隆伯格自傳》這本書的時候,他們三位在公司已經呆了快40年了。

更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從0參與創辦的彭博社,竟然有一天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金融財經資訊服務提供商。在全球擁有180多個國家有19,000多名員工。

在2019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布隆伯格以555億美元,身價高居排行榜第9位。排在他前面的是,身價623億美元的馬克-扎克伯格,排在後面的是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身價508億美元。

2、拒絕投資人

布隆伯格和矽谷所有創業者不同,他在創業之初沒有拿到VC的錢,他也討厭VC。

“要把銀行和風險投資家當成是最大的敵人,即使成熟的企業,做6個月的規劃都很難,而讓人討厭的VC卻要求創業者做5年的規劃,這不現實!”

他堅持認為,創業之初沒有人知道產品會長什麼樣,在沒人買的情況下,誰會做出預測呢?因為他在剛出道之初,就被一個知名的風險投資人否決過。那位投資人在兩家成功公司擔任董事,認為他們根本幹不成。

但是內心高傲的布隆伯格認為那個VC自以為是,生在富豪之家,不勞而獲,而且還對創業者指指點點。

一氣之下,不差錢的布隆伯格用自己的離職補償金,開始了創業之旅。即使到了後面布隆伯格,也和資本保持距離,不讓彭博社走向公開化的資本市場。

3、堅持不上市

出乎意料的是,作為一家非上市公司,彭博竟然能夠打敗兩家同樣在金融資訊領域,存活了100多年的巨頭上市公司!

反觀彭博的強大對手,一個是創辦於1851年的路透社,1984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分別上市。另一家是1882年的道瓊斯,在1976年進入到紐約證券交易所。

固執的布隆伯格認為,上市不利於公司的發展,因為上市必須得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不能中途改變方向。

而沒有上市的彭博,沒有這個需求!

現在看來,從財富和公司的規模來說,是否上市對他公司確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在選擇創業的時候,進入不惑之年的布隆伯格,沒有跳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也不想回到自己老本行,而是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優勢,確定要為金融機構提供實時的債券資訊。

隆伯格曾經思考:“我該如何運用所有的資源能力,興趣和關係?“

這個問題一度困擾著他!

在當時,隨著經濟不斷髮展,服務業佔GDP的比重越來越大,個人才能、經驗、資金和經濟發展勢頭,這一切都適合,所以要創辦一家金融機構,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公司。

華爾街有更好的交易員和銷售員,也有比自己更好的經理和計算機專家,但是沒有人了解證券和投資行業,同時,還知道技術怎麼樣子給他們提供幫助。

布隆伯格發揮了銷售的特長,把機器賣給了美林,但貨到付款有了這個合同,他們幾個人就可以動手開發。

跟今天的創業者一樣,他們坐的是計程車,帶著剛剛完工的樣品去交貨,但是不一樣的是,布隆伯格幸運的成功了,造就出了第一批的產品22臺終端機,美林成為了彭博社的股東!

後來這些股份又被布隆伯格買了回去!

從買便當、招聘員工、簽署員工合同,布隆伯格基本上事必躬親,重做債券資訊開始,後來又增加股票的實時資訊,不斷迭代產品。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彭博社已經在紐約,倫敦,悉尼和東京成立了辦事處,擁有全球40多個國家的5000多個客戶,業務增長25~%30%。

5、小公司擊敗大巨頭

上世紀80年代彭博主要競爭對手,1985年道瓊斯收購了得利的部分股份,並且不斷增加到92%,90年代中期,已經套現的高管,幾乎沒有鬥志,收入急劇下滑,拖垮了道瓊斯公司。

1998年道瓊斯不得不將得利再次以10億美元的價格賣出,元氣大傷的道瓊斯公司於2007年被默克多收購。

由於彭博社終端機,經常播放道瓊斯新聞,同時《華爾街日報》還在免費用彭博的資料。

1988年《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了布隆伯格的專訪,相當於幫他打了很大的免費廣告。

深謀遠慮的布隆伯格,害怕被道瓊斯公司斷供新聞,於1990年,建立了彭博新聞社。

1990年道瓊斯公司也意識到了危險,聲稱不再安裝彭博的終端機。《華爾街日報》發表了正式宣告,向彭博宣戰。

這一來反而提升了彭博的名氣!

另外一家公司拓新,當時市場佔有率超過了60%,1986年被city crewsogo收購,被收購之後業務變得一塌糊塗。後來公司又被轉賣給了路透社,還給路透社報付了1億多美元。

路透社利用這次收購建立了自己的資料部門,但最終路透社還是決定退出股票,債券資料,這個細分賽道。這個部門在2007年被黑石收購!

