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貸款利率換錨,也許將成為2020年股市走牛的最重要前提。

所謂“貸款利率換錨”,準確地說,應該是“存量浮動利率貸款換錨”。

之前,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以央行公佈的貸款基準利率為“錨”。去年8月20日起,央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將貸款基準利率改為“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簡稱LPR)。LPR由18家商業銀行共同報價,去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再取平均值,每月20號更新。

去年12月29日,存量貸款市場再次迎來重磅變化。

央行釋出公告稱,自2020年3月1日起,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將原合同約定的利率定價方式,轉換為以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加點可為負值),俗稱“換錨”。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自去年8月貸款利率“換錨”後,LPR成緩慢下行態勢。8月20日,1年期LPR為4.25%,5年期以上LPR為4.85%;到12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分別下降至4.15%和4.8%。隨之企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也由9月的5.96%,降至12月的5.63%,4個月下降了0.31個百分點。

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之際,巨集觀上必須寄希望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鑑於2019年減稅降費已達2.36萬億元,而目前(2019年1-11月)財政收入增長僅為3.8%,稅收增長更低至0.5%,再要減稅幾無可能,縱然下調幅度也不會很大。所以只能也必須把重點更多地放在貨幣政策上。

新年伊始,央行便降準0.5個點,釋放資金8000億元,就是一個證明。但降準僅僅表現為“量”;而眾所周知,中國企業的貸款利息即“價”,是全世界最貴的,中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在全球,2019年最賺錢的10家企業(沙特阿美、蘋果、中國工商銀行、三星電子、中國建設銀行、摩根大通、Alphabet、中國農業銀行、美國銀行、中國銀行),就有4家是中國的商業銀行。

在國內,30多家上市銀行利潤要佔據近3800家上市公司利潤的半壁江山。

這本身就極不正常,也不符合中央高層一再提出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精神。

正如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所指出的,“目前經濟處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而銀行淨利潤還在正增長。如果此時銀行能夠適度讓利於實體經濟,對於穩增長有很大好處。同時將正反饋於銀行的未來發展,相當於用短期利潤換取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對銀行來說,一方面,在貸款利率即資產端收益率下行的情況下,很可能採用“以量補價”的做法,加大貸款投放規模,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這對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長當然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存款、也包括理財產品等負債端的利率也在下行中。回想兩年前理財產品年化收益還可以達6%,現在連“保4”都已很難。在上市公司因財務成本下降、盈利上升,而理財產品收益不斷走低、理財子公司加速落地的情勢下,規模高達20多萬億元的理財產品估計有相當一部分會進入資本市場。

新版證券法明文規定:“禁止投資者違規利用財政資金、銀行信貸資金買賣證券”。理財產品入市並不在禁止之列。

有統計顯示,目前,A股總市值已達60萬億,可是,佔A股上市公司盈利近一半的上市銀行,其總市值約為10萬億元(包括H股),佔比不過1/6。

銀行板塊是估值最低的板塊,也是股價表現最差的板塊。以2019年為例,A股主要指數中漲幅最低的上證指數,全年也漲了22.3%,可銀行股,特別是五大行——建行、工行、農行、中行和交行分別僅上漲13.5%、11.2%、2.5%、2%和-2.76%。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的超額利潤不是真正的市場利潤。

這兩天茅臺因盈利不及預期,股價大跌,有人戲言:“茅臺不跌,牛市不來”。其實,這些年茅臺股價大漲,乃是因為盈利增幅在40%以上,而2019年一下子降至增長15%,股價自然要跌,這很正常。

而長期以來中國的銀行股市盈率不過5-6倍,市淨率更低至0.6-0.7倍。同為大銀行,美國的四大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常年市盈率為12-13倍,市淨率在1.2-1.3倍。

原因何在?想必投資者都能明白。

目前中國存量貸款規模達150多萬億,如果貸款利率下降0.5%(50個基點),企業就可以節省財務成本7500億元;其中上市公司約有60萬億貸款,若貸款利率下降50個基點,盈利便可增長8-10%。

當然,銀行利潤會相應減少。但如上述,因其負債端成本也在下降,以及央行繼續放水等因素(目前大行的存準率還在12.5%,還有下降餘地),貸款會有所增加,盈利降幅有限。

筆者大膽戲言:如果2020年銀行利潤出現負增長,興許讓大部分投資者獲利的牛市真的來到啦。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19年LINK和BNB漲幅超過比特幣,新的一年會有哪些妖幣?