在競爭激烈的時候,路透社高傲的高管曾經把新開發的系統稱之為布隆伯格殺手,而這一次提升了蓬勃的聲譽,等於免費幫彭博做了宣傳。

2007年路透和彭博的另一個競爭對手湯姆森集團合併。這樣一來彭博早年的重量級對手,隨著收購灰飛煙滅。

可見,收購大公司也並不一定合適,儘管小公司創始人能夠變現,但收購的產品和服務很難具備競爭力。

儘管彭博社是上世紀80年代最小公司,但是也是唯一一家保持原樣並且一直不斷快速增長的公司。

布隆伯格認為,面對巨頭其實並不可怕,如果拼資本不行,那隻能拼智慧和更好的服務了。

找出差異化小公司還是有機會的,如果創業者進入的行業是眾多鬥志昂揚的小公司,那反而更麻煩。

6、與時俱進的彭博

布隆伯格認為公司必須增長,否則員工頭腦和精神就會衰退,工作也會從樂趣變成痛苦。

彭博的成長靠的就是拓展基礎產品以及產品的多樣化。

1991年布隆伯格開始進軍廣播電視業務,並且僱用了本來跑來勸說他收購電視訊道的喬恩-弗拉姆,後者是金融新聞網的電視訊道管理者。

布隆伯格依託喬恩-弗拉姆建立團隊,買下紐約一個廣播電臺開始製作《早間30分》電視節目。

《彭博商業新聞》這檔節目在全美播出,引起了轟動,彭博成為一家真正提供多媒體資訊服務的公司。

布隆伯格認為,廣播和電視增強了彭博終端機和出版物的吸引力。同時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傳播方式:一是福斯傳播,二是小眾傳播。大多數人每天都會用到這兩種方式。

布隆伯格非常清醒意識到,彭博要做的是向客戶提供他們需要的資訊,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合適的方式,不要糾結部門利益,或者說是短期的財務數字。

因為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只依靠提供最好的產品過日子,優勢總是短暫的,專利保護期總會過去。

你記得索尼的白塔錄影帶,IBM的個人電腦嗎?現在很少人記得!消費者改善他們生活慾望永無止境,對過時產品和品牌的忠誠度為0。

時間對文學、藝術、音樂、舞蹈、設計和哲學是仁慈的。但是在商業世界裡,一夜之間舊的出局,新的流行。

在朋友,每一天面臨的都是跟舒適生活挑戰,必須不斷對抗那些已經站穩腳跟,並且試圖從孩子裡的,嘴裡奪食的競爭對手。

還有一些新成立的公司,想要破壞已經建立起來的一切。如果停滯不前,他們的產品完全會有可能會超過彭博。

如果不夠謹慎,總有一天他們會把我們特點,運用到他們的產品之中。而且會把他們的特點運用到我們產品之中會更加容易。

所以增長是不斷移動的目標,而沒有增長一切,都只能坐以待斃。所以更為艱鉅的是,即使是在市場上立足之後,仍然有被那些行業的巨頭,吞併的危險,這些創業者有可能是用錢鋪路來破壞建立的經濟規則。

他們可能會用高額薪資挖走,高管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哪家公司的員工,在離開了充滿團隊和凝聚力的團隊之後,還是這麼有價值。

或許從道瓊斯收購得利的失敗當中吸取的教訓,所以在彭博做大了之後,布隆伯格也不喜歡收購,更喜歡自己做。

他認為,併購真正的問題在於企業文化和技術都很難融合!收購一方獲得的一項業務的短暫優勢很快就會消失。

所以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兩家公司合併之後,仍然是獨立經營機構,通過共同的所有權相連!而連續經營不善兩家公司合併之後,缺點疊加效果會更差。

所以彭博的核心競爭力是生產和分銷世界上最準確最可靠,最全面最新的資訊,而不是傳播它的媒介。

因為手機取代電視和電腦螢幕成為主流在未來,如果你提供的東西不夠獨特,你就沒有收取高額費用的能力。

布隆伯格曾經如此說道,欣欣向榮的彭博與那些膽怯、衰敗的公司不同之處在於:公司上上下下的人,和幾位前輩當年一樣,沒有選擇上市,而是選擇作為一傢俬人公司!

令人欽佩的是,這38年來,彭博一直能夠與時俱進,沒有被技術變遷所淘汰!

結語

這或許就是布隆伯格作為朋友創始人的魅力,雖然中間離開公司,從這12年看來他依舊是這家公司的靈魂和支柱。

作為私人公司的彭博,未來是否能夠蓬勃發展和敏捷的應對技術變革,恐怕要到布隆伯格百年之後,才能有定論!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本來虧損的他,為何一年從2萬變成32萬,只因為悟出了